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章 城市绿地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第六章 城市绿地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l 植物叶片对有毒气体反应特别敏感,所以用叶片 伤斑的面积来指示大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
三、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4、指示和监测环境污染方面的作用 不足之处:
同一植物的不同个体,对同一污染物的抗性和适 应能力,不可能完全相同;
不同污染物引起的症状,虽然可以区别,但也由不 少共同之处,不少污染物引起的伤害症状,常和其 它因素所引起的伤害症状有着某些显著的一致性
a.树木枝密叶稠,它的枝叶具有轻、柔、软的特点
b.树木的枝叶纵横交锗、方向不一,声波遇到这种不规则 的表面后,就会产生乱反射,使声波化整为零,越来越小。 树干是一个圆形的粗糙表面,声波遇到这种表而后,一部分 被吸收了,一部分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这也减弱了声波的 强度。
c.树木的枝叶轻软,在风吹下经常摆动,摆动的枝叶对声 波有着扰乱和消散作用。
相对湿度比市区及郊区高,利于植物在干旱期保持水份
二、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
2、城市土壤
各种建设活动和居民生活、生产活动改变了城市土壤的物理、 化学性质,不利用植物生长
地面施工的影响:施工中,砖瓦、石块、灰渣等侵入土壤, 使土壤变松,增加了通气性,但保水保肥能力下降
地下施工的影响
3、植物病虫害
§6-2 城市园林绿地
d.结构复杂的绿化实体是一个群体结构,株较多,层次复 杂,当声波进入这种结构后,往往要经过一个吸收、反射一 再吸收、再反射,这样地多次反复,以使声波的能量逐渐消 失。
e.草坪的声衰减也主要是由于草的声吸收作用
2、减弱噪声作用
郁闭度0.6- 0.7,高9-10米,宽30米的林带可减少 噪声7分贝; 高大稠密的宽林带可降低噪音5~8分贝,乔木、灌 木、草地相结合的绿地,平均可降低噪音5分贝,高 者可降低噪音8~12分贝; 草坪的减弱噪声作用也比较明显。
四、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1、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的主要任务:
根据城市发展的要求和具体条件,制定城市各类 绿地的用地指标,并选定各项主要绿地的用的范 围,合理安排整个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作为指 导城市各项绿地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四、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2、规划的原则和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考虑因素:
城市性质、规模、自然条件、城市环境污染状况, 城市工业用地、居住区规划、道路系统等各方面因 素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如何理解“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大气 环境有何影响?
四、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3、绿地系统的规划布置
均匀分布,联成完整的园林绿地系统;点、线、面 相结合,以面为主,点线穿插,以小为主,中小结 合 因地制宜,与河湖山川自然环境相结合 布局形式:块状、环状、放射状、放射环状,网状、 稧状、带状、指状
§6-3 城市绿化的生态环境效应
城市植被保护和净化环境的生态效益是显著 的,也是城市植被的主要功能之一。 包括:降温增湿、调节环境条件、吸收有毒 气体、滞留烟尘净化空气、降低环境噪音和 杀菌等
1、城市气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小气候环境 :年平均气温高于郊区,日差小于郊区,温
度和风速小于郊区,总的说利于植物生长,但气温日差小, 不利于植物体内养分积累,果实不如郊区
城市楼房向阳侧,日照充足,为植物生长创造了条件,北 侧则不同
城市中由于建筑密度、地面铺装和绿化程度不同,形成不
同类型小气候:高层建筑 几栋楼房间形成风洞,且平均
§6-1 城市植物 §6-2 城市园林绿地 §6-3 城市绿化的生态环境效应
§6-1 城市植物
城市植被(urban vegetation):城市里覆盖着的生 活植物,包括城市的公园、校园、广场、球场,医 院、街道、农田以及空闲地等场所拥有地森林、灌 丛、绿篱、花坛、树木、作物等所有植物的总和。
人类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破坏或据弃了许 多原有的自然植被和土生植物.另一方面又引进了 许多外来植物和建造了许多新的植被类群
3、杀菌作用
l 植物吸滞粉尘,减少细菌载体; l 许多植物能分泌出杀菌素,这是一种由芽、叶和花所分泌的
挥发性物质,能杀死细菌、真菌与原生动物。
三、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4、指示和监测环境污染方面的作用 l 某些对有毒性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称为指示植物 或监测植物。
利用紫花苜蓿、菠菜、胡萝卜、地衣监测SO2 郁金香、杏、葡萄、大蒜监测氟化氢, 早熟禾、矮牵牛、烟草、美洲五针松监测光化学烟雾,棉 花监测乙烯,向日葵监测氨,烟草、牡丹、番茄监测臭氧, 落叶松、油松监侧氯和氯化氢
新鲜空气,促进城市生态平衡。
§6-1 城市植物
一、城市植被的特征
1、植被生境的特化 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城市环境,也该变了城市植 被的生境 地质-铺装了地面; 地貌-改变了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 气候―污染的大气,水文等
一、城市植被的特征
2、植被区系成分的特化
原生植被较少;人类引进的或伴人植物比例明显增 加。 在城市绿化的过程中,注意对物种的选择,最大程 度地保留和选择反映地方特色地树种是城市生态学 工作者关心地问题,亦是城市生态建设的标志之一。
一、城市植被的特征
3、植被格局的园林化 4、结构的单一化
广州 人工栽培的单优种群,结构简单,以单层乔木为 主,少数可见乔、灌两层,极少数为乔、灌、草三层。 植被生态环境功能衰退,严重影响了生物物种栖息与繁 衍
5、演替偏途化
植被的演替都是在人为干预下的,按人的绿化政策发展 的偏途途径
二、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
增加了植物监测的复杂性。
四、减弱噪声作用
1、减弱噪声的机理简述
植物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作用,单株或稀疏的植物 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很小,但当形成郁闭的树木或 绿篱时,则犹如一道隔声板,可以有效反射声波。 当然反射系数仍然比较小,有相当部分能量透射到 另一侧。同时,绿化带有一定的声吸收,对降低噪 音有一定的效果。.
