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届高三二轮复习文言实词推断课件(公开课)

2015届高三二轮复习文言实词推断课件(公开课)

42
4题: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然曩余闻云安 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 之,至以首觝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 知怪,虎亦卒去。 庶几:差不多 你认为这种解释正确吗?
结合上下文,寻找有效信息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觝触” “而儿痴,竟不知怪” “……其一惧” 庶几:希望
辨 明 通 假
15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方法三、通假推断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
实词无法理解时,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 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 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 推断词义。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2.风吹草低见牛羊 3.张良出,要项伯
通“背”,背叛 通“现”,出现 通“邀”,邀请
30
练一练
1、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2、薄而观之
成语印证
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索求”之意。
可与成语“日薄西山”相联系都是“靠近”“逼 的意思。
3、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联想到成语“严惩不贷”,作“饶恕”讲。
4、“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
“治”即“长治久安”中的“治”(太平)31
9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方法二:借助字形推断
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中的 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也 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偏旁”,与 字义联系密切。从字的形旁可以 推测字义。
10
例题展示: 讨论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的词义。
1、迨诸父异爨(cuàn),东西多置小门。
从字形上来看,用火烧木柴从底下给器皿加热的 情状。联系句子可知应解释为“灶台”,“烧火
二、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实词的含义。
要求:多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同时要掌 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与技巧。
3
本课复习目标
探究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几种推断方法,能结合
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准确推测实词词义。
4
一、想一想
借助语境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 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 与东宫相准。帝每面
海南屯昌思源实验高级中学 周厚东
1
讨论:
请你说说句子
“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 )绳之”,谁能准确解释“绳”这个词? 你是想到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
飞骑: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
绳:用绳子捆,引申为制裁、约束
2
考点阐释
《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
词。 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有两种考查形式: 一、选择题的形式: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 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褒义,顽皮
7
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深”有“深厚” 之意,但联系下文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是“秦之遇将 军” 的具体表现,可见“深”为贬义, 应释为 “刻毒”。
8
丰则贵籴dí ,歉则贱粜tiào
籴:买进粮食 粜:卖出粮食
你能推断出“籴” 和“粜”的意思吗?
借 助 字 形
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
4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报:答 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宠:重用 。 C.祈天永命之要 祈: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 法:效仿。
8.
8、答案:B解析:宠:以……为宠,把……作为宠信。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8
1、文过饰非 2、前倨后恭
文,掩饰 倨,傲慢
你能推断出“文” 及“倨”的意思吗? 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
借助结构分析
19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方法四、结构观察法: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
断。即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 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 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 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 破—下,攻破 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煮饭”。
2、冀得一归觐
加点字“觐”虽比较眼生,仔细一想,《谭 嗣同》中有一句“至七月,乃扶病入觐”,具体 意思可能记不得了,但从形旁“见”上,猜出与 “见”有关,可以解释为“拜见”。
11
1、从“刂(刀)、弓、戈、斤 (斧)”者与 兵器 有关
2、从“马、牛、羊、豕 、犭、 鸟、 虫”者与 有关 动物 3、从“讠 (言)、辶(走)、彳 (行)”者与 人的行为 有关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
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 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 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
6
学以致用: 1.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 (dài)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 汉追及之 。 绐:这个词不常见,但根据上下文,项羽迷 了路,向田父问路,听了田父的话后陷于大 泽中,被汉军追上,因文定义,“绐”的意思 肯定为“欺骗”。 2.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3
五、想一想
①将军身披坚执锐
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 “披”和“执”的宾语,
坚硬的盔甲 “坚”解“ 锐利的兵器 “锐”解“
”, ”才能搭配。
借助语法知识
24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方法五:借助语法推断 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 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
飞奔的马
6、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险固的地方
22
能力训练
(一)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怎样解释?
1、“忠不必用,贤不必以” 由“用”可以推出“以”为“用”的意思。 2、“变姓名,诡踪迹” 由“变”推出“诡”为动 词,是“隐蔽”的 意思。 3、不使内有பைடு நூலகம்帛,外有赢财。
“赢”也与上句的“余”处在相同的位置,其意 思也是“多”。
思考,仔细推敲,相互验证,作出选择。
2、所有的方法都是以深厚的积累为基础的。
36
温馨提示:1、教材积累是前提
高考题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文言字词
都出自于教材,复习好教材,就能为答好 文言考题奠定基础。每当我们阅读课外文 言选段时,要想到自己学过的课文中有没 有类似这样的字词和句式,当然,还要再 看一看情况是否相同。总之,教材是本, 课外选文是末,所以说牢固的基础是很重 要的,建议同学们把各册教材梳理一下, 掌握课下注释中重点的实词虚词。
33
学以致用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
1.城之不拔者二耳。 2.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拔:被攻取。 爽:差错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诗· 卫风· 氓》
34
一、借助语境推断 二、借助字形推断
三、借助字音推断
四、借助对称结构推断 五、借助语法推断 六、借助成语推断 七、借助课文推断
35
1、运用这几种方法时要结合语境,多角度
称之曰:“此黠(xiá)儿也,当有所成。”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
子,必将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 子,必将有所成就。”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为 褒义
5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方法一、借助语境法:文言实词意义,
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 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 研释。
45
课后寄语: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 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 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 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 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 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46
37
“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
(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 “结发”(男子成年) 古文中“用事”专指“掌权”,
38
3、归纳总结很重要
例:拜(授予官职)
除(授职) 擢( 提拔) 迁(晋升或调离官职,贬谪) 徙(调动,流放) 辟(征召) 左迁( 降职) 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窜 (放逐) 掾(古代属官的通称) 黜( 贬退);遣(贬谪) 举(提拔,推举)
39
课后练习 1题:判断对错
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 蜀 D、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薄:接近
日薄西山:薄,迫近,接近。太阳快落山了。 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40
2题:
张苍罢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 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偏爱、偏私)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2
禾-- 五谷 皿-- 器具 目--- 眼
歹-- 死亡 纟-- 丝麻 绳索 贝-- 钱财
13
学以致用
1、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田 地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3.生而眇者不识日
绳索 瞎 ,双目失明
4.王以和为诳,而刖[yuè]其左足。 砍
14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点儿) 你能推断出 “蚤”的意思吗? 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
41
3题
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 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 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 胜:能承受 B.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夺:强迫 改变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鸿门宴》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陈情表》
七、想一想
1、除南清河太守
借助课内积累
联系课内:李密《陈情表》“除臣冼马”, ——授予官职
2.乃令甲兵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联系课内: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
32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方法七:借助课文推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