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农村“三变”改革推进
工作会上的讲话
*****
(2018年11月)
同志们:
现在,我们召开全县农村“三变”改革推进工作会,主要是对全县“三变”改革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把政策要求理解好,把重点环节把握准,把改革措施落实好,积极推进全县“三变”改革平稳有序开展。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三变”改革的重大意义
省上召开了全省农村“三变”改革推进工作会议,对开展“三变”改革进行了动员部署,“三变”改革是深化农牧村综合改革的有效载体,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我县推进“三变”改革,对于破解当前“三农”发展瓶颈,促进脱贫攻坚具有重大效应。
一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当前,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牧业工作的主线,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产业体系,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变”改革通过土
地、资金、劳动力集中,促进了种养加结合、一二三产融合,推动了农业发展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由粗放向集约、由自给向市场、由单一型向复合型的转变。
二是增加村集体及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我县农民收入主要靠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而财产性收入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很小;村集体经济很弱,许多农村的资源还在沉睡,包括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荒地、荒山、水域等等,特别是还有一些有很大潜力和价值的民俗文化、自然风光、休闲旅游等资源,还处在闲置状态,没有开发出来。
“三变”改革,就是引入市场机制和资本运作模式,把大量的农村资源,通过进行集中开发或投资入股经营主体,按股分红,让“死资源”变成“活资产”,让农民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益,解决村集体“无本办事、无业成事、无人管事”等难题。
三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举措。
对于贫困群众来说,一个稳定的增收渠道是可持续脱贫的根本所在。
“三变”改革改变了过去点对点的扶贫模式,通过建立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把企业的技术、市场、资金与农民的土地、劳动力、原料连为一体,变“输血”为“造血”,放大了贫困群众的生存空间、生产空间和发展空间,使产业扶贫更加具体化,更有操作性,为精准扶贫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全力做实做细操作层面的各项工作
“三变”改革在我县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只有从基础工作和关键环节入手,稳扎稳打,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三变”
改革才有可能成功。
(一)全面清产核资,开展确权登记。
确权是“三变”改革的前提。
要在继续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以及草原确权等工作的同时,加快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开展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核实工作,从村集体“三资”中科学划分出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流动性资产(资金)以及财政投入到村的发展类资金,建立投资入股存量资本台帐。
(二)聚焦优势产业,持续做大做强。
产业是“三变”改革的基础,没有产业的支撑,“三变”改革就无从谈起。
要把选好产业作为重中之重,结合自身实际,根据市场需求,在现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精选与本地资源相配套、具有市场前景和开发的特色主导产业。
产业一旦选好,就要持之以恒的把它做大做强做精,不能朝三暮四,随意动摇,我们这次选取的两个试点村虽有产业方面的优势,但优而不强,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下去以后,要在这方面下功夫,编制好发展产业规划,把已有的这些优势产业发展起来,改变以往小农户、小地块、小品种分散经营,推动小产品、小产业上规模,努力做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
只有把产业发展起来了,才能筑巢引凤,改革才能进行下去。
(三)抓好经营主体,发挥平台作用。
经营主体是“三变”改革的载体。
当农民有了资源、资金,有了产权,还需
要一个平台,让他们变成“股民”。
这个平台就是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要探索“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和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
要着力壮大一批有实力的本土经营主体,目前全县有***家龙头企业,合作社总数达到***个,县级示范合作社达到***个,州级示范合作社***个,省级示范合作社***个,国家级示范社***个。
从总数上看还是可观的,但大多数都是有名无实,有实力的不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今后,要重点扶持有实力、能带动的这些经营主体,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农牧业和旅游文化龙头企业,为“三变”提供承接载体。
(四)规范入股程序,保障农民权益。
入股是“三变”改革的核心。
要制定规范合同样本,明确合作方式、合作期限、入股人股本情况、甲乙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分红的结算方式、违约责任等,做到“三变”改革合同书、股权证、分红单“三个到户”。
相关部门要研究制定资源资金折股量化的具体实施办法,明晰资金种类,界定受益范围,确定分红比例,规范程序和流程。
鼓励和支持以市场化方式组建农村产权及其它权益类资产评估机构,满足农村资产和权益评估需求。
(五)搭建融资平台,强化资金支持。
融资是三变的“支撑”。
加大财政支农资金县级统筹整合力度,创新产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投入机制,激活放大资金使用效应。
通过“集
体资源调动政府资源,政府资源撬动社会资源”,政府把规范合规的投融资平台规划好搭建好,引入融资企业和经营主体,在投融资平台公司的牵引下,将集体、政府和社会资源捆绑,把千家万户汇集起来,把各方资金归集起来,把区域资源调集起来,统筹集约利用。
同时要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让农户特别是贫困户通过信贷资金参与项目建设,获得保息分红和收益分红。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存在挑战和风险的,“三变”改革也不例外,需要我们把握时机、节奏,认真研判,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严守改革底线。
“三变”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守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决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特别要注意避免贫困户资产流失。
二是努力规避市场风险。
生产经营主体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不可能只盈不亏,农民入股就可能受到损失,对这些问题要充分估计、事先预案、宣传到位,把风险降到最低。
三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在改革之前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把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决定权交给群众,群众不答应、不认同的事情坚决不做,保障入股农民的切身利益,赢得农民群众的支持。
三、不断总结成功经验推动工作点上开花
“三变”改革虽然在贵州取得成功,但我们不能生搬硬套,一哄而上,要坚持先行试点、先易后难、以点带面。
今
年,我们选择了各方面比较有优势的****村和****村进行试点。
****及相关部门要把前段时间到贵州学习考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结合各自实际,尽快启动工作,大胆先行先试,积极总结经验、积累成果,为日后全面推开做好示范引领。
一要健全组织领导体系。
各乡镇和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三变”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把三变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精心安排,全力推进。
县上即将成立全县“三变”改革领导小组,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也要尽快组建相应的工作机构,保证工作力量。
二要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三变”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共同推进。
县委农办要承办好日常工作,做好统筹协调和指导工作。
县农牧局要抓好清产核资、资产价值评估、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工作;县财政局要做好增加财政投入、整合涉农资金、撬动社会投资、加强资金监管等工作;县扶贫办要做好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用活扶贫资金,加强农民技能培训等工作;县政府金融办要引导金融机构做好金融服务、信贷投放、风险保障、融资支持等工作;其它相关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责,分工负责,通力协作,加强业务指导,全力支持“三变”改革。
三要落实好主体责任。
乡镇要担负起改革的主体责任,认真谋划、稳步推进,加强与各方面的衔接沟通,在工作中
要把困难估计的更充分一些、把基础工作做的更扎实一些、把风险评估做的更全面一些,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第一书记”的作用,激发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推动“三变”改革在农村落地生根。
同志们,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深度贫困县来说,要想实现如期稳定脱贫这个非常目标,就要行非常之举、下非常之功,“三变”改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大机遇和有力抓手,我们要全力以赴抓好“三变”改革各项工作,力求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造福广大农牧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