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②标准预防的措施
1、洗手:严格掌握洗手时机,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可
采用速效消毒凝胶洗手;
2、戴手套:
当进行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工作时,必 须佩戴手套;医务人员皮肤发生破损,进行可能接触患者 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工作时戴双层手套手套; 操作前检查手套,操作完毕后再次检查手套。(确保隔离 措施有效;明确是否已发生职业暴露,做到第一时间内进 行职业暴露后的预防性处理); 脱手套时要求动作轻柔,防止污染物飞溅; 脱去手套后严格执行七步洗手; 不要用戴着手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 和头发等部位。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 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主讲:李慧秀
2002 年 -2003 年在全球报告的:“非典”病例中,
职业分布以医务人员居首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 高学历、高职称的医学精英。截止目前,我国出 现了很多感染性职业暴露的事例。我们六院近两 年已发生肺结核职业暴露5例,HIV职业暴露3例. 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督管工作人员,护工等被认为 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其中以护士位居首位。 的危险已成为医疗领域中一个引人关注的职业性 问题。
若血液或体液污染皮肤表面,应立即用肥皂液清洗。

2/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风险评估包括: 暴露源评估 暴露途径 暴露程度
暴露源评估
血源性暴露暴露源分类
含病毒高的依次是: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
含病毒低的是:尿液、粪便、汗液、泪液
例:HIV职业暴露:
具有传染性的暴露源包括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
暴露途径危险度
以下因素会增加感染危险:深度针刺伤(尤其是空心针刺 伤)、暴露量大(患者未经治疗,体内病毒载量高)、污 染器械直接刺破血管等。 如暴露源为HIV感染者的血液:

经皮肤损伤(针刺伤或割伤)的危险性为0.3%; 经粘膜暴露为0.09%; 经不完整皮肤暴露的危险度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比粘膜暴 露低。

3、口罩、护目镜和隔离衣:
接触肺结核阳性患者采用N95医用 防护口罩进行呼吸道隔离;
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污染时 ,医务人员应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 口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止医务 人员皮肤粘膜暴露。
4、可重复使用的设备:采用先消毒,后清洁的原则。
5、物体表面、环境的消毒:

对医院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病人床、床栏、床头 桌、椅、门把手等接触的物体表面用1%的含氯消毒剂消毒, 遇到污染时随时消毒; 病房空气定期使用空气消毒机消毒。
使用后的注射器进行针帽回套;


为病人采血或静脉穿刺时没有戴手套;
进行容易引起喷溅的操作前,没有穿隔离衣,戴护目镜; 输液器钢针与留置针肝素帽没有妥善固定,导致钢针脱落, 引起针刺伤; 为病人拔留置针时,没有将透明敷贴完全清除,造成留置 针在拔出过程中受阻反弹,引起粘连在上面的血液飞溅而 污染; 使用注射器采血后,直接用钢针将血标本注入试管; 手术针线、刀片等锐利器械直接用手传递;



徒手分离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
锐利器具处理不当 用过的注射器放在床旁或治疗车上; 针尖暴露在利器盒的边缘; 普通胰岛素针头放在利器盒的盖子上; 静脉留置失败,没有跟换新的留置针或留置针的针芯没有 妥善处理;
③ ④
医疗设施问题 医疗设备陈旧; 没有采用安全型的医疗器械; 病房灯光太暗,太拥挤; 利器盒太满,没有及时更换; 利器盒使用前装搭不紧密,使用时盖子脱落;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 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割伤物有明显可 视的血液。
三级暴露
3/预防性用药
HIV病毒职业暴露
用药方案:
拉米夫定(3TC)+替诺福韦(TDF) +依非韦伦(EFV)或克力 芝(LPV/r)
妊娠妇女发生职业暴露,如处于孕期前 3个月应避免使用依 非韦伦(EFV),因其具有致畸作用。 奈韦拉平由于潜在严重的肝毒性和皮疹的副作用,不用于暴 露后预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 的医疗器械、物品; 一级暴露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皮肤或粘 膜,但暴露量少且暴露时间较短。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 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程度分级
二级暴露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皮肤或粘 膜,但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暴露类 型为暴露源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 为表皮肤擦伤或针刺伤。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 的医疗器械、物品;
1/暴露部位的处理

若发生皮肤针刺伤或割伤、咬伤等出血性损伤,由近心端 向远心端轻柔挤压伤口,并且要求一边挤压,一边用大量 的流动水冲洗伤口,尽可能多的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 肥皂液清洗伤口;清洗完毕后用75%的酒精或0.5%碘伏对 局部伤口进行消毒,必要时包扎处理;

