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课程的重要性

《设计概论》作为设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对 设计的内涵、形态、界面、文化、创新、表达等基本问题 及其发展态势的研究,结合鉴赏中外优秀设计艺术作品, 讲授设计概论的系统理论。

通过对设计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特殊环境、等相 关因素的讲授,探讨其设计原理、形式和本质,使学生结 合设计实践,了解设计的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研究方法 与研究现状,普及设计的基本知识,提高设计艺术修养。 并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促使学生钻研专业的必备技 能,进而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增强人文 素质。为造就大批新时代的设计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设计学的研究现状
是对符号的一种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
程。符号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媒介,符号又是 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简言之,人类的 意识领域就是一个符号的世界。 人们从设计对象可以被规划、实施和应 用这一观点出发,由此区分出三个阶段: (1)规划阶段, (2)实施阶段, (3)应用阶段。
调研究过去的古典装饰形式,将几何方式引入对自然形态装饰的研
究。
设 计 概 论 | 第 一 章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2
2.2 设计理论
第二种类型的设计理论是针对 工业革命的影响作出的反响,其中 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是普金 (Augustus Pugin)、拉斯金(John Ruskin)和莫里斯(William Morris)。 二战之后,设计理论与商业管 理和科学方法论的新理论相结合。 人体工程学的发展和广泛采用,科 学地考虑了人的舒适性和工作的效 率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设 计 概 论 | 第 一 章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2
2.1 设计史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佩夫斯纳是使设计史成为独立学科的核心人物,其专 著《现代运动的先锋》开设计史研究的先河,并在公众的心 目中确立了有关设计的概念,并影响了公众对设计的趣味和 观念。
对于《现代运动的先锋》的评价:全书的理论核心
机器和工业化。工艺美术运动的第一条原则即是恢复材料的真实性,
每种材料都有各自的价值;其次是强调设计家关心社会,通过设计来 改造社会。
设 计 概 论 | 第 一 章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2
2.3 设计批评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在理论上讲,设计批评与设计史是不 可分割的,因为设计史家的工作建立于他 的批评判断之上,而设计批评家的工作基 础在于设计史教育和经验。 然而在实践上我们能够将设计史与设 计批评区别开来讨论,这是由于设计史家 的关注点是设计的历史,设计批评家的关 注点却是当代的设计作品 。 设计批评的任务便是以独立的表达媒 介描述、阐释和评价具体的设计作品;设 计批评是一种多层次的行为,包括历史的, 再创造性的和批判性的批评,在这种形式 中,设计批评追求的是价值判断,而这一 点是为今天的设计史研究所回避的。
思考题
1.设计学是怎样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的? 2.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对于设计实践
分别具有怎样的意义?
3.如何看待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对现代设计的意 义?
第 一 章 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设 计 概 论
第 一 章 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1
概述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设 计 概 论 | 第 一 章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的研究范围
历史的批评与设计史的任务大致相似,二者都是将设计作品放在 某个历史的框架中进行阐释,其区别只在于按今天的学科范围的划分: 距当代20年以前的设计作品为设计史的研究对象,而当代20年里的作 品则是设计批评的研究对象。 再创造性的设计批评
在于作品价值判断。
这些标准包括:形式的完美性、功能的适用性、传统的继 承性以及艺术性的意义。
设 计 概 论 | 第 一 章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2
2.3 设计批评
西方现代设计批评的主要类型: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A、形式主义批评 : 受到来自三个方面的影响: 一,沃尔夫林对美术风格的研究; 二,克利夫· 贝尔在艺术批评中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 三,美国罗斯的《纯设计理论》. B、功能主义批评: 主要体现在1953年德国乌尔姆设计学校的成立,它 主要继承包豪斯学院未竟的事业。
设 计 概 论 | 第 一 章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2
2.2 设计理论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现代意义上的设计理论著作都是从19世纪开始出现的,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以1837年成立的英国设计学校为中心的设计教育理 论研究其中重要的人物有琼斯、和德雷瑟。琼斯的理论专著《装饰 的基本原理》,他强调:美的实质是种平静的感觉;任何适合于目 的的形式都美的,而勉强的形式既不适合也不美。 德雷瑟的专著有 《装饰设计的艺术》、《装设设计的原则》、《现代装饰》,他强
设计的重要性
