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瓜病虫害图谱和防治,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黄瓜病虫害图谱和防治,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黄瓜病虫害图谱和防治,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黄瓜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有露天的也有温室大棚里的,是我国各地夏季的主要蔬菜之一,黄瓜在种植过程中会遇到好多的病虫害问题,黄瓜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有露天的也有温室大棚里的,是我国各地夏季的主要蔬菜之一,黄瓜在种植过程中会遇到好多的病虫害问题,那么如何防治?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黄瓜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技术。

黄瓜病害1.黄瓜霜霉病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

发病症状:叶片被害后,初期出现水渍状的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呈多角形淡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

后期严重时,病斑破裂或连片。

防治药剂:霜霉威盐酸盐+氰霜唑、呋酰.锰锌、锰锌.烯酰、嘧菌酯、甲霜.霜霉威、精甲霜.锰锌等药剂2.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茎、叶柄、卷须、果实等。

发病症状:叶片受害,先是出现水浸状的小病斑,病斑扩大后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黄褐色,带油光。

叶背面无黑霉层,湿度大时可见乳白色菌脓。

后期病斑呈灰白色,中央组织干枯脱落易形成穿孔。

茎及叶柄上的病斑初期呈水渍状,近圆形,后呈淡灰色,严重的纵向开裂呈水渍状腐烂,有臭味。

防治药剂:发病初期水合霉素、中生菌素、叶枯唑、噻唑锌+松脂酸铜、噻菌铜、氯溴异氰尿酸等。

3.黄瓜白粉病苗期至收获期均可染病,叶片发病最重,叶柄、茎次之,果实受害少。

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在叶片两面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叶面较多。

后扩展成边缘不明显、连片白粉,严重时整片叶布满白粉,后期呈灰色,病叶枯黄,但一般不落叶。

叶柄、茎发病症状与叶片相似。

药剂防治:发病前期可选嘧菌酯、醚菌酯、甲基硫菌灵、丙森锌、百菌清、腈菌唑.代森锰锌等药剂。

4.黄瓜红粉病发病症状:主要危害黄瓜生长后期叶片。

在叶片上产生暗绿色至浅褐色病斑。

湿度大时病斑薄,边缘呈水浸状,易破裂,高湿持续时间越长,病斑上越易长浅橙色霉状物,迅速扩大,使叶片腐烂或干枯。

菌落初为白色,后变粉红色。

防治药剂:发病初选氟硅唑、异菌脲、嘧菌酯、甲硫.霉威、咪鲜胺锰盐+代森联、溴菌腈+百菌清等药剂。

5.黄瓜蔓枯病黄瓜蔓枯病主要为害茎蔓、叶片。

叶片发病:初期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病斑,有的自叶缘向内呈“V”字型,后期病斑易破碎,轮纹不明显,上生黑色小点。

茎蔓发病:多在茎基部或节部发病,出现椭圆形至梭形、稍凹陷、油浸状病斑,有时溢出琥珀色的树脂胶状物,病害严重时,茎节变黑,腐烂、易折断。

引起病斑以上局部叶片发黄坏死,病株维管束正常不变色,根部正常。

防治药剂:苯甲·咪鲜胺、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等药剂。

6.黄瓜枯萎病枯萎病在整个生长期均能发生,以开花结瓜期发病最多。

发病症状:苗期发病时茎基部变褐缢缩、萎蔫碎倒。

幼苗受害早时,出土前就可造成腐烂,或出苗不久子叶就会出现失水状,萎蔫下垂(猝倒病是先猝倒后萎蔫)。

成株发病初期受害植株表现为部分叶片或植株的一侧叶片,中午萎蔫下垂,似缺水状,但早晚恢复,数天后不能再恢复而萎蔫枯死。

主蔓茎基部纵裂,撕开根茎病部,维管束变黄褐到黑褐色并向上延伸。

潮湿时,茎基部半边茎皮纵裂,常有树脂状胶质溢出,上有粉红色霉状物,最后病部变成丝麻状。

防治药剂:春雷霉素、氨基寡糖素、甲霜·噁霉灵、水杨菌胺、苯菌灵+福美双等药剂。

7.黄瓜疫病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以茎蔓基部和幼嫩节部发病最重。

发病症状:幼苗被害:初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病部缢缩,后干枯萎蔫。

成株发病:先从近地面茎基部开始,初呈水渍状暗绿色,病部软化缢缩,上部叶片萎蔫下垂,全株枯死。

叶片发病:初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水浸状病斑,边缘不明显;湿度大时,病斑扩展很快,病叶迅速腐烂;干燥时,病斑发展较慢,边缘为暗绿色,中部淡褐色,常干枯脆裂。

