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之都——泉州
黄金般的沙滩,灿烂的阳光,凉爽的海风,漫步脚底下的沙,感受愉快的柔软,黄金海岸的景色一如既往的美丽。
阳光洒在沙滩上,使沙滩变得细致、柔软;洒在大海上,将大海染成了亮丽的湛蓝色。
海风中夹杂着一丝丝淡淡的“咸”味道。
我坐在海边的礁石上,眺望着远处的家乡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望着浩瀚无边的大海,我不由得开始记忆点滴……
古代泉州府的管辖范围包括如今的泉州、厦门、金门、钓鱼岛、澎湖及台湾。
古泉州港有“四湾十六港”之称。
“四湾”就是指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湄洲湾,每个港湾中各有四个支港,从而组成了这个著名的海丝名港。
泉州自南朝以来就是重要的海外贸易港口,随着经济重心南移,泉州也越来越受历代皇帝的重视。
位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南北海岸中点的泉州,自然倍受青睐。
正是这一南北两面辐射的地理优势,宋哲宗于元祐二年在泉州在设立市舶司。
从此,泉州的经济迅速发展,先后超越明州港(宁波)和广州,一跃成为全国第一大港。
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曾经到访过泉州,他认为泉州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港口之一。
可见,泉州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泉州的出名要从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说起。
郑和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
泉州灵山郑和行香碑就足以证明郑和的船队就曾经到过泉州。
那时候泉州的刺桐港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港口,经济繁荣,造船技术也非常发达,从目前打捞出来郑和船队一些沉船残骸来看,郑和船队的船在许多方面吸取了泉州造船的先进技术,因此肯定有泉州造船的工匠参加了郑和的船队。
当然,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也给泉州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
比如: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古
天主教的一个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犹太教等诸多宗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的。
宗教传播历史悠久、史迹丰富。
在泉州,宗教的古迹数不胜数,有伊斯兰教圣墓、清净寺、草庵摩尼教寺、老君造像等等。
现如今,泉州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东亚文化之都”了,这是一座正演绎着许许多多奇迹的美丽古城,东方第一大港,多元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泉州人,我也感到骄傲和自豪。
海风依旧在吹,海水依旧那么蓝,美丽的古城还会继续演绎着专属于它的传奇故事……
评语:文章从泉州的重要地位、历史发展以及给经济带来的影响,阐述了海丝之都的瑰丽传奇,内容详细,让读者一眼明了古城的美丽。
字里行字间透露出小作者身为泉州人的骄傲,情感动人。
文章结构清晰,条理清楚,使人一读就知道文章所表达的意思,是一篇较好佳作。
遗憾的是叙事中渗透的情感张力稍显欠缺,若在讲述每一部分时多融入自己的情感感悟,文章即更为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