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土壤的理化性质

三、土壤的理化性质


概念:土粒通过吸附力吸附空气中水汽分子所保持
的水分。

特点:(1) 吸附力
(2)无溶解能力 (3)不能自由移动,通常在105~110℃条件
下烘干除去。对植物无效。

2.膜状水

概念:土粒吸附力所保持的液态水,在土粒周
围形成连续水膜。
膜 状 水 示 意 图
14

特点:(1) 保持的力较吸湿水低,无溶解性
20


四、果园控水的作用
在夏秋多雨季节,土壤含水量达到全年 最大值时,适当控制土壤水分,防止新 梢徒长,以提高树体越冬贮藏营养水平 。 果园控水对促进花芽分化、提高秋熟果 实质量都有重要作用。 土壤结冻前灌水,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 ,促进冻后聚墒,防止果树抽条及冻害 的发生。

21
五、土壤水分管理 1. 农田基本建设 2. 灌溉:灌水定额、灌水次数、灌水方法 、 灌溉水的质量
10
二、土壤水分的类型
固态水 冬季土壤结冰时存在 土壤水 气态水 存在于土壤空气中 受土粒分子引力 液态水 受毛管力作用 受重力作用 吸湿水 膜状水 毛管悬着水
毛管上升水
重力水
地下水
11

根据水分子受 力情况的不同, 土壤水分可划 分为吸湿水、 膜状水、毛管 水和重力水等 类型。
12
1. 吸湿水(束缚水)
土粒
毛管 悬着 水示 意图
18
4. 重力水

概念: 受重力作用可以从土壤中排出的水分,主
要存在于土壤通气孔隙中。

特点 :能被植物吸收,但是不能持续为植物利用,
在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大水漫灌。
三、土壤水分对果树的影响
果树根系大多适宜田间持水量60%~80%的土壤水
分环境。

当土壤含水量低到高于萎蔫系数2.2%时,根 系停止呼吸,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土壤有效含水量降低时,首先是根细胞伸长 减弱,短期内根毛密度加大;如进一步缺水, 根停止生长,新根木栓化,根毛死亡;此后, 由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重新分配,根生长点死 亡。 土壤水分超过田间持水量时,会导致土壤缺 氧,抑制根系对离子的吸收,也会妨碍根部 CTK和GA的合成,从而影响果树地上部激素的 平衡和生长发育。
8
5.
垄作:垄作可以提高土壤表层温度,有利于种子发
芽与幼苗生长,一般可使垄背土壤(5cm)日平均温 度提高1~2℃,并可加大土温日较差。寒冷季节垄 作反而降温,有的地区利用垄作秋季降温作用来防 止马铃薯退化。 6. 染色剂:喷洒或施用黑色物质如草木灰、泥炭等, 使土壤能更多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施用浅色物质 如石灰、高岭土等,可反射太阳辐射而降温并缓和 温度日变化。 7. 增温剂:土壤增温剂是一种覆盖物,它具有增温和 防止风蚀、水蚀的多种作用。增温原理主要是抑制 了蒸发,减少了蒸发耗热。 增温剂目前在我国主要 用于早春水稻、棉花、蔬菜等的育苗,可使作物早 出苗5~10 d,早移栽、早成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9 。
排水:明沟排水、暗沟(管)排水、生物 排水
3.
耕作:深耕松土(提高水分入渗)、耙耱 保墒、 中耕(松土)保墒、 镇压提墒/休闲 蓄墒 5. 覆盖:薄膜覆盖、秸秆覆盖(残茬覆盖) 、砂石覆盖
4.
化学保水:保墒剂、蒸腾抑制剂、石 油乳化剂
6. 7.
生物节水:抗旱育种、抗旱栽培、蹲

23
7
4.
镇压:它能增加土壤容重,减少土壤孔隙,
增加表层土壤水分,从而使土壤热容量,热 导率都有增加。土壤经镇压后,白天热量下 传较快,使土壤表层在一天的高温期间有降 温趋势;夜间下层热量上传较多,故在一天 的低温期间可提高土温,即缓和了土壤表层 的温度日变化。镇压过的耕地,夜间土壤表 层不易结冻。此外,镇压可以消灭颗粒与土 壤裂缝,防止因风抽而造成越冬作物的死亡。 镇压对深层土温的影响一般与表层相反。
三、土壤的理化性质
(一)土壤温度
土壤温度与矿质营养的溶解、流动与转化,有机质 的分解,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等密切相关,直接影响果树 根系的生长、吸收及运输能力,进而影响果树的生长发 育。 果树根系的生长、水分和矿质营养的吸收都与土温 有关。
1
1、土温影响种子发芽与出苗
小麦、大麦、燕麦当土温平均为1~2℃即能萌 发;棉花、水稻、高粱则需12~14℃。土温的高低 对出苗时间也有很大影响,例如冬小麦,当温度在5 ~20℃时,温度每升高1℃,达到盛苗期的时间可减 少1.3 d。
(2)移动缓慢,由水膜厚的地方往水膜薄
的地方移动,速度仅0.2~0.4mm/hr。
(3)膜状水对植物有效性低,仅部分有效。
3. 毛管水

