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定岗定编)跨国公司的全球化人力资源配置及启示

(定岗定编)跨国公司的全球化人力资源配置及启示


(定岗定编)跨国公司的全球化人பைடு நூலகம்资源配置及启示
跨国公司的全球化人力资源配置及启示
作者:王晓红|2005年08月19日01时17分|
【内容提要】
作者:王晓红姜荣春
壹个企业成功的国际化运营首先取决于其人力资源国际化配置的能力和水平。壹份对跨国公司最高管理层的调查结果显示,于企业国际化运营最重要的60项工作中,有12项和人力资源管理关联。随着市场全球化和竞争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增强,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配置也逐渐由最初的殖民化向本土化、区域化和国际化发展。这种先进的人力资源配置和开发的理念和方式不仅为跨国公司赢得了空前发展,同时也为世界企业于参和国际化竞争中成功获取和有效配置人力资源,构造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提供了重要借鉴。目前,中国企业处于国际化运营的初期阶段,实施成功的国际化人才战略将直接关系到企业"走出去"的成败。因此,积极借鉴跨国公司先进经验,对于推动中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和跨国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三)本土化人才战略成为实施全球化人才战略的主要支撑
近年来,跨国公司于东道国大力实施本土化战略,这种本土化已经从单纯生产发展到包括生产、研发、采购等各个环节,其目的是推动其全球化战略。本土化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的本土化配置。主要表当下:海外子公司人力资源配置已经由局部本土化发展到全面本土化;由传统的单纯低端人才(普通员工、壹般技能)本土化发展到高端人才(高管人员、研发人才)本土化。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全部或大部分重要职位均逐渐由东道国的本地人才担任,于其海外设立的研发中心也大量雇佣本地的科技人才。
对于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来说,没有为了本土化的本土化,本土化的目的于于支持其全球化战略。2005年1月4日,诺基亚(中国)投资XX公司重组了四家于华的生产型合资企业,实现了从全球到中国,再由中国支持全球的规划。诺基亚宣称,21世纪将把中国作为其全球的人才基地,为世界各地提供全面的高级人才支持。普华永道2004年发布的人才本土化研究方案声称:成本将不再是企业于选择本地人和外籍人时主要考虑的问题,取舍标准将完全回归到能力。目前,跨国公司于华设立的研发中心达600家左右,吸引他们的主要是中国物美价廉的技术人力资源。微软是于中国设立研发机构的最多的公司之壹,目前于华设立了五个研发机构,其中于华的微软亚洲研究院有研究员170人左右,是微软于美国本土以外成立的第二个全球性研发机构,其中许多是行业的国际著名专家和海外华人学者。
壹、人力资源概念的基本阐述
人力资源不同于人力资本。所谓人力资本是指蕴含于人自身中的各种生产知识和技能的存量总和。这壹概念最先由美国经济学家J·R·沃尔什于1935年提出,其理论形成始于1960年舒尔茨于美国经济学会上题为《人力资本的投资》的演讲,他认为人的健康、技能、知识等人力资本的增加对于经济增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人力资源则是指,壹定区域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拥有的劳动力的总和,通常包括具有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财富,从事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的人的数量和质量俩个方面。卡姆奇(Kamoche)指出:"人力资源是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积累,是公司经过壹段时间之后所建立起来的可辨认的专门技能。"能够见出,人力资本是壹个个体的概念,而人力资源则是集合的概念。人力资源具有社会性,它总是和壹定的社会环境相联系,其形成开发、配置均具有壹定的社会性,大到壹个国家和地区,小到壹个企业,于特定的时期为特定组织所有。因此,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开发和管理的过程,也就是企业根据自身需要,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力进行合理的招募、配置、考核、激励、培训和管理,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力,以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成功实施。国际人力资源配置则是人力资源配置于空间范围的拓展。摩根认为,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是处于资源活动、员工类型和企业运营所于国类型这三个维度之中的互动组合。
三、构建国际化人才体系是中国企业跨国运营成功的重要保证
跨国直接投资是壹项复杂的跨国运营活动,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企业的从业人员素质虽然有很大提高,但和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从事跨国运营仍有很大差距。突出表当下,缺乏风险意识,心理适应能力差,国际法律商务知识欠缺等方面,目前,缺乏通晓国际运营规则和国际管理经验的人才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海外运营失败的重要原因,不仅如此,世界壹流科技研发人才的匮乏也严重制约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大力实施国际化人才战略,构建国际化人才体系,努力培养和造就壹批精通国际规则,具有国际化运营能力,以及具有世界壹流研发水平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将是中国企业实施全球化战略的关键。
二、当前跨国公司全球化人力资源配置的主要趋势和特点
(壹)人力资源配置理念由以民族为中心转向以全球为中心
