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民事权利
A.属于侵权,系侵害人身自由权
B.属于侵权,积极侵害债权
C.不属于侵权,是行使抗辩权之行为
D.不属于侵权,是自助行为
五、名词解释题
1.民事法律关系
2.民事法律事实构成
3.民事义务
4.民事责任
5.支配权
六、判断题
1.游客与旅行社之间关于到某地旅游的协议,属于民事法律关系。()
√ ×
2.并不是任何事实都可以引起一定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第三章 民事权利
一、填空题
1.民事法律关系是根据民事法律规范确立的以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2.民事法律事实是由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产生、变更或终止的客观现象。
3.作为民事法律事实的自然事实包括和两种形式。
4. 根据民事权利是否以财产利益为内容,民事权利可分为和。
5.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违反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4.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5.支配权是权利主体可直接对权利客体予以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六、判断题
1.√2.√3.×4.√5.×6.×7.√
8.×9.√10.×
七、简答题
1.民事法律关系具有如下三个特点:(1)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规范的社会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的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3)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2.某甲开车将某乙撞伤致人死亡,为此某甲赔偿乙15万元。某乙的继承人继承了某乙的遗产。问:本案中有哪些法律事实引发哪些法律关系?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民事权利义务2.民事法律关系3.事件、状态
4.人身权、财产权5.民事义务6.法定义务、约定义务
二、单项选择题
1.A2.C3.D4.C5.A6.D7.C8.C
B.人的出生
C.时间的经过
D.侵权行为
4.根据民事义务的内容,民事义务可分为()。
A.一般义务与附随义务
B.专属义务和非专属义务
C.法定义务与约定义务
D.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
5.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有()。
A.民事诉讼关系
B.宗教关系
C.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关系
D.收养关系
6.一位住店客人未付房款即想离开旅馆去车站,旅馆服务员见状揪住他不让走,并打报警电话。客人说:“你不让我走还限制我自由,我要告你们旅馆,耽误了乘火车要你们赔偿。”旅馆这样做的性质应如何认定?()
3.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体现在: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规范是认定民事法律事实的依据;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是民事法律事实引发的后果。
4.权利滥用的构成条件包括:(1)行为人有权利。权利滥用是行使权利不合法律要求的行为,若无权利,则不发生权利滥用;(2)行为人行使权利损害了社会利益或他人利益。若行为人行使权利未损害他人的利益,即使其权利的行使不符合权利的目的,也不构成权利滥用;(3)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无过错,其行使权利的行为尽管损害了他人利益,也不能构成权利滥用。
A.形成权只能通过明示方式行使
B.效力待定合同中相对人的催告权并非形成权
C.债权人撤销权属形成权
D.形成权不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
3.下列关系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有()。
A.基于法人的名称而发生的名称权关系
B.自然人交纳所得税关系
C.工商局对违法经营企业的罚款
D.企业因不履行合同依约定向对方支付违约金
三、多项选择题
1.ACD2.BD3.AD4.ABC
四、不定项选择题
1.ABC2.ABCD3.ABC4.D5.CD6.D
五、名词解释题
1.民事法律关系是根据民事法律规范确立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2.民事法律事实构成是指相互结合才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终止的法律事实的总和。
3.民事义务是指义务人在权利限定的范围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约束。
A.请求权
B.形成权
C.抗辩权
D.物权
3.下列关系中,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A.继承关系
B.己的意思表示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权利,属于()。
A.支配权
B.请求权
C.形成权
D.抗辩权
5.根据民事权利实现的条件是否完全具备,民事权利可分为()。
A.既得权和期待权
(2)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负担的民事义务。没有权利义务,也就不存在民事法律关系。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内容的权利与义务相互对立、相互联系,共同存在于同一法律关系之中。任何民事法律关系中必有权利,该权利决定着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同时也有与该权利相对应的义务。当然,在有的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一方只享有权利,另一方只负担义务。
