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典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营造原则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 作,宛自天开”。这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 “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具体 来讲,中国传统园林是按下面的原则来营造 的:
1、构架山水 2、模拟仙境 3、移天缩地 4、诗情画意 5、形式独特 6、造园手法高超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
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 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6~ 18 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 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 深邃意境。
苏州园林概况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200 处。苏州
》记载的洛阳名园,再就是以苏州为代表的 “文人园”。
➢ 苏舜钦的“沧浪亭”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 兮,可以濯吾足”
“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
六、元代园林
宫苑并无多大发展,私家园林却较具规模, 而且向城镇和乡村发展。
➢ 著名私家园林——苏州狮子林 僧人天如禅师建菩提正宗寺,狮子林即为寺 后花园。聘请当时著名画家倪云林等人构思 立意,展现了寺与园虚静清逸的特色。峰回 路转的假山布局,暗藏佛家玄机。
,山水诗为主题。
2、以西湖为代表的自然风景园的发展
两宋时期园林艺术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是以 原来的自然风景为基础,加以人工规划、布 置,创造出各种意境的自然风景园。
诸多文人参与西湖景区的设计和营造,闻 名中外的“西湖十景”,均突破封闭性园林 的特点,极富自然之美。
3、文人造园活动渐成风气 宋代造园之风十分普遍,除了《洛阳名园记
4、寺观园林 佛教盛行,又受到皇室支持,僧侣们开始大 规模营造寺院。
帝王崇佛,将佛寺引入苑囿,形成寺观园林 。其建造的选址,就以近水、靠林、背风向 阳为基本条件。
这一时期的寺观园林开始具备了公共园林的 性质。如中国名山(庐山、五台山、黄山等 )胜景之地,都修建有大量的寺院。
园林艺术向自然山水园发展,宫苑形式被扬 弃,山水的处理手法被继承。
、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 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 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 鬻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是亦拙者之 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 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
➢ 特色:布局疏密自然,以水为主,自然典 雅,庭院错落,花木为胜,构成了一幅幽 远宁静的画面。处处充满诗情画意,体现 着淡泊明志的人生哲理,正是明代文人追 求的“人间天堂”。
➢ 汉代造园艺术有所提高,全园划分成若干景 区和空间,确定各个景区的景观主题。
➢ 太液池的“一池三山”格局,对后世园林设 计有深远影响,一直沿袭到清代。
➢ 园林山水造景艺术的采用,充分利用山、水、 建筑等要素营造意境。
② 私家园林的出现
建造者多为富商和豪门,造园手法多仿效皇 家园囿。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园林的发展
② 风格:
除了赏心悦目以外,注重表现园主的文人 隐逸思想,寄托园主理想,用于陶冶性情 。追求雅致、淳朴、疏朗的意境。
五、两宋时期园林
造园技法已日趋成熟,园林与诗、画的结 合更为紧密。假山更为普及,几乎“无园不 石”。随着栽培、嫁接技术发展,花木品种 大量增加。总体特点为效法自然,又高于自 然。
1、写意山水园林 文人画家亲自参与造园,多以山水画为蓝本
八、清代园林
古典园林发展成熟,在数量、规模和水准 都超越前代。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园林 ,以苏州、扬州、湖州、杭州为中心的江南 园林,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岭南园林等不 同地区的园林风格。
1、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
避暑山庄
圆明园
2、清代江南私家园林代表——留园 原来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
2.唐都皇家园林的典范——华清宫
利用骊山起伏多变的地形布置园林建筑, 楼台亭榭相连,奇树异花点缀其间,是因地 制宜营造园林的范例。
3.文人园的萌动 ① 背景: 唐代士人阶层的隐逸风尚,信奉“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 隐逸山林的山林别业
➢ “中隐”的思想——“大隐住朝市,小隐入 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喧嚣。不如作 中隐,隐在留司官”。于是,文人热衷于 城市“文人园”的营造。
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 园”。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 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 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立体的画、有 形的诗,凝固的音乐”。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
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 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而拙政园、 留园、网师园、狮子林、沧浪亭、环秀山 庄、耦园、退思园、艺圃九处作为苏州园 林的典型例证先后于1997年和2000年被列 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总体评价:是中国古代大规模造园活动的开 端,也是园林艺术的转折期,由宏大演变为 精巧,由写实向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方向过 渡。
2.背景: 朝代更迭频繁,政治动荡,佛道出世思想
盛行,山水文化、隐文化成为风尚。
3.私家园林 ➢ 西晋庄园别墅的代表——石祟的金谷园
天然水景园,除房屋外,人工开凿了池沼, 从园外引入金谷涧水穿流与园林建筑间。
七、明代园林
明中晚期,造园活动复苏并繁荣成熟,步入 鼎盛时期。以江南苏州等地区私园发展最为 突出。
1.造园专著——计成《园治》 2.著名私家园林——苏州拙政园
江南园林的代表,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 北京颐和园齐名,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被 誉为“中国园林之母”。
➢ 名称的由来——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 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
四、隋唐时期园林
园林体系基本形成,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公 共园林普遍修建;私家园林日臻成熟,文人 志士以风雅高洁自居,将诗情画意融于自家 园林之中,追求抒情的园林趣味。由此,中 国园林的发展进入写意山水园时期。
1.隋代皇家园林——西苑
是仅次于上林苑的皇家园林,多有人工叠造 的山水,主要水系龙鳞渠贯通苑中十六院, 使各个庭院都三面临水,因水而活。园中绿 化与建筑结合,环境非常优美。
当时著名的宫苑有上林苑、未央宫、建章 宫、长乐宫等。
这一时期园林的建造主要师法自然景观, 初步具备融宫殿、山水、花木于一体的风 景式园林特色。
1、中国第一座皇家园林——上林苑 前殿为规模宏大的阿房宫,对后世宫殿建 筑影响深远。
兰池宫内挖池堆山筑岛,模拟海上仙山的 形象。
2、汉代皇家宫苑与私家园林 ① 皇家宫苑上林苑
➢ 北朝城市型私园代表——张伦的宅园 最大的亮点是结构复杂的假山(景阳山),
浓缩了自然山岳的主要特征。
➢ 南朝城市型私园代表——“湘东苑”
位于湘东王萧绎的封地江陵,建筑风格华
丽而绮靡,建筑形象多样化,园林景观或倚 山,或临水,或映衬于花木,均具有一定的 主题性。园内假山的石洞长达200余步,叠山 技艺不凡。
一、殷周苑囿 例:周文王的灵囿 功能:供帝王狩猎游乐,同时欣赏自然界 的动物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繁荣为苑囿 的建设增添了文化审美气息,另外当时神 仙思想的流行也开始对园林建设产生较大 影响。
二、秦汉宫苑
在囿的基础上建设宫室,称为宫苑。皇家 园林以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其范围大到 方圆数百里。
以一园而赏天下景
————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集山水、植物、建筑为一体 ,折射出中国文化取法自然的深邃意境。作 为一种建筑艺术形式,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 历史,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
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蕴含了儒释道 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受到山水诗、画等传统 艺术的影响,折射出天人合一的理想。
中国古典园林史
同治年间盛旭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 ,取留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
大学者俞樾作《留园游记》称其为“吴下
名园之冠”。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 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 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 的庭园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 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 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