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死亡顺位排名前三的一种恶性肿瘤,其起病较隐匿,患者一般不易察觉,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
肝癌最具有特征性的症状是肝区疼痛、乏力、纳差以及消瘦,体征多表现为肝肿大、脾肿大、腹水、黄疸、肝区血管杂音、肝区摩擦音和转移灶相应的体征。
肝癌患者生活质量差,出现明显症状的患者其平均生存时间多为半年。
目前对肝癌患者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切除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高。
近几年,我院依据文献,采用放射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8月-2011年1月于我院肝胆外科、肿瘤科、消化内科就诊并被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71例,严格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所有入选患者按奇数、偶数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7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24例,年龄分布为38-77岁,平均年龄55岁,病程1月-26年。
两组观察对象的年龄、性别等基线信息经调整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1]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
1.3 病例排除标准[2]与原发性肝癌有相似症状的继发性肝癌、肝硬化、肝炎、肝脓肿等应予以排除。
1.4 治疗方法[3]对照组采用60钴远距离体外照射,B 超定位,每周1.8-2Gy,总量25-55f/4-6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介入治疗,即肝动脉插管化疗及栓塞的治疗手段,经过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进一步入肝总动脉,在肿瘤的责任血管处注药栓塞,常见的化疗药物有5Fu(500mg)、阿霉素(ADM、20mg)及其衍生物、丝裂霉素(4mg)、VP16和氨甲喋呤等。
1.5 疗效判定标准[4]缓解:肿瘤明显缩小,达到50%以上,并且维持时间大于1个月;稳定:肿瘤缩小不明显,但较治疗前有好转迹象,能够维持1个多月;恶化:肿瘤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增大倾向或者出现新的病灶。
总有效率=(缓解+稳定)/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Excel 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
等级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Z 检验)。
P <原发性肝癌放射介入治疗分析张学鸿目的【摘要】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放射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方法 选择2007年8月-2011年1月于我院肝胆外科就诊并被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71例,随机将入选患者按奇数、偶数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放疗;治疗组采用放射介入治疗,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
结果 结果 放射介入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5%,两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结论 放射介入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总有效率,延长其生存时间,临床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普通放疗;临床疗效doi:10.3969/j.issn.1673-5552.2011.24.0021【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730.55;R735.7 【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3-5552(2011)24-0037-01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有效率比较放射介入治疗组有效人数为35人,总有效率为95.5%;单纯介入对照组有效人数为27人,总有效率为8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率的比较放射介入治疗组6个月生存率的患者有34例,12个月生存率的患者有28例;对照组6个月生存率的患者有25例,12个月生存率的患者有19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2。
3 讨论原发性肝癌的起病十分隐匿,大多患者平时并无异常表现,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已患肝癌,处于此期的患者因为没有临床症状、体征而被称之为亚临床肝癌[5]。
当患者感到不适、出现肝癌的相应症状时,患者的病情已然进入中晚期,此时治疗非常困难[6]。
对于发现较早的肝癌,临床上多采用手术的治疗手段,其他较常见的治疗手段有姑息性外科治疗、多模式综合治疗、肝动脉栓塞化疗、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放射治疗、导向治疗、化疗、生物治疗以及中草药治疗等[7]。
肝动脉栓塞化疗(即介入治疗)是近2、30年新发展的一种非手术的肿瘤治疗方法,对肝癌的治疗能起到良好作用,是临床上非手术疗法中首选的治疗手段。
介入治疗多使用化疗药物栓塞肿瘤远端的血管供应,使用明胶栓塞近端的肝动脉,使肿瘤的侧枝循环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肿瘤灶缺血坏死[8]。
多项研究资料表明,介入治疗的1年生存率可达到40%左右,仍不是很理想。
放射治疗适用于肿瘤比较局限、手术切除不宜实现的患者,放射治疗具有杀灭残癌的作用,有调查显示放射治疗与中草药治疗相结合可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到10%左右[9],与手术、化疗联用可起到增敏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化疗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资料分析表明,放射介入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1年作者单位: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作者简介:张学鸿(1967-),男,本科学历,主治医师。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的比较(n )组别 n 缓解 稳定 恶化 总有效率%治疗组 37 20 15 2 95.5对照组3418978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2 两组患者生存率的比较[n (%)]组别 n 6个月生存率 12个月生存率 治疗组 37 34(91.9) 20(54.1)对照组3425(73.5)11(32.4)两组生存率比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过主管的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治疗方案、过程,该药物的主要作用、副作用以及预防处理措施等,患者及家属紧张、焦虑情绪消除,签字同意积极配合治疗。
