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_红外成像原理
红外变像管 光谱转换 电子成像 亮度增强
红外探照灯
高压电源
红外辐射光源 变像管电源
29
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结构
30
三、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
3.1.2 光学系统
物镜组:把目标成像于变像管的光阴极面上;
目镜组:把变像管荧光屏上的像放大,便于 人眼观察;
与常规光学仪器不同,变像管将物镜组和目 镜组隔开,使得光学系统的入瞳和出瞳不存 在物象共轭关系!
④ 体积要小,重量轻,寿命长,工作可靠。
39
三、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
3.1.5 直流高压电源
高压电源提供红外变像管进行图像增强的能 量,一般为1.2~2.9万伏。 对高压电源的技术要求:
① 输出稳定直流高压; ② 在高、低温环境下能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③ 防潮、防震、体积小、重量轻、耗电省。
40
三、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
12
一、引言
1904年,开始采用近红外进行摄影。
1929年,苛勒发明了银氧铯(Ag-o-Cs)光 阴极,开创了红外成像器件的先河。
二十世纪30年代中期,荷兰、德国、美国 各自独立研制成红外变像管,红外夜视系统 应用于实战。 1952年,美国陆军制成第一台热像记录仪。
13
二、红外辐射的基本概念
2.1 红外辐射
红外辐射是一种电磁波: 近红外(0.78~3.0um) 中红外(3.0~20um) 远红外(20~100um)
14
二、红外辐射的基本概念
红外辐射普遍存在于自然界: 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人体、冰、 雪等)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辐射。 红外辐射的倍频程比可见光宽: 倍频程:若使每一频带的上限频率比下限频 率高一倍,即频率之比为2,这样划分的每一 个频程称为1倍频程,简称倍频程。
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自身带有红外光源, 是根据被成像物体对红外光源的不同反射率, 以红外变像管作为光电成像器件的红外成像 系统。
优点:成像清晰、对比度高、不受环境光源影响; 缺点:易暴露,不利于军事应用。
28
三、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
3.1.1 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的系统结构
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
光学系统 物镜组 目镜组
辅助光学系统 场镜 指加在像平面或像平面附近的透镜,用来扩 大视场,使探测器接收的辐照均匀; 光锥 利用圆锥的高反射率聚光,缩小探测器尺寸;
中继光学系统
前置望远系统
便于探测器件的结构安排; 减小光学扫描器件的尺寸。
51
四、红外热成像系统
扫描系统
平行光束扫描(物方扫描) 扫描器在聚光系统之前,扫描镜尺寸大, 扫描速度慢,像差校正简单,对聚光光学系 统要求不高;
一般物体的红外辐射率和吸收率都 小于1,并且其辐射和吸收能力都与表 面温度和波长有关。
16
二、红外辐射的基本概念
在理论和工程实践中,常用物体的比辐射率 定量描述物体辐射和吸收红外电磁波的能力;
I Ib
(6-1)
即物体的实际红外辐射与同温度下黑体红外辐 射之比值,显然,物体的比辐射率都小于1。
42
四、红外热成像系统
红外热成像系统是被动式成像系统。 自然界中,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一切物体, 总是在不断地发射红外辐射。收集并探测这 些辐射能,就可以形成与景物温度分布相对 应的热图像。
热图像再现了景物各部分温度和辐射 发射率的差异,能够显示出景物的特征。
43
四、红外热成像系统
ThermoVision™ A20-V高品质红外热像仪
300 273 77.2
8.62 9.50
9.66 10.6 37.53
红外辐射能量密度曲线
常见物体的峰值波长
22
二、红外辐射的基本概念
红外辐射的大气窗口
红外辐射在大气中传输时,不同波长的红 外辐射,有着不同的吸收和衰减; 1~2.5 3~5
8~14
23
二、红外辐射的基本概念
红外辐射的介质传输特性
可见光:0.38~0.78um,一个倍频程 红外线:0.78~1000um,商为1282=210,10个倍频程
15
二、红外辐射的基本概念
黑体
黑体的红外辐射率和吸 收率为1(客观世界不存 在),其意义体现在为衡 量自然物体的红外辐射和 吸收能力建立一个标准。
假想的全部吸收 和辐射红外电磁 波的理想体,其 红外吸收和辐射 能力与温度无关。
会聚光束扫描(像方扫描) 扫描器安置在聚光光学系统和探测器之间, 对像方光束进行扫描。尺寸小,扫描速度高。 对聚光光学系统有较高要求。
52
适于小视场单 元器件扫描用, 不适合高速扫 描用 扫 描 方 案
反射镜鼓行扫描、摆镜场扫描