叶柄和茎部发病:初呈水浸状,后缢缩导致病部以上枯死。

果实发病:先从花蒂部发生,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近圆形凹陷的病斑,后果实皱缩软腐,表面生有白色稀疏霉状物。

防治药剂:发病初选嘧菌酯、醚菌酯、霜脲.百菌清、丙森.霜脲氰等发病普遍时可选霜霉威盐酸盐.氟吡菌胺、氟啶胺、锰锌.氟吗啉、烯酰吗啉+百菌清等药剂。

8.黄瓜炭疽病黄瓜苗期、成株期均可被害,主要为害叶片,但也能为害叶柄、茎、瓜条。

发病特点:幼苗发病:子叶边缘产生半圆形的褐色病斑,上有黑色小点或淡红色黏稠物,茎基部呈淡褐色萎缩,造成瓜苗折倒。

成株发病:叶片初出现淡黄色、水渍状、圆形病斑,后变为黄褐色,有黄晕。

干燥时,病斑龟裂穿孔;潮湿时,病部分泌出粉红色的黏稠物。

瓜条发病:产生水渍状浅绿色的病斑,后变为黑褐色稍凹陷的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后期病果弯曲变形,开裂,潮湿时生粉红色粘稠物。

防治药剂:溴菌腈、腈菌唑+代森锰锌、咪鲜胺+百菌清、吡唑醚菌酯、苯醚.咪鲜胺、唑醚.代森联等药剂。

9.黄瓜黑斑病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中下部叶片先发病,后逐渐向上扩展。

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间黄白色,边缘黄绿或黄褐色。

后期病斑稍隆起,表面粗糙,叶背病斑呈水渍状,四周明显,且出现褪绿的晕圈,病斑大多出现在叶脉之间,很少生于叶脉上,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大连结。

重病田,数个病斑连片,叶肉组织枯死,或整叶焦枯,似火烤状,但不脱落。

防治药剂:嘧菌酯、苯醚甲环唑、腐霉利+代森联、丙森.多菌灵、丙森锌+异菌脲等药剂。

10.黄瓜黑星病主要危害幼嫩部位。

发病症状:幼苗染病真叶较子叶敏感,子叶上产生黄白色近圆形斑,发展后引致全叶干枯。

嫩茎染病初现水浸状暗绿色梭形斑,后变暗色,凹陷龟裂,湿度大时长出灰黑色霉层。

卷须染病则变褐腐烂。

生长点染病经2~3天腐烂。

叶片染病初为污绿色近圆形斑点,穿孔后,孔的边缘不整齐略皱,且具黄晕。

瓜条染病初流胶,渐扩大为暗绿色凹陷斑,表面长出灰黑色霉层,致病部呈疮痂状,病部停止生长,形成畸形瓜。

防治药剂:氟硅唑、嘧菌.百菌清、腈菌·福美双等药剂。

11.黄瓜灰霉病主要危害幼瓜、叶、茎。

病菌多从开败的雌花侵入、致花瓣腐烂,并长出淡灰褐色的霉层,进而向幼瓜扩展,致脐部呈水渍状,幼花迅速变软、萎缩、腐烂,表面密生霉层。

大的瓜被害时,组织先变黄并生灰霉,后霉层变为淡灰色,被害瓜受害部位停止生长、腐烂或脱落。

叶片染病形成大型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明显,表面着生少量灰霉。

防治药剂:发病初选啶酰菌胺、腐霉利+百菌清、嘧霉胺、异菌脲等。

12.黄瓜菌核病主要危害叶柄、叶片、生长点、果实和茎蔓。

叶片发病产生不规则白色至灰白色的病斑,生长点发病心叶呈水渍状,湿度大时易湿腐。

果实染病多在残花部位,先呈水渍状腐烂,并长出白色菌丝,危害严重时,植株枯萎死亡。

初呈水浸状并迅速软腐,后长出大量白色菌丝,菌丝密集形成黑色鼠粪状菌核。

茎蔓染病初在近地面的茎部或主侧枝分杈处,产生褪色水浸状斑,后逐渐扩大呈淡褐色,高湿条件下,病茎软腐,长出白色棉毛状菌丝。

病茎髓部遭破坏腐烂中空,或纵裂干枯。

防治药剂:发病初选腐霉利+三氯异氰尿酸、菌核净、甲硫.霜威+代森锰锌、甲基立枯磷+水杨菌胺等13.黄瓜斑点病发病特点:主要危害叶片。

生长中后期易发病,病斑初现水渍状斑,后变淡褐色,中部色较淡,渐干枯,周围具水渍状淡绿色晕环。

后期病斑中部呈薄纸状,淡黄色或灰白色,易破碎。

防治药剂:发病初期选择咪鲜胺锰盐+百菌清、嘧菌酯.百菌清、异菌脲、苯醚甲环唑+百菌清、异菌.多菌灵、丙环唑等药剂。

14.黄瓜细菌性缘枯病叶、叶柄、茎、卷须、果实均可受害。

发病症状:初在叶部产生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为淡褐色不规则形斑,周围有晕圈;严重产生大型水浸状病斑,由叶缘向叶中间扩展,呈楔形;叶柄、茎、卷须有病斑也呈水浸状,褐色。