当患者出现皮疹后,主管的医护人员加强了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正确告知皮疹严重程度与治疗生存获益的关系,并制定了治疗皮疹的方案和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让患者及家属树立治疗的信心,保持了乐观的心态和情绪的稳定,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完成治疗。
2.4 其它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其它不良反应,预防口腔溃疡。
可嘱患者自己每天观察口腔粘膜,使用软毛牙刷,每顿饭后用生理盐水或l10000制霉菌素溶液等漱口。
2.5 结果5例患者经过1-1.5月综合处理后,皮疹渗出减少,并逐渐干燥结痂,脱屑,皮肤淡红色,弹性好,无瘢痕,不影响PICC正常留置,PICC管均能正常使用,无并发症发生。
3 讨论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分子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日趋重要。
PICC具有可见性穿刺、成功率高、能减少外周血管损伤、减轻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提高患者活动舒适度的优点,在肿瘤治疗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因此,临床上很多肿瘤患者都采取留置PICC管化疗同时进行靶向治疗的治疗方案。
而靶向治疗过程中,皮肤毒性反应是常见的不良反应,其中皮疹的发生率高达60%-80%[4]。
其发生机理并不明确。
研究甚至表明,皮疹的出现标志着药物对肿瘤发生作用[5]。
但是严重的皮肤毒性反应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影响患者治疗的信心,使患者产生抗药心理疹治愈并保证PICC管的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1]张惠兰,陈荣秀.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73-498.[2]叶小红,张沂平.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肺癌的皮肤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9,8(11):981-982.[3]周际昌,主编.实用肿瘤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41.[4]王洁.EGFRI相关皮肤不良反应中国临床治疗指导原则[J].中国医学论坛报,2007,12:6l0-621.[5]蔡莉,隋广杰.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的主要成就[J].中华肿瘤杂志,2004,26(3):129-134.[6]袁耿清.医用心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199.[7]刘亚琴,纪春连,周少光,等.46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所致皮肤反应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14-115.[8]郭家红.1例成人Still病的观察与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5): 94.[9]Gatzemeier U, ArdizzonitK Horwood A, et al. Erlotinib in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Interim safety analysis of theTRUSTstudy[J].ASCO Meeting Abstracts,2007,25(18S):46-57. [10]姜苗,刘鹏.“三两三”治疗EGFRl相关皮疹10例临床分析[J].中医中药,2009,16(21):66-68.(收稿日期:2011-11-26)(本文编辑:黄菲)生存率为54.1%;介入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5%,一年生存率为3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放射介入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总有效率,延长其生存时间,临床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1]尹作福,罗文新.放疗联合介入栓塞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05,2(9):282-283.[2]孔亮.介入治疗联合放射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研究[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2):95-97.[3]张建平,郜启全,朱守洋.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8):532-533.[4]姚素敏.老年人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J].吉林医学,2007,28(9): 1152-1153.[5]张重魁,刘红军,陈标,等.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08,23(2):288-289.[6]于金明,李宝生,闫婧,等.原发性肝癌的放射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10):1004-1006.[7]李甸源,高松涛,石永刚,等.原发性肝癌96例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4(5):1076-1077.[8]叶有强,丁秋娥,侯冰宗,等.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临床观察[J].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2011,3(1):31-33.[9]林晓丹,周同冲,张书旭,等.原发性肝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观察[J].右江医学,2005,33(4):361-362.(收稿日期:2011-11-27)(本文编辑:夏凯艳)(上接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