概念 : 存在于毛管孔隙中为弯月面力所保持的水
分。 特点:移动性强,能溶解并携带养分运输到植物根 际,是最有效的水分。

水 沿 着 毛 管 上 升
毛管作用力范围:
(二)土壤水分
一、关于土壤水分的概念需要强调以下几点:
1、土壤水分并非纯水,而是溶解有各种有机无机物质的 稀溶液。(成份) 2、土壤水是指在105~110℃情况下,从土壤中能够被烘 出来的水分总和。(范围) 3、 土壤水分均是来自于自然界降水、灌溉或地下水的 上升等,保蓄在土壤当中。(来源) 4、土壤水与大气水、地表水、植物水、地下水处于平衡 与交换状态,成为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状态)
0.1—1mm
有明显的毛管作用
0.05—0.1mm
毛管作用较强
0.05—0.005mm
毛管作用最强 <0.001mm 毛管作用消失
(1)毛管上升水(毛管支持水)
与地下水有联系,随毛管上升保持在土壤中 的水分。
土粒 地下水位
毛管 上升 水示 意图
17
(2)毛管悬着水 与地下水无联系,由毛管力保持在土壤毛管 孔隙中的水分,好象悬在土壤中一样。
6
2. 3.
排水 松土(锄地):锄地(包括搂地)质量高
而条件适宜,可使暖季晴天土壤表层(3cm) 日平均温度增高约1℃,最高可增加2~3℃或 更多。锄地可使表层增温而使下层降温。另 外春季,锄地增温对促进作物生长起着重要 作用;增温、通气还可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 ,加快养分的分解与供给;锄地还可以增加 表层土温日较差与垂直梯度;并可使晴朗白 天贴地气层的温度略有提高,可有利于作物 长根发叶,制造、输送与积累有机养分。
3
(2)甘薯块根着生土层(5~25cm)的土壤温
度日较差与上下层土温的垂直梯度的大小,对块根 的形成有明显影响,土温日较差与土温垂直梯度大, 可使块根长得较圆,反之成尖长型。昼夜温差大的
砂性土壤对甘薯的块根形成较为有利。
4
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温的日变化、年变化幅 度逐渐减小以致不高,最高、最低温出现的时间也 逐渐推迟。
3、土温对块茎和块根形成的影响
(1)土温的高低不仅影响马铃薯的产量,还影响 块茎的大小、比重、含糖量与形状等。马铃薯块茎 形成最适宜的土温是15.6~23.9℃,但也有人认为 17.8℃是块茎形成的最适宜温度,21.1℃对地上部 营养体生长最好。土温低(8.9℃)则块茎个数多 ,但小而轻;土温适当(15.6~22.2℃)块茎个数 少而薯块大;土温过高(28.9℃)则个数少而薯块 小,块茎变成尖长型,大大减产。
2、土温与根系的生长
一般情况下,根系在2~4℃时开始微弱生长, 10℃以上根系生长比较活跃,土温超过30~35℃时根 系生长受阻。 土温的高低还影响根的分布方向,在低温土壤中, 大豆根系横向生长,几乎与地表面平行;而在高温土
2
中,大豆根系却是纵向生长,能够伸向深层土壤 当中,这对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都是十 分有利的
全天日前土温最低,日 出后土温逐渐升高,至14时 左右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 下降。 全年土壤最低温出现在 1~2月份,最高温出现在7~8 月份。
5
调节土壤温度的措施
土壤温度受太阳辐射能的制约,也与纬度、 海拔高度、坡向、土壤质地及土壤含水量等有 关。
1.
灌溉:在温暖季节与时期的灌溉可起降温作
用,寒冷季节可以起保温作用,一般对10cm 的土温来说,冬水保温效应可有1 ℃左右,夏 季灌溉的降温作用可达1-3 ℃,具体效应的 大小,因天气、土壤、植物覆盖以及灌水量 、水温与面积等条件而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