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马路,密路网
窄马路,密路网
2016-4-15
1
背景
•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 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优化街区路网结构。 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分梯级明确新建街区面积,推动 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 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 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 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 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
2016-4-15
2
“大地块,疏路网”
根据我国现有的城市道路设计要求,干路间 距可以达到700m到1200m,即使小城市干道网间 距也要达到500m左右。由于支路不断被大型居住 区封闭,或改变为街区内部道路,实际上单一的 干道网系统构成了城市路网的主骨架,这就形成 了 “ 大 地 块 - 疏 路 网 ” 的 街 区 模 式 。 但此模式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土地浪费, 由于临街面少,使得沿街高强度开发,街区内部 用地闲置或低效率使用;城市功能缺失,适合于 商业活动的土地供给不足,城市交易功能被严重 抑制;不利于分期建设,道路等相关市政设施难 以协调适应地块过长的开发周期;路网缺少弹性。
2016-4-15
8
案例3
国内也开始借鉴这种街区模式,比如都江堰壹街区的规划设计中,有意识 地将街区的街道按照等级区分成如下几类:9m和12m宽的街道限制设置底层商 铺;15m和18m宽的街道可设置小规模铺面;24m宽以上的街道则设置了大中 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型街道基本控制在两车道,而单侧步行道宽度控制 在3-5m,使步行道在街道宽度比重中达到甚至超过50%。
2016-4-15
9
案例4
上海创智坊项目中,街道的宽度控制在24 m 以下, 便于行人过街, 加强街道 两侧的联系;街道的转弯半径减小到6 一8 m ,降低了车速,提高街道安全性并 利于步行,由建筑组团围合庭院空间就拥有更加安静私密的气氛,同时,保证 了步行者的安全性,倡导步行为向城市开放的庭院空间增加了活力(图4)。
2016-4-15
10
案例总结
因此,总结众多案例经验表明,以60m到180m的临街面和1:1.5~1.3的地 块临街宽度和进深比例,最能发挥基础设施的效率。道路分割的土地最小的可 以是60×90m,最大的可以是180×180m。
2016-4-15
11
总结
“窄马路,密路网”街区模式的利与弊思考 与大尺度街区模式相比,小尺度街区在空间形式上的显著特点表现为具有 高度连续性和渗透性,并且具有适宜的街区和街区尺度,适宜步行并营造出具 有活力的公共空间。 高度的连续性和渗透性意味着通行者在每个路口都有多种选择可以到达目 的地,这是对人的选择性需求的满足,但是在基于对机动车辆效率、安全和容 量要求而采用机械等级原则的大尺度路网中,这种选择性难以实现。 适宜的街区和街道尺度既与街道的连续性、渗透性有关,也是形成以人为 本,具有活力的城市空间的基础。 与大尺度街区相比,街道尺度的减少意味着单条街道中交通流量和车辆速 度的降低,使街道为汽车和行人所共享而非原有的人车隔离,有助于街道活力 的恢复。 大尺度的交叉口需要处理多个方向的交通流,信号相位多,周期一般较长。 相位之间的切换和交叉口的清空将损失信号的有效时间,降低信号的效率。交 叉口的尺度越大,交叉口的清空距离和时间越长,损失的时间越多。小尺度交 叉口则相反,损失时间短,特别是在机动车交通进行单行组织的情况下,信号 的相位数可减到最少。而细密路网是进行单行组织的重要条件。
提高城市的宜居性(这种模式的街区与其周边的街道承担起了城 市公共活动和交往安全的功能,为城市增添更多的活力)。
2016-4-15
6
案例1
巴塞罗那的规划被认为是欧洲成功的规划范例,其街道几乎完全是由 130m×130m的街道组成,尺度很小。
2016-4-15
7
案例2
曼哈顿密集的路网和狭小的街道所表现出的巨大弹性,也已经成为规划的经 典(图2)。
2016-4-15
3
宽马路导致行人过街困难,有畏惧心理;
· 视野遮挡,底商可见度降低;
· 宽马路经常牺牲行人的通行空间和休憩空间,减弱商家和行人 之间的联系;
· 不允许路侧临时停车或车位不足;
· 街道整体氛围是通过性的,而不是邀请人停留下来。
2016-4-15
4
“窄马路,密路网”
“窄马路,密路网街区模式”是一种与密集路网相辅相成的城 市街区形态,是基于土地集约原则的,强调高效的、功能混合的、 适宜步行的街区空间,主张将人的活动从尺度巨大的综合体或者 封闭式管理的社区中溢出,流到城市街道上去,重建街道的活力, 形成一个富有活力的、人性化尺度的、亲切的城市氛围。 小地块 密路网的街区模式能够提升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 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一个适宜居住的充满活力的城市。
2016-4-15
12
但是,与此同时,这种街区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高密度的路网会导致 道路交叉口过多而降低车速。小尺度街区使道路总面积大于实际需求的通道面 积,进而增大市政建设投资和维护费用。小尺度街区居民易受周边噪音影响, 影响居住质量,同时也无形中加大了街区的物业管理成本。
2016-4-15
13
谢谢
2016-4-15
14
2016-4-15
5
关于它带来的优势,主要包括有:
增大城市资源经济效益(密集的街道网络代表着一种在相对来说 比较小的区域内产生最大数量的街道,小街区城市区域和临街面的 开发形式,这样的街区结构能使商业的利益最大化,使得城市土地 的利用最充分);
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和缩短人们使用小汽车的出行次数和出 行距离,并给发展良好的公共交通和选择其它交通工具提供更好的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