果实染病先在果柄上形成水浸状病斑,后变褐色,果实黄化凋萎。

湿度大时病部溢出菌脓。

防治药剂:噻菌铜、喹菌铜、松脂酸铜、春雷霉素、中生菌素、噻唑锌+松脂酸铜等药剂。

15.黄瓜猝倒病发病症状:苗期露出土表的胚茎基部或中部呈水浸状,后变成黄褐色干枯缩为线状,往往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突然猝倒,致幼苗贴伏地面。

有时瓜苗出土胚轴和子叶已普遍腐烂,变褐枯死。

湿度大时,病株附近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

防治药剂:精甲霜.锰锌、嘧菌酯、甲霜.霜霉威、霜脲.锰锌、唑醚.代森联等药剂。

16.黄瓜立枯病多在床温较高或育苗后期发生,主要为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

发病症状:初在茎部出现椭圆形或不整形暗褐色病斑,逐渐向里凹陷,边缘较明显,扩展后绕茎一周,致茎部萎缩干枯,后瓜苗死亡,但不折倒。

根部染病多在近地表根茎处,皮层变褐色或腐烂。

防治药剂:乙蒜素、甲基立枯磷+百菌清、苯菌灵+克菌丹、恶霉灵+咪鲜胺、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等药剂。

17.黄瓜根结线虫病危害特点:主要危害黄瓜的侧根和须根。

须根或侧根染病,产生瘤状大小不一的根结,浅黄色至黄褐色。

解剖根结,病部组织中有许多细长蠕动的乳白色线虫寄生其中。

根结之上一般可以长出细弱的新根,在侵染后形成根结肿瘤。

轻病株地上部分症状表现不明显,发病严重时植株明显矮化,结瓜少而小,叶片褪绿发黄,晴天中午植株地上部分出现萎蔫或逐渐枯黄,最后植株枯死。

药剂防治:噻唑膦、寡糖·噻唑膦、阿维菌素等药剂。

18.黄瓜细菌性叶枯病危害症状:主要侵染叶片,叶片上初现圆形小水浸状褪绿斑,逐渐扩大呈近圆形或多角形的褐色斑,周围具褪绿晕圈,病叶背面不易见到菌浓,别于细菌性角斑病。

防治药剂:噻唑锌+松脂酸铜、氯溴异氰尿酸、松脂酸铜、水合霉素、中生菌素、噻菌铜等药剂。

19.黄瓜靶斑病发病特点:该病多发生在结瓜盛期,主要危害叶片。

起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发病中期病斑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易穿孔,叶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体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

后期病斑中央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湿度大时病斑上可生有稀疏灰黑色霉状物,呈环状。

严重时蔓延至叶柄、茎蔓,最终导致植株枯死。

药剂防治:发病初选嘧菌酯.百菌清、氟吡菌酰胺、肟菌酯、咪鲜胺、喹啉铜、戊唑醇+喹啉铜等药剂。

20.黄瓜病毒病发病症状:叶片为黄绿相间的花叶,病叶小,皱缩,严重时叶反卷。

茎部节间缩短,茎畸形,严重时病株叶片枯萎。

瓜条呈现深绿及浅绿相间的花色,表面凹凸不平,瓜条畸形。

新叶产生黄色小斑点,以后变淡黄色斑纹,绿色部分呈隆起瘤状。

果实上生浓绿斑和隆起瘤状物,多为畸形瓜。

防治药剂:发病前至发病初期可选宁南霉素、盐酸吗啉胍.乙酸铜、琥铜.吗啉胍、菌毒清等药剂。

黄瓜虫害21.黄守瓜危害特点:成虫取食瓜苗的叶和嫩茎,常常引起死苗。

也危害花及幼瓜,使叶片残留若干半环形食痕或圆形孔洞。

2龄前幼虫主要咬食细根,3龄以上幼虫取食主根,导致瓜苗整株枯死,也可蛀入近地面的瓜果内为害,引起腐烂,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防治药剂:氰戊菊酯、虫酰肼、阿维菌素、氟虫腈、丙溴磷等药剂。

22.黄蓟马危害特点:多以成虫和若虫吸食黄瓜生长点的嫩梢、嫩叶、花和幼瓜的汁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