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章四节 岩石的强度理论.
第四章四节 岩石的强度理论.
带椭圆孔 薄板的孔 边应力集 中问题
两个关键点: 1.最容易破坏的裂隙
方向; 2.最大应力集中点
(危险点)。
在压应力条 件下裂隙开 列及பைடு நூலகம்展方 向
(3)Griffth(张拉)准则
①数学式
1 330时, 3 t
1
3
3
0时,(1 3)2 1 3
8t
②最有利破裂的方向角
1 arccos 1 3
8t
(2 m )2 2 m
8t
2 m
4 mt
应力圆方程:
m 2
2
2 m
(a) (b)
(a)代入(b)得: m2 2 4mt
(c)
(c)式是满足强度判据的极限莫尔应力圆的表达式
求切点:(c)式对σm求导得
2( m ) 4 t m 2 t
(d)
(d)代入(c)得
(2 t )2 2 4( 2 t ) t
(2-43)
其中
1 sin 1 sin
为塑性指数
;
c
2C cos 1 sin
当σ3=0时,σ1=σc;
1
0, 3
c
/
t
c t
为拉压指数。
(5)破坏方向角
α ( nˆˆ1)
45 2
1 sin ctg 2 (45 ) tg 2 (45 ) tg 2
的一部分用来克服与正应力无关的粘聚力,使材料颗粒间 脱离联系;另一部分剪切破坏力用来克服与正应力成正比 的摩摩力,使面内错动而最终破坏。
(3)数学表达式:τf=c+σtanφ
f=tanφ ——内摩擦系数
(4)主应力表示
1 3
s in
c
2 cog
1
3
2
(2-42)
由式(2-42)推出:
1 3 c
第四节 岩石的强度理论
一、莫尔强度理论(Mohr 1900年提出,莫尔强度准则)
(一)基本思想 ①以(脆性材料、铸铁)试验数据统计分析为基础; ②不考虑中间主应力对岩石强度的影响; ③由正应力和剪应力组合作用使岩石产生破坏(受拉破坏、拉剪破坏,
压剪破坏)。
莫尔包络线
(二)强度曲线—莫尔图包络
四、米赛斯(Mises)准则
当应力强度达到一定数值时,岩石材料开始进入 塑性状态。其表达式为:
1 2 2 2 32 3 12 2K2
在σ--τ下的准则 2 4 t ( t ) 与库仑准则类似,抛物线型。
Griffh准则仅考虑岩石开裂,并非宏观上破坏,故强度值偏大。
三、屈列斯卡(Tresca)准则
当最大剪应力达到一定值时,岩石开始屈服,进入塑 性状态。其表达式为:
max K / 2
或1 2 K
K为与岩石性质有关的常数,当σ1=0, σ2=0, σ3=+σt 时,K=σt/2
三、格里菲斯准则(Griffth 1921)
断裂力学1921年提出,70年代岩石力学领域 (1)实验基础:玻璃材料中的微裂纹张拉扩展,连接,贯通,
导致材料破坏。 (2)基本思想 :
a、在脆性材料的内部存在许多随机分布扁平的裂纹; b、裂纹将沿着与最大拉应力成直角的方向扩展;一个方向 的裂纹最有利于破裂; c、在外力作用下,当作用在裂纹尖端的有效应力达到形成 新裂纹所需的能量时,首先在该方向裂纹的尖端张拉扩展。
2
2(1 3)
③Griffth准则几何表示
(a)在σ1-σ3坐标下 ,由此区可见, 当σ3=0 时,σ1=8σt,即压拉强度比为8。
Griffth准则图解
(b)τ-σ坐标下
设 m
1
3 2
-应力圆圆心;
m
1
3 2
-应力圆半径
又设 1 330 ,则Griffth强度准则第二式写成
(1 3)2 1 3
1 sin
2
2
(6)优点
①同时考虑了拉剪和压剪应力状态;可判断破坏面的方向; ②强度曲线向压区开放,说明σc>σt与岩石力学性质符合; ③强度曲线倾斜向上说明抗剪强度与压应力成正比。 ④受拉区闭合,说明受三向等拉应力时岩石破坏;受压区开
放,说明三向等压应力不破坏
缺点: 忽略了中间主应力的影响 (中主应力对强度影响在15%左右)
表达式:τ=f(σ)
由于岩石的力学性质所致,莫尔包线向应力增大的方 向开放,单向抗拉强度小于单向抗压强度;单向抗拉区小 于单向抗压区。 忽略了σ2对强度的影响。
(三)库伦·莫尔强度理论(准则)
C·A·Coulomb1773年提出,是莫尔准则的一特例—简洁、 应用简便。
(1)实验基础:岩土材料压剪或三轴试验和 纯剪。 (2)破坏机理:(基本思想)材料属压剪破坏,剪切破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