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达到0.3ppm时,植物就出 现伤害症状。 氯气及氯化氢毒性较大,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度为 0.03ppm。 以氟化物为主的复合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比前两种有 害气体严重得多。氟化物主要是氟化氢,剧毒类的 大气污染物,它的毒性比二氧化硫大30—300倍。 光化学烟雾
三、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6-4 城市自然保护
一、城市自然保护的兴起
§6-4 城市自然保护
二、城市自然保护的含义和特点
1、城市自然保护实质是调节人类行为的重要方面; 2、城市自然保护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持续发展的
问题; 特点:与传统自然保护不同 传统自然保护:强调自然性、多样性、稀缺性和规模,不强 调稀有物种,濒危物种 城市自然保护:面积不大,侧重对当地居民的价值和利益的 考虑,不强调稀有种,濒危物种
尽可能选择哪些适应性强,抗性强,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树种; 作为城市的主干树种;
选择树形美观,符合绿化功能要求,栽培管理容易, 不妨碍环境卫生,又有经济价值的树种;
注意速生树与慢长树相结合,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搭配
三、城市绿化植物
2、城市绿化植物的配置
根据绿化的功能和各种绿地的需要以及绿化树木 的生态习性与作用,制定植物树种的比例和配制 方式。
南部地区有树、桑树、黄槐、小叶 榕:夹竹桃等
三、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2、降低有毒气体浓度及有毒气体对植物的危害
对二氧化硫的净化,最好的树种有:樟树、桃花心 木、小叶榕、变叶木和大红花等 与叶片年龄、生长季节、大气中有毒气体的浓度、 接触污染时间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 有关。
如果进入植物体(叶子组织)中的有毒物质浓度过大,超过植物体本身的自 净范围,也会对植物产生危害
一、城市绿化的降温增湿效应
1、城市绿化调节小气候效应:使局地气温降 低1-3℃,最大可降7.6℃;增加相对湿度3-12 %,最大可增加33%。
l 遮阳荫蔽作用 l 绿地的蒸腾作用
2、城市绿化树木降温增湿效能测算
2、城市绿化树木降温增湿效能测算
二、城市绿化的碳氧平衡效应
二氧化碳上升趋势显而易见。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释放氧气。 植被的面积不同,植被组成和结构不同,碳氧平衡 效益功能差异较大。
三、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减少粉尘污染
l 降低风速,使大颗粒灰尘下降; l 树叶表面多绒毛,且能分泌粘性油脂,吸附大量 飘尘
据研究表明,吸滞粉尘能力强 的城市绿化树种
在中国北部地区有:刺槐、沙枣、 国槐、家榆、核桃、侧柏、圆柏、 梧桐等,
在中部地区有:家榆、朴树、梧桐、 泡桐、女贞、荷花玉兰、臭椿、龙 拍、圆柏、橄树、刺槐、桑树、夹 竹桃、丝棉木、
一、城市绿地的功能
提供娱乐、游览、文化、休息、科普、疗养等场
防御风沙、洪涝、改善气候,调节气温、增加湿度, 平衡碳-氧,减弱温湿效应、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二、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
公共绿地 居植物
1、绿化植物选择的一般原则
根据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符合植物地理分布的规律性,
广州国土规划
到2010年拟建立16个自然保护区
白云山风景保护区 海珠区新滘果树林保护区 罗岗果树林与文物古迹保护区 金鸡窿人工林生态保护区 芳村葵蓬洲人工生态花果林保护区域
城市生态建设
生态目标:以将广州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适宜人居住的、 山水型生态城市为目标。
生态布局与结构:以“山、城、田、海”为生态结构的战略 选择;通过构筑区域的“一环两楔”、建立市域的“三纵四 横”、打通都会区的“生态廊道”,建立城市多层次、多功 能、立体化、网络式的生态结构。
四、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2、规划的原则和依据 城市绿地定额指标: ※ 是反映城市绿化水平和城市环境质量的一 个重要指标,以:城市绿化覆盖率,建筑绿 化用的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绿地面 积来衡量。
四、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2、规划的原则和依据
※ 绿地定额指标的确定: 影响城市绿地指标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