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浅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浅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从我国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入手,指出存在的问题,挖掘其根源,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属于高等教育范畴,其类型特征是职业技术教育。

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我国高等教育也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迈进,高等职业教育必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作出理性判断与分析,有助于我们找寻到适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正确道路。

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1.1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初步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真正确立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投入职业教育,提升并发展职业教育层次”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共识。

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被确认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接受和重视。

职业教育进入发展的高速期,迎来“火爆”场面。

职业教育办学方向朝就业本位的步步回归,意味着它不再是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也不再是盲目地转向普通教育。

高职教育的定位,就是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国际化的可用人才。

1.2观念上的偏差仍然是造成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滞缓的重要因素。

中国人素有身怀绝技而走天下之说。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扑面而来的知识经济,人们追求管理型、高新技能型人才的意识逐步强化,因而不屑于接受高等职业教育。

再者,社会的分配机制不健全、不合理,使得技能型人才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致使他们失去了继续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信心。

1.3有限的经费投入、落后的体制和机制束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面对教育市场的挑战,政府和市场尚没有达成有效的统一,现有政府的职能对职业教育还有相当程度的束缚力,如硬性要求职业教育地方必须达到50%~60%的比例。

这种忽视具体地区差异的指令,易造成职业教育脱离实际。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经费投入的不足又严重阻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4传统的职业教育观依然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瓶颈。

受传统职业教育制约,仍从简单的从业需要之角度来确立职业教育原则,让接受职业教育者掌握一门技能。

这种教育思想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忽视了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迫切性。

国外发达国家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倾向不仅使受教育者从中学到了技
能,而且突出地发展了自我,提高了开发创新能力,增强了工作责任感。

我国产业布局和结构的调整,对人才培养的结构和素质必然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为此,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方而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1.5以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带动经济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这既为高等职业教育回归就业本位提供了一个良好机遇。

也不可避免地使有关职业教育的观念、政策、投入及自身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凸现。

到2010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要占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

要实现这个发展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走上回归就业本位的改革之路。

2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1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与规格、专业结构与功能、发展的前景与趋势等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与当地产业结构结合不紧密,为地方经济服务做得不够等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1办学规模小,效益低。

高职教育在发展初期,由于考虑局部利益多,全局利益少;考虑数量推进多,质量效益少。

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盲目发展,致使在校生数量少,就业率低。

2.1.2资金严重不足,办学缺少保障。

必要的教学设备严重不足,势必影响到高职的发展与人才质量的提高。

日前。

尽管有一些高职学院通过了办学水平的评估,并且获得了优秀,但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教学设备差距仍然很大,即使与中部地区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

2.1.3人才短缺,“双师型”教师匮乏。

既缺乏理想的高等职业教育专家担任学校领导,又缺乏过硬的“双师型”的师资人才。

许多高职院校的现任教师只能动口不能动手,被称为“黑板教学”,难以胜任高等职业教育对技能培养的要求。

这样的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1.4与社会缺乏合作,重学不重产。

高职院校与社会缺乏广泛、紧密的合作,重学不重产。

高职教育封闭的办学体制,使产学、企校间的结合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

产、学、研严重脱节,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严重脱节,从而造成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2.1.5培养目标不明确。

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办学特色不突出,缺少竞争力。

如文秘、商贸、酒店管理、计算机以及机械类等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竞争不过中职、技校毕业生。

原本有适合高职学生的一线岗位,企业招聘的却是中专、技校学生;一般管理岗位招聘的多是本科生,高职毕业生在这些行业中的竞争力显得很苍白。

2.2问题产生的原因:
2.2.1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起步较晚,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当前,仍有较多的人将高等职业学校视为“二等教育”,“比专科还低一个层次”,这种看法在广大学生和家长中普遍存在。

2.2.2办学资金投入不够。

国家目前还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支持地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据统计,1997~2000年间,国家拨款用于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的费用为800万元,年平均仅为200万元。

因此,现在一讲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国家则是强调两条:一是走重在改革和内涵发展之蹄,充分利用现有高等教育资源:二是强调资金来源多渠道,并以地方政府为主。

这样,国家更多的是在政策方面予以扶持,而地方政府又不能保证高职院校的办学投入。

2.2.3办学定位不准。

管理体系末形成,管理机制不健全。

高职院校对自身的定位不准是造成培养目标不明确、办学没特色、学生没特点从而失去市场竞争力的根本原因。

高职院校本身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如教师培训就业服务体系、产学研结合的运作机制等,也是产生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

3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3.1大力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紧密结合。

一是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建立和完善“上岗先看证、无证不上岗”的劳动用工机制。

二是建立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

3.2整合教育资源,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一是整合办学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重点建设公用实验实训基地。

二是整合教师资源,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形成具有“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师资队伍。

三是整合各类生源,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

3.3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大力开展教学改革。

面向市场灵活设置专业,构建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