(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即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的人。具备何种资格才可为法律关系的主体是由法律规定的,但是否参与法律关系,成为具体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一般是由主体自己决定的。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包括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双方,权利主体是享受民事权利的一方当事人,义务主体为负担民事义务的一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为一人,也可为数人。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只能是特定的人,但有的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人。
2.民事法律事实是由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终止的客观现象。民事法律事实包括自然事实与行为两类。
自然事实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自然事实又可分为事件和状态。事件是指某种偶发的客观现象;状态是指某种现象的持续。
行为是指与人的意志有关的客观现象。行为既包括合法行为,也包括不法行为;既包括当事人的行为,也包括他人的行为;既包括民事行为,也包括事实行为。
B.绝对权和相对权
C.主权利和从权利
D.原权和救济权
6.下列关于民事权利的表述中错误的有:()(司考题)
A.抵销权是一种形成权
B.知识产权是一种支配权
C.债权请求权不具有排他性
D.支配权不存在对应义务
7.下列哪种情形成立民事法律关系?()(司考题)
A.甲与乙约定某日商谈合作开发房地产事宜
B.甲对乙说:如果你考上研究生,我就嫁给你
6.根据民事义务的发生根据,民事义务可分为和。
二、单项选择题
1.甲杀害了乙,乙的继承人因乙死亡而继承乙的遗产,引起该继承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属于()。
A.事件
B.民事行为
C.违法行为
D.事实行为
2.甲与乙订立了一份买卖合同,合同中未约定何方应先履行。现甲要求乙交付货款,乙提出甲未交货不能付款,乙所行使的权利属于()。
C.甲不知乙不胜酒力而极力劝酒,致乙酒精中毒住院治疗
D.甲应同事乙之邀前往某水库游泳,因抽筋溺水身亡
8.关于民事法律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司考题)
A.民事法律关系只能由当事人自主设立
B.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即自然人和法人
C.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不作为
D.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均由法律规定
三、多项选择题
√ ×
3.民事责任的根本目的在于惩罚有责任的一方。()
√ ×
4.民事责任具有强制性,但当事人之间可以进行协商。()
√ ×
5.支配权是指权利主体对相对人予以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 ×
6.根据民事责任的主体人数,民事责任可分为共同责任和按份责任。()
√ ×
7.根据财产责任的范围,民事责任可分为履行责任、返还责任和赔偿责任。()
4.民事权利的私力救济方式包括()。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自助行为
D.先占
四、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权利属于专属权的有()。
A.人格权
B.身份权
C.继承权
D.所有权
2.某甲有一所房屋,其对房屋的所有权属于()。
A.财产权
B.对世权
C.支配权
D.绝对权
3.下列法律事实属于自然事实的有()。
A.不可抗力
5.民事法律事实具有如下两个特点:一是客观性。只有客观现象才能成为法律事实,单纯的主观意志不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二是法定性。所谓法定性,是指何种客观现象可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是由法律规定的。
八、论述题
1.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必要因素或条件。从静态上说,一个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必须具备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成立民事法律关系,其中的任何一个发生变化,民事法律关系也就变更。
4.简述权利滥用的构成条件。
5.民事法律事实有何特点?
八、论述题
1.试述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2.说明民事责任的特点。
九、案例分析
1.某甲在某百货公司购买服装,在甲到收银台交款时,因地面太滑而摔伤,甲即找公司经理要求赔偿。该公司的保安人员认为甲在购货中有盗窃行为,就强行将甲带入办公室。试析:甲与百货公司间因何法律事实发生何法律关系?
(3)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即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没有客体,主体的权利义务也就无从落实,也就不能形成民事法律关系。
2.民事责任具有如下特点:(1)民事责任是违反民事义务的法律后果。民事义务是民事责任的前提,而民事责任是违反民事义务的法律后果。没有民事义务,不会产生民事责任;有民事义务而没有违反义务,也不会产生民事责任。无论违反何种民事义务,均产生民事责任。(2)民事责任以恢复被侵害的权利为目的。权利的实现有赖于义务的履行,义务的违反也就是对权利的侵害。为恢复被侵害的权利,义务违反人须承担民事责任。因此,民事责任的目的在于恢复被侵害的民事权利。(3)民事责任具有强制性,但当事人之间可以协商。民事责任是一种法律责任,因此也具有强制性,这表现在可以以国家强制力强制当事人承担民事责任。但民事责任一般由当事人自愿承担,只有在当事人不能自愿承担的情形下,国家才强制其承担。同时,有的民事责任(如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当事人可事先约定,有的民事责任(如侵权的民事责任)虽不得事先约定,事后却可以进行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