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乐山主城区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pdf

乐山主城区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pdf

乐山市主城区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目标和规模 (2)第三章建设区域 (2)第四章系统布局 (3)第五章管廊断面选型 (3)第六章三维控制线划定 (3)第七章重要节点控制 (4)第八章配套设施 (4)第九章附属设施 (5)第十章安全防灾 (6)第十一章建设时序 (7)第十二章投资估算 (7)第十三章存在问题及实施建议 (7)第十四章保障措施 (8)第一章总则第01条: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的通知(建成[2015]70号)、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关于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通知》(建城[2016]174号)国家相关法规以及乐山市的实际情况制定。

第02条:本规划基本依据1、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国家主席令第22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国务院令第256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国家主席令第8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国家主席令第4号(6)《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6月14日(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9)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的通知(建成[2015]70号)(10)《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5〕99号)(11)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2、主要规范和标准(1)《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2015)(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2016)(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4)《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446-2008)(5)《地下建筑照明设计标准》(CECS45:92)(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7)《盾构法隧道防水技术规程》(DBJ 08-50-96)(8)《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10)《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JTGT D702-01-2014)(11)《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JTGT D702-02-2014)(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15)其它有关的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3、相关基础资料(1)《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2017版)(2)《乐山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1—2030)》(3)实测数字化地形图及相关地勘资料(4)国家和地方、行业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规程、法规等第03条:规划期限与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年限一致。

规划期限为2016 年~2030年。

近期为2016~2020年,中期为2021~2025年,远期为2026~2030年。

第04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乐山市主城区建设用地范围,包括老城、柏杨坝、青江、蟠龙、通江、棉竹、苏稽、饶坎、水口、杨湾、绿心、肖坝、岷江东岸、牟子、乐山高新区等15个片区,规划用地面积约100 km2。

第05条:规划成果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说明书三部分组成。

第二章规划目标和规模第06条:规划目标乐山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目标分为3个阶段。

2016-2020年以示范带动为主,继续完善青江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和推动苏稽、水口片区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工作;2021年至2025年综合管廊建设主要依托近期已开建的综合管廊项目,完善其他片区综合管廊的骨干系统,同时大规模启动支线综合管廊、缆线综合管廊建设;至2030年,最终形成完善的综合管廊运行和管理系统。

力争到2030年,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100公里左右,打造超前性、综合性、合理性、实用性的国内领先的综合管廊系统;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明显改善,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明显提升,城市地面景观明显好转。

第07条:规划思路以城市道路下部空间综合利用为核心,结合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和城市发展战略,围绕城市市政公用管线布局,构筑完善的综合管廊系统,统筹安排各类管线在综合管廊内部的空间位置,协调综合管廊与其他沿线地面、地上、地下工程的关系,形成与城市规划相协调、城市道路下部空间得到合理有效利用的综合管廊系统,以达到改善城市现状、促进城市发展并有效控制建设成本的目标,为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第08条:规划规模乐山市各级综合管廊全长98.602km;其中干线综合管廊19.241km,占规划综合管廊总长的19.51%;支线综合管廊53.195km,占规划综合管廊总长的53.95%;缆线管廊26.166km,占规划综合管廊总长的26.54%。

第三章建设区域第09条:建设区域分析综合乐山的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通过多指标权重评析统计,根据各片区的管廊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划分出乐山城市综合管廊的适建区、慎建区和禁建区。

适建区:综合管廊需求量大,建设条件良好区域,如苏稽、青江、饶坎、绵竹、杨湾、水口和岷江东岸片区等。

慎建区:已建成区应结合旧城改造、管线更新,择机慎重建设,如老城、牟子、蟠龙、通江、柏杨坝、肖坝等;建设密度不高,综合管廊需求较小区域,如高新区片区、安谷片区等。

禁建区:历史文化名城范围内重要文保单位、历史保护建筑所在区域,如绿心片区。

第四章系统布局第10条:拟建管廊的评估对各主要道路的技术经济和社会环境指标进行打分,再通过相关的数学统计,最终得到各条道路管廊等级的评分结果。

根据评分结果,划分出乐山各条主要道路下综合管廊的等级,确定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系统布局将拟建管廊的评价总分值与表各评价等级相对照,得出评价结果。

第11条:综合管廊系统布局乐山市主城区被三江(大渡河、青衣江、岷江)划分成四大区域,综合管廊规划将形成“四片三心、一片一主、有机联系”的系统。

第12条:综合管廊系统组织规划区综合管廊分三级: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和缆线管廊。