扫描效率高, 像差校正有难 度
反射镜鼓行扫描、折射镜场扫描
53
四、红外热成像系统
许多对可见光透明的介质,对红外辐射却 是不透明的。通常把可以透过红外辐射的介质 称为红外光学材料。 红外光学材料可以分为晶体材料、玻璃材 料和塑性材料三种,每种材料都对某些波长 范围的红外有较高的透过率。
24
二、红外辐射的基本概念
高温性 能稳定
最常见
几种红外光学材料的透过率
25
三、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
35
三、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
探照灯:短脉 冲红外激光
+
红外变像管: 加选通电极
36
8微秒
减少大气后 向散射对红 后向散射辐射 外图像对比 目标反射辐射 度和清晰度 的影响
选通脉冲
脉冲光源 照明输出
精确测量目 标与观察者 之间的距离
探测距离为1220米时的选通时序图
37
三、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
3.1.4 红外探照灯
红外望远镜
军事观察
4
一、引言
气 象 预 测
红外云图
5
一、引言
Invisible radiation photography is often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works of art as here in the painting La Madonna dell'Impannata by Raphael. Invisible radiation imaging reveals a much younger Saint John the Baptist sitting on Joseph's lap found beneath the surface of the visible painting (right). Images © Editech. 艺术鉴定
44
四、红外热成像系统
树林中人的热图像
小图是可见光图像 大图是热图像
45
四、红外热成像系统
红外热成像系统
光机扫描型
图像质量好 结构复杂 成本高
非扫描型
结构简单 图像质量 逐渐提高
46
四、红外热成像系统
4.1 光机扫描型红外热成像系统
光学系统部分 红外探测与致冷 部分 电子信号处理系 统部分 显示系统部分
红外成像系统
利用不同物体 对红外辐射的 不同反射 利用物体自 然发射的红 外辐射
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 (红外夜视仪)将红外图像转变为可见光图像?
26
三、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
红外夜视图像
装有红外夜视仪的步枪
27
三、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
3.1 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
红外光学系统的特点
通光孔径和相对孔径大,工作波段宽,像差 校正困难。
物镜系统
① 反射式:光能损失小、不产生色差,但是视场小、 体积大,有次镜遮挡; ② 折射式:结构简单,装校方便,可以满足大视场 和大孔径成像的要求;
③ 折反式:主镜与次镜均采用球面镜,加入补偿透 镜校正像差 50
四、红外热成像系统
31
三、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
3.1.3 红外变像管
红外变像管是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的核心, 是一种高真空图像转换器件,完成从近红外 图像到可见光图像的转换并增强图像。 从结构材料上分,红外变像管可以分为金属 结构型和玻璃结构型;
从工作方法上分,可以分为连续工作方式和 选通工作方式。
32
三、主动式红外成像系统
6
一、引言
红外感应开关
红外测温仪
温度感应
7
一、引言
数据传输
8
一、引言
医学成像
9
一、引言
天文
红外线这 么有用啊!
气象
文物鉴定
医学
数据传输
军事
10
一、引言
1.2 红外线的历史 1800年,赫胥耳利用太阳光谱色散实验 发现了红外光。 1835年,安培宣告了光和热射线的同一 性。
通常取可见光谱中红光末端为780nm,比它长的光 就是红外光,或称为热射线。
17
二、红外辐射的基本概念
18
二、红外辐射的基本概念
2.2 红外辐射的三个规律
基尔霍夫定律 同温度物体的红外发射能力 正比于其红外吸收能力;红外平 衡状态时,物体吸收的红外能量 恒等于它所发射的红外能量。 推论:性能好的反射体或透明体,必然是性 能差的辐射体。
19
二、红外辐射的基本概念
斯蒂芬-玻耳兹曼定律(1879,1884)
11
一、引言
1870年,兰利制成了面积只有针孔那样大 小的探测器,并用凹面反射光栅、岩盐及氟 化物棱镜来提高测量色散的能力,这为红外 应用的重要方面——航空摄影奠定了基础。
1880年,“红外”一词出现在阿贝尼的文 章 中(最早)。 1888年,麦洛尼用比较灵敏的热电堆改进了 赫胥耳的探测和测量方法,为红外技术奠定 了基础。
max 2897 / T
(6-3)
max 的单位是um,T是物体的绝对温度,单位是K。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