设计,是一种造物行为,是人们进入创造性劳 动过程的第一步。 它兼容艺术性、科技性及经济性于一体,把 自然的物质形态改造、转变为更合理的需求形式。 设计这种知识智慧密集型的创造性活动满足 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的同时,正在 改变社会,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设计同时也是促进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
设计批评
设计的科学性、适用性及艺术性 技术评价、功能评价、经济评价、安全 性评价、美学评价、创造性评价、人机工程评价
设 计 概 论 | 第 一 章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2
2.1 设计史
作为设计学的研究方向之一, 设计史是一个极为年轻的课题, 尽管设计的历史同人类的历史一 样久远,可是对于设计史的研究 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 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 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 来而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参考书:
• 1.《产品设计》,陈汗青,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工业设计概论》,柳冠中,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3.《设计目标论》,尹定邦,暨南大学出版社 4.《世界工艺史》,朱淳泽,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5.《设计—现代主义之后》,约翰 . 沙克拉,卢杰、朱国勤译,上海 • 人民美术出版社 6.《工业设计史》,何人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7.《设计概论》,李砚祖,湖北美术出版社 8.《美国工业设计》,李妲莉、何人可、刘景华,上海科技出版社 9.《设计艺术的含义》,赵江洪,湖南大学出版社 10.《国外当代设计名家名作 1 》,揭湘沅,湖南美术出版社 11.《国外当代设计名家名作 2 》,何人可、周敏讷,湖南美术出版社 12.《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新世纪出版社 13.《设计学概论》,尹定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4.《20世纪50位著名设计师》,何人可,设计辞典,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C、历史主义批评: 设计中的历史主义批评形成于19世纪,以遵从传统
为特征。代表人物欧文· 琼斯。 D、折衷主义批评: 折衷主义主张综合不同来源和时代的风格。
设 计 概 论 | 第 一 章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3
3.1对当代西方设计思潮的一般看法
1. 符号学理论 :根据符号学的理论,而人 的意识过程就是一个符号化过程,思维无非
设 计 概 论 | 第 一 章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2
2.2 设计理论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传统上来讲,设计理论一直为它的学科美术和建 筑理论所包容,这是因为设计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从美 术与建筑实践中引申出来的理论总结。 设计作为美术与建筑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西 方有着深厚的理论传统。在西方,一般以荷加斯的著 作《美的分析》为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 西方美术史之父瓦萨里(Giorgio Vasari,15ll一 1574年)在全面讨论设计这一概念时说道:“设计是三 项艺术(建筑、绘画、雕塑)的父亲。瓦萨里将设计与 比例关系联系在一起讨论,这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传 统,而且也是人类对自然和人自身观察的理论归纳。
再创造性设计批评和批评性设计批评却不同于设计史。
再创造性设计批评是确定设计作品的独特价值,并将其特质与消 费者的价值观与需要相联系。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将一种文设计作品 转换成了另一种设计作品,即文字作品。
设 计 概 论 | 第 一 章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2
2.3 设计批评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批判性的设计批评 批判性批评是将设计作品与其他人文价值判断和消费文化 需要相联系对作品作出评价,并对作品价值判断制定出一套标 准,将这些标准运用到对其他设计作品的评价中去,它的重要
课程的主要目的
• • • • 了解设计的内涵、起源和发展 熟悉设计的特征、领域和分类 掌握设计师的职责 准确把握设计批评
主要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设计的多重特征 设计的发展源流之一(中国部分) 设计的发展源流之二(西方部分) 设计的类型 设计师 设计批评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设 计 概 论 | 第 一 章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2
2.2 设计理论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普金:提倡复兴哥特风格,反对在墙壁和地板装饰中使用三度空间表现 手法,推崇平面图案,要求装饰与功能一致。 拉斯金:在其著作《建筑的七盏明灯》、《威尼斯之石》要求在工业化 的英国恢复中世纪状况。拉斯金将手工制作的产品象征生命,而机器 则象征死亡。 莫里斯:在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中提倡工艺的地位,用手工制作来反对
设计概论
什么是设计?
• • • • • • •
设计就是创新——刘东利(香港) 设计就是追求新的可能——武藏野(日本) 设计就是文化——柳冠中 设计就是经济效益——林语堂(香港理工 大学设计系副主任) 设计就是协同。 设计就是满足人类物质需求和心理欲望的 富于想象力的开发活动。
设计的定义
在于现代主义是对19世纪至20世纪逐渐扩大的工业化之反响。
设 计 概 论 | 第 一 章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2
2.1 设计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