1)干线综合管廊——“两横一纵”两横:乐高大道、龙游路一纵:苏稽大道2)支线综合管廊——“九纵八横”纵向:桃源路、通江路、竹中路、稽东路、民营路、苏安大道、建业大道横向:苏棉路、体育南路、石鼓南路、水口中路、临江西路3)缆线管廊——“三纵七横”缆线管廊分为市政道路下管廊与变电站出线的电力隧道,本次缆线管廊系统不含电力隧道。

纵向:德胜路、民营南路、石鼓北路横向:牟中路、长虹路、工农路、苏稽北路、苏稽南路、瑞云南路、南新大道4)综合管廊规模规划区各级综合管廊全长101.26km;其中干线综合管廊20.24km,支线综合管廊52.64km,缆线管廊28.38km。

第五章管廊断面选型第13条:断面选型通过对乐山市管线规划的研究,根据入廊管线的种类、规格和数量,结合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规划确定六种管廊断面。

规划以矩形断面为主,断面型式有:三舱断面Ⅰ(雨水+电力、通信、给水、污水、中水+燃气)、三舱断面Ⅱ(电力、给水+通信、中水+燃气)、双舱断面Ⅰ(电力、通信、给水、中水+燃气)、双舱断面Ⅱ(雨水、污水+电力、通信、给水、污水、中水)、单舱断面(电力、通信、给水、中水)、缆线管廊断面(电力、通信)。

第六章三维控制线划定第14条:综合管廊三维控制分析通过对主城区各道路管网物探资料以及地下管线规划规格和高程进行梳理,规划中分别对民营路等20条路(35标段)道路下综合管廊横平面位置和竖向进行规划控制,以确保综合管廊的落地性、可实施性。

本次规划中,苏稽大道(苏棉路—水口路)和稽东路(青衣江路—新田南路)的综合管廊规划了雨污水入廊。

第七章重要节点控制第15条:管廊与道路的节点控制当综合管廊从道路的一侧折转到另一侧时,往往会对其他的地下管线和构筑物建设造成影响,因而尽可能避免从道路的一侧转到另一侧。

如需穿越时,宜尽量垂直穿越,条件受限时,为减少交叉距离,交叉角不宜小于60°。

第16条:管廊与河道的节点控制乐山市主城区的河道主要有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峨眉河及竹公溪等等,综合管廊应在河床稳定的河段穿越各河道,最小覆土深度应满足河道整治和综合管廊安全运行的要求,且:在Ⅰ~Ⅴ级航道下面敷设时,顶部高程应在远期规划航道底高程2.0m以下;在Ⅵ、Ⅶ级航道下面敷设时,顶部高程应在远期规划航道底高程1.0m以下;在其他河道下面敷设时,顶部高程应在河道底设计高程1.0m以下。

第17条:管廊与地下构筑物的节点控制根据《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乐山市地下有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以及防灾设施,综合管廊与相邻地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的最小净距应根据地质条件和相邻构筑物性质、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综合确定。

第八章配套设施第18条:人员出入口综合管廊的人员出入口宜与逃生口、吊装口、进风口功能整合,设置爬梯,便于维护人员进出。

第19条:逃生口为保证进入人员的安全,减小灾害发生时廊内人员的逃生距离,并满足消防人员救援进出的需要,综合管廊的每个舱室应设置逃生口。

第20条:吊装口综合管廊的每个舱室均应设置吊装口以便于管材及设备的进出,并兼作人员出入口和自然进风口。

第21条:进、排风口为保证综合管廊内的正常温度和新鲜空气量,每个防火分区两端分别设置进风口和排风口。

综合管廊进、排风口的净尺寸应满足通风设备进出的最小尺寸要求。

第22条:管线分支口综合管廊内的管线需出廊与外部管线连接时,应设置管线分支口。

分支口应满足各种管线安装敷设作业空间的需求,经侧墙或顶板的预留孔洞接出廊外,预留孔洞应做好防水和防止差异沉降的措施。

第23条:变电所综合管廊的变电所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地埋式供电变压器室或地上箱式变电站与综合管廊的电气设备间相连。

第24条:控制中心由于规划区为组团型城市,城市布局较分散,乐山市主城区被三江(大渡河、青衣江、岷江)划分成四个大的区域,规划区共设置3处监控中心,分别位于苏稽、青江和高新区;牟子组团监控通过青江监控中心电缆进行控制。

规划建议乐山市主城区综合管廊控制中心建筑面积2000 m2,就近附建于公共建设用地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