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其竞争力不仅体现于拥有雄厚资本、先进技术、驰名品牌、完善的销售网络以及科学的管理等诸多方面,更重要的是先进的人才理念和人力资源全球配置的能力。和传统跨国公司的殖民化掠夺型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相比,现代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配制理念和战略均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文献中描绘了跨国公司管理子公司和为子公司配备人员的方法,即民族中心法、多中心法、地区中心法和全球中心法。民族中心法是国外的子公司很少有自治权,公司总部进行战略性的决策,国内和国外公司的主要职位由总公司的管理人员来担任。多中心法是将各子公司见成是独立的实体,具有壹定的决策权,子公司由当地人进行管理,但这些管理人员是不可能被提拔到总公司任职的。地区中心法体现了跨国公司地区人才战略管理的特点,人员能够到外国任职,但只能于壹个特定的区域内,地区经理不可能被提拔到总公司任职。而全球中心法则是从世界范围见待它的运营管理,无论是总公司仍是子公司,它们的每壹个部分均于运用本身的竞争优势做出贡献。它们于全球范围内有着综合性的业务,它们只强调能力而不介意所聘人员的国籍。目前的跨国公司已经越来越多地以全球为中心配置人力资源。目前,摩根士丹利于全球5万多名员工中,超过120种不同国籍和90种语言,分驻全球28个国家的600多个办事处,形成了全球覆盖的金融网络。
(五)先进的薪酬制度成为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激励机制
跨国公司制定国际薪酬政策具有以下特点,壹是激励性,即薪酬政策是跨国公司最重要的激励机制。二是调动性,即能将人才吸引到最需要的地方且能留住他们,尤其是有利于公司以最经济的方式调动驻外人员。三是公平性,即使居住于国外和国内同壹职位水平的人员具有平等的购买力。薪酬激励体现最为明显的是总经理报酬。美国企业普遍以高工资收入和认购股权俩种做法来提高首席执行官的报酬。"仅于1999年,美国首席执行官的平均年收入已接近1000美万,大约是和其身体等重的黄金价值的12-13倍。"于最近5年首席执行官的总报酬中,迪斯尼公司为6亿美元之上,通用电气为1.6亿美元之上,美国于线为2亿美元之上。惠普首席执行官壹年总收入为8000-9000万美元。此外,认股权已经成为壹种普遍形式,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首席执行官收入中只有2%来自认股权,而1999年则超过50%。
跨国公司培训和开发的主要方式,壹是建立专业学校进行培训。许多跨国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大学"或"学校",而且数量不断增加。摩托罗拉大学,麦当劳大学以及迪斯尼大学、爱立信管理学院等均是专为母公司培训各种国际化人才的场所。诺基亚分别于中国、美国、欧洲以及亚太地区设有四所诺基亚学院,其宗旨是为创建持续学习的环境和支持员工不断的成长,且最终确保企业竞争优势的稳步提升。西门子公司和1997年10月于北京成立了西门子管理学院,每年有6000人参加各种培训,到2003年,有1000名本地经理人参加了全面培训。二是送出去培训。跨国公司仍定期将公司员工送回母公司或世界著名院校接受培训。松下公司每年"输入"100名海外经理,让他们和日本总部的同事壹起工作。2001年以来,雀巢公司陆续将中国公司重要骨干送到世界著名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参加特别培训。三是储备新生力量。微软公司为了保持人才战略的可持续性,尤其注重于大量优秀高校毕业生中选拔人才。正如比尔盖茨所说:"从长远来见,潜质更有价值"。爱立信中国公司每年招聘60-80名大学应届毕业生,这些新来的大学生大部分要接受壹年左右的培训,仍有壹部分要于不同岗位上轮换,壹年后再决定他的适合岗位。同时爱立信仍设有人才库对储备的优秀的后备人才建立了内部提拔制度。诺基亚则制定接班人计划,有步骤地培养未来高层职位的本地接班人。四是设有奖学金制度。如,联合技术公司根据奖学金计划负责支付员工的全部学习费用,且向完成学业获得相应文凭的员工赠送壹定额度的公司股票。目前,已经有12000人之上全球各地员工借助奖学金完成了不同学业。
(二)技术人才和高层管理人才成为全球化人才战略的中心
全球化人才战略即跨国公司于全球范围内挑选合适岗位的人才,主要是技术人才和高层管理人才。充足的高质量技术研发人才是跨国公司得以持续获取垄断利润的发动机,而高层管理人才则是支撑其庞大的国际化体系运营的舵手。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跨国公司自身的全球化发展,仅仅依靠母国的人才难以满足其日益发展的国际性研发和管理的需求,也难以应对更高层面的国际市场挑战,因此,跨国公司必须广泛招募全球壹流的科技人才和高层管理人才,以保证它的技术开发和国际化管理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保持竞争的制高点。
(四)培训和开发成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
当跨国公司成功地获取人力资源后,如何对其继续保持和施加影响,跨国公司采用各种形式的培训,使员工文化理念、技术等方面适应母公司需要,成为国际型人才,以实现人力资源结构的进壹步优化,支持企业战略的有效贯彻和实施。许多跨国公司均有自己的培训理念和战略。雀巢公司自1998年以来,于中国推出了滚动培训项目(CCAT),强调雀巢文化和卓越运营的主要特征,改变沟通态度和团队合作,所有员工均参加了培训。诺基亚的中国人力资源战略则是通过吸收、培养和激励员工实现业务发展,重点培养中层之上本地人才于商务、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技能。
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研发的国际化对国际化科技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美国壹直处于吸引人才的领先地位,全世界科技移民总人数的40%到了美国。1995年,美国科学家和工程师项目的工作人员达1200万,其中72%的人员生于发展中国家,23%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出生地不是美国,于计算机行业中这个比例高达40%。许多跨国公司均于海外设有大量的研发机构。西门子公司仅于国外设立的研发机构就达15个;荷兰菲利浦公司于5个发达国家设立了7个研发中心;日本跨国公司于欧美建立了数百个研发基地,雇佣当地研究人员近万人。跨国公司渴求人才,微软公司负责平台产品研发工作的重要领导大师JimAllchin就经过了比尔·盖茨"三顾茅庐";IBM著名的深蓝计算机设计者许峰雄博士之所以能够加盟微软公司,也归功于此前公司曾追踪5年之久的不懈努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