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1》
浅谈《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1》
报告显示,创新能力领先的地区优势各有侧重。如江苏的 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均排名第一;北京的知识创造能力远
远领先于其他地区;上海的知识获取能力排名第一;广东的创
新绩效排名第一。此外,各地区创新的实力、效率和潜力存在 较大差异:广东和江苏的创新实力远领先于其他地区;北京、 上海、天津的创新效率远领先于其他地区;重庆、内蒙古、安 徽的创新潜力最大。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1》延续了历年报告的指标体系,
将综合指标分解为实力、效率和潜力3个专项指标,并分别做
出排名;每一个专项指标分别从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 新能力、技术创新环境与管理、创新的经济效益五个方面进行 测度。
与2010年相比,2011年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的总体格局略 有变动,但排名前七位的地区与2010年相比没有变化,依次是
浅谈《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1》
姓名:蒋贤臣
专业:企业管理 年级:2010级
本次报告主要内容
一、《报告2011》简述 二、区域创新能力概念及评价指标 三、加强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报告2011》简述
2011年12月17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1》正式对外 发布。报告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创新能力 进行排名,并对决定区域创新能力强弱的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规司和国家软科学计划资助,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承担。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小组是一个开放性研究团队,主要成员来自 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 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从1999年起,中国科技 发展战略小组每年推出一本研究报告,旨在为地方政府了解本 地区的创新能区域之间的竞争、区域创新
能力的一分高下。 区域创新能力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是经济高速发展的 关键条件。加强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对区域提高自身竞争力、繁荣
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谢谢
2011年区域创新能力排名的新变化是东北地区的吉林省、辽宁
省创新能力均有较大提升。与之相对的是,中部地区除了江西省 和陕西省创新能力排名有所上升之外,山西省、湖北省、安徽省、 河南省的创新能力排名都较上年有明显下降。西部地区则呈现无 规则的上升与下降,有些地区上升较快,如贵州省、甘肃省和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有些地区则下降较快。
江苏省、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和天津市。
此外,辽宁省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由2010年的第12位上升到第八 位,主要原因是创新绩效排名大幅提升;四川省的综合排名没 有变化,仍然是第九位,但知识获取和创新绩效排名比2010年 有明显下降,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和创新环境排名均比2010年 有所上升。
报告显示,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的江苏省、广东省、北京
市、上海市等省市仍然占据区域综合创新能力排名前几位,东 北地区的几个省区创新能力提升明显,中部地区省份排名普遍 下降,西部各区域则呈现无规则的上升或下降。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是以中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
主题的综合性、连续性的年度研究报告。报告由科技部政策法
二、区域创新能力概念及评价指标
区域创新能力(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是指一个地区
将新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其核心是促
进创新机构间的互动和联系,表现为对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贡 献能力。区域创新能力不等于科技能力,也不等于科技竞争力, 但科技能力和科技竞争力是区域创新能力的基础。它不仅是区 域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而且也是解释地区经济繁 荣程度差异的重要因素。
还有一种较为常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区域创新能力的 内涵划分而来,一般包括资源能力(人力、财力、物质资源)、 载体能力(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环境能力、成果能力 (论文、著作、专利等)、品牌能力。
三、加强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区域创新是国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的发展支撑着国家 的发展。区域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之一。可
评价指标: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采用了5项 指标: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这是一种 较为常用的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但并不是唯一和可以认为是最 合适的。其中,知识创造主要包括经费投入、人员投入和过程管理水平; 知识获取取决于各部门能否进行很好的知识合作、知识分享,如产、学、 研合作;企业创新的本质是一种经济活动,创新的基本组织实施单位是企 业;创新环境包括基础设施的完善、市场的大小、劳动者素质、为企业提 供金融支持的能力、本地区创业水平等因素;创新绩效指经济水平决定创 新能力,有效的创新活动促进经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