若污染物贱入眼睛等部位,用大量的清水或生理盐水进行 长时间彻底冲洗;
经各种资料证:实验室人员、医护人员、预防保
医务人员与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接触而被感染
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及分类 2 3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途径
目录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及应 4 对策略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及分类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是指医务人员在从 事临床诊疗、护理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动过 程中被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 直接或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甚至危及 生命的情况。


病房环境及陪护人员的管理
保持病房安静,整洁,不可过度拥挤;保持病房灯光明亮; 医务人员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任何陪护人员不可站 在医务人员的同侧,均需在对侧,包括操作时需要陪护人 员协助限制患者肢体位置、拔针按压棉签等操作均需在对 侧完成(避免陪护人员无意间触碰造成暴露); 需要同事协助时,两人之间须提醒告知,确立彼此间的位 置;


病人/陪护人员方面的原因:
病人担心受到歧视,隐瞒病情; 病人不了解自身疾病的危害,认为没有说的必要; 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空气污染; 治疗操作时,病人抵抗、不配合; 家属/保姆不小心触碰到医务人员;
四、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 对血液和体液实施“普遍性防护原则”,即我 们在日常医疗工作中,无论是病人还是医务人员 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视为具有传染 性,无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 整的皮肤粘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做到安全处 置锐利器具,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认真洗手, 使用防护设施,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医疗用品及设施要求
医院加强职业暴露预防资金的投入,提供有力的职业安全保障,为医 务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各种医疗用品尽可能的采用一次性用品;



实行无针化输液;
使用安全型的留置针、采血设备; 正确使用利器盒: 连接紧密,及时更换; 进行各项侵入性操作时应随身携带利器盒,锐利的器械使用后应当马 上放入利器盒内,并且完全没入利器盒中; 不要把棉签放入利器盒 采血针等锐利器械放入利器盒时,注意方法:保持针尖朝下,手应当 在利器盒的入口上2cm以上,不可贴近入口。
感染途径
环境污染 空气 物体表面 器械 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血源性暴露是感染性职业暴露中最严重的问题
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感染路径
被医疗器械损伤-针刺伤 粘膜暴露 破损皮肤接触
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
立刻处理暴露部位 自身采血,检验输血八项。 风险评估 预防用药 填写上报表 上报保健科 跟踪随访

无针化输液装备
安全采血装备脉采血装备
采血针使用小技巧
采血针的蝶翼处用输液胶带固定(将输液胶带纸的一端向内折0.5cm,以免胶 带纸的粘贴面粘在采血者的手套上); 采血完毕步骤:1取下保护帽;2完全清除固定采血针的胶布;3拔针
血培养的安全采血方法
若病人静脉尚可,尽可能 选用采血针采血, 由于血培养用血量多,采 血针的蝶翼处用输液胶带 固定(将输液胶带纸的一 端向内折0.5cm,以免胶 带纸的粘贴面粘在采血者 的手套上); 若病人采血不畅,可在采 血针的当中连接三通,通 过三通使用注射器采血, 并向血培养瓶里注血。

肺结核职业暴露
服药期间每月复查胸部CT及监测肝肾功能
6/暴露后的健康“轻生活”

生活是一种禅,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取决于人的心境,只 有心理平衡了,生理才会平衡;生理平衡了,人体的各个 系统才会处于最佳的协调状态;系统处于最佳状态了,健 康与活力就会自然焕发。
“轻生活”是一种减法的概念,讲究的是一种丢掉的观念, 也就是把一切简化的境界。“轻生活”分为四个方向:轻 心、轻体、轻食、轻居。
一、要有接触感染性暴露源的职业从事者;
二、要有感染性暴露源。
感染性职业暴露的常见疾病
分类 致病病原体
血液传染
呼吸道传染 接触传染 消化道传染
HBV HCV 梅毒螺旋体 胞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金葡菌 甲肝 戊肝 沙门氏菌等肠道病毒
二、感染性职业暴露的途径
脑脊液、关节液、胸水、腹水、心包积液、羊水也具有传染 性,但其引起感染的危险程度尚不明确;
粪便、尿液、鼻腔分泌物、唾液、痰液、汗液、泪液、呕吐 物通常认为不具有传染性。
1、低传染性:患者的病毒载量水平 低;
暴露源危险 2、高传染性:患者未经治疗,体内 度的分级 病毒载量高;
3、暴露源情况不明型:暴露源处的病 程阶段不明,以及污染的器械或物品 所带的病毒载量不明。

四、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


防护意识淡薄
对感染性疾病相关知识缺乏了解;


对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
工作繁忙,认为落实防护措施会减慢工作速度,不能按时 下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