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评价方案课程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然而,信息技术课程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评价方案。
为了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应遵循当前课程改革的理念,并根据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特点,建立一套包括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在内的信息技术评价方案。
一、目的意义
提出可行的、有针对性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案,并根据方案进行案例设计与实施,进而通过有效评价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实施原则
(一)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
(二)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三)鼓励学生实践创新
三、评价对象
评价对象为学生。
四、评价内容与依据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评价内容包括:根据任务要求分析问题、收集信息的能力;选择合适的信息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工具有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等。
这些能力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目标要求。
五、评价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在进行评价时,应针对不同课程目标,适当选择和灵活运用评价方式。
总的来说,评价包括认知、操作两个领域,认知领域以测试评价为主, 操作领域以操作过程评价和作品评价为主。
学生成绩可通过学生电子档案进行综合评定。
(一)测试评价
测试评价是指教师以试题的形式,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测。
需要注意的是,应围绕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部分,有针对性地编制试题。
编制试题通常包含以下两个步骤:
1、根据“信息与信息技术”模块目标要求制定测试细
目表
以“信息与信息技术”模块为例,参照山西省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对各模块知识、技能、情感目标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分别用A、B、C表示。
其对应关系分别是:A:对应了解水平/模仿水平/经历(感受)水平;
B:对应理解水平/独立操作水平/反应(认同)水平;
C:对应迁移应用水平/熟练操作水平/领悟(内化)水平。
C
制作二维细目表
2、按照二维细目表编写测试题
编写完二维细目表后,要按照细目表搜集相应的测试内容材料,
选择试题类型,形成试题题目。
例如,“信息与信息技术”模块的目标要求在了解和理解层面,因此,我们选择试题类型为客观题,如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等。
测试题的组排顺序要遵循先易后难原则,将同类型的试题组合在一起测试。
信息与信息技术测验
组号:姓名:
(二)操作过程评价
操作过程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完成实践操作任务学习的过程进
行评价,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态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探究意识和协
作交流等的评价。
操作过程评价可以考察学生学习过程中,过程与方
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否实现。
运用评价表进行评价时,可采用
自评、组评和师评三种方式进行评价。
电子作品操作过程评价表
姓名:任务名称:
师
(三)作品评价
作品评价是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中制作的电子作品进行评价的
方式,主要考察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和创
新能力等。
对作品的评价分为个人作品评价和小组协作学习作品评价两种
情况。
对于学生个人作品评价,主要考察作品的技术性、艺术性、创
造性、科学性等。
个人电子作品评价表
师
说明:
1.本表满分为100 分。
评分以分数的形式填写。
2.本表各项合计得分为该项评分人员核算。
3.综合成绩由教师进行核算,以等级制进行填写。
综合成绩=自评*30%+互评*30%+师评*40%。
-60 分为“E”;61 分-70 为“D”;71 分-80 分为“C”;81 分-90 分为“B”;91 分-100 分为“A”。
在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中,往往对综合性较强的作品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务。
对小组协作作品评价时,需要考虑作品的内容、技术、演示和小组之间的协作等,可以采用小组协作学习作品评价表进行评价,如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