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形势下对教师师德的几点要求

新形势下对教师师德的几点要求

新形势下对教师师德的几点要求
【摘要】县城的中学,传统教育的落后,靠单一的专业知识教学,严重缺乏搞素质教育的相关能力,业务水准滞后,师德研究上的空白,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新形势对教师的新要求,除了爱岗敬业以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参与推进素质教育的相关能力,具有厚实的基础,能实现师生的再创造。

【关键词】新形势;师德;素质教育;要求
最近几年关于对新课标的研究比比皆是,很多老师也都作了论著,而且也引起了大部分中高等学校的重视。

在我的学校经常召开关于新课标的会议和进行这类新课标、班主任工作的培训,但是我想说的是关于师德方面的培训却很少,或者说从来没有召开过关于师德问题探究的会议。

所以,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是有很多的。

由于是县城的中学,很多老师是从这个学校“走出去”的,然后又“走回来”了,念的大学也都是离家不远的,有的老师只是念了中专,然后一边上班一边进修,没有接触过大城市的文化熏陶,只是在家附近转了一圈,传统观念十分严重,各种观念滞后,许多教师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以及服务观等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谈及教育,只注重文化知识传授,轻视其他。

谈及质量,就把学生的文化成绩,学校的升学率看成重中之重。

谈及人才,就把学生成绩好的看成是人才,所谓的“一俊遮百丑”。

这种观念的偏狭,导致了服务的倾斜。

“尖子生”是老师的掌上明珠,“差生”老师不闻
不问,只有“一枝红杏独秀”,没有“百花齐放春满园”。

教师素质滞后。

这主要是指教师的敬业精神,业务水准及适应素质教育需求的程度。

纵观教师之现状,教师的敬业精神令人忧虑。

靠“一根教鞭治天下”者有之;搞第二职业,投身商海,做家教者有之;人在曹营心在汉,出功不出力者亦有之。

新形势对教师提出新要求,不少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落伍,靠单一的专业知识教学,严重缺乏搞素质教育的相关能力,业务水准滞后。

新形势对教师的新要求,除了爱岗敬业以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参与推进素质教育的相关能力,具有厚实的基础,能实现师生的再创造。

进入21世纪,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反思教育的能力,基于网络资源教育的能力,激活创造性能力,心理辅导能力;教师还得转变角色,这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

教师应由原来的知识占有者,学习资源的供应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课程计划执行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课程的研究者、决策者,课堂气愤的营造者——这就是现代教师。

现代教师: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是过时的要求。

老师是蜡烛这种说法不对,老师不能燃烬自己去照亮别人,而要像太阳那样为生灵永放光芒。

1、必须具备树立远大理想及献身教育的人生观念和通过参与教育的改革事业,实现奉献自我的价值观。

教书育人为社会育出有用
之才是教师的远大理想。

为收获理想之果,理当具备两种意识:参与意识,即满怀信心地投入到教育改革中去,以高素质、高水准赢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奉献意识,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要乐守清贫,弘扬“春蚕精神”。

2、必须树立“爱即师魂”的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对待学生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更多地是要给学生奉献爱心。

只有对学生洒下爱之甘霖,才可能获取爱之回报(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而真正的爱,必须营造彼此沟通的心心相印的氛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多看到学生的闪光之处,从做人、求知等方面予以悉心关照,不自恃过人、高居人上,应以兄弟姐妹式的、新朋故友式的,这样才能构筑师生之间的关系。

收到“春风风人,夏雨雨人”之效。

3、必须确立正确的人才观。

教师眼中的人才,不能是:学而优则士,出人头地,高人一等,上名牌、读重点之类的人才,要有新时期的人才观,那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己任。

4、必须树立宽广的服务观。

新形势下的服务观务必是宽广的而不时狭窄的。

宽广的服务观有两层意思:一是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

二是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的关照,促使其
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都必须服务育人。

5、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

新形势下,平心而论,我们许多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知识的缺失,并且也要采取自学或参加继续教育措施,拓宽知识的广度,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科学走入校园,科技走近学生,教师应先行一步,尽快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技术手段。

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将广泛用于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去。

6、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决定》号召我们要“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质量更新教法迫在眉睫。

众所周知,”一言堂”“满堂灌”“地毯式轰炸”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考试的机器,考分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这些严重阻碍教育的发展。

新的课程给教师指明了教学方法更新的方向。

首先得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还给学生的自主。

其次,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乐中学会学习。

第三,教学要体现“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此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另外,还要注重自我提高,努力寻找途径改变现状:
1、广施爱的甘霖。

是教师手中的魔方,产生的魔力是不可估量的,以高尚的情操感召学生,以和谐的环境陶冶学生,以丰厚的知
识哺育学生,以满腔的热忱关爱学生,如此教师你就会是学生们心中的“太阳”。

2、要弘扬师德,教师要为人师表这是从古至今都这样,那么现代教师的为人师表,要以全新的视野看教育,从全方位的角度审视自已,执着追求,精益求精。

要讲奉献,不求索取,甘当人梯,才能真正实现属于教师自己的主体价值。

3、要不断充电补充营养。

陶行知说过:“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新形势下教师的业务知识必须更加全面。

文理科知识都应懂得,还应提高思想、心理、音乐、体育、美术和劳技等方面的素质。

否则教师只能算是有健康的身体而无健全的头脑之人。

4、要增强自我涵养。

学生是教师的上帝。

无论是学生进步取得成绩还是退步有了过失,都不能感情用事,要诱导他们在成绩面前不骄傲,在过失面前不气馁,任何时候都得保持正常心态。

不讽刺挖苦学生,教师你应该伟大起来,因为站在你面前的是一群天真无邪,烂漫如花的“上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