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植物配置名词解释

园林植物配置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园林植物造景:按照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园林艺术布局的要求,应用乔、灌、草来创造各种优美景观的过程,充分发挥植物生物学生态学以及美学功能,配置成一幅优美的画面,供人们欣赏。

2植物造景的类型园林植物造景按其类型可分为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

自然式配置以模仿自然,强调变化为主,具有活泼、愉快,幽雅的自然情调;规则式配置多以轴线对称,成行成排种植,有强烈的人为感、规整感。

3美学法则:形式美的规律,是指造型元素依照整齐、对称、均衡、比例、和谐、多样统一等构成形式美的规律。

4. 植物造型:通过人工修剪、整形,或者利用特殊容器、栽植设备创造出非自然的植物艺术形式。

5植物造景的科学原则:A遵循生态学原则(适地适树、乡土树种、群落、竞争与演替):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来外来数种:乡土树种是指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繁殖已经非常适用本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生长良好的一类植物。

实用性强;适应性强:适应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抗污染、抗病虫害能力强,在涵养水分、保持水土、降温增湿、吸尘杀菌、绿化欣赏等环境保护和美化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代表性强:能够体现当地植物区特色;文化性强:历史长,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乡土树种繁殖容易、生产快、应用范围广,安全、廉价、养护成本低,具有较高的推广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设计中比例不应小于70%。

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适地适树: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生长并生长得好。

B满足城市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C园林绿地总体布局一致,与环境协调D植物栽植要有合理的密度E遵循艺术规律F遵循植物的功能属性的原则G尊重当地文化风俗的原则
6植物的属性:植物的精神属性美:承载中国文化传统(松:长生不老;桂:祥瑞植物)
植物的功能属性美:(一)改善生态环境:植物素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们获取太阳能,并使之能为食物链所用(二)杀菌(三)通风防风(四)净化污水(五)治理土壤污染(六)防水(七)减
弱噪音(八)改善小气候(九)保持水土
植物的空间属性美:利用植物创造空间和组织空间、拓展空间。

植物的观赏属性美:a植物的造景功能(主景、障景和引景、框景与透景)b植物的统一和联系功能c植物的强调和标示功能d植物的柔化功能
简答绘图
1植物与其它造景元素的关系(绘图说明)
建筑与植物的关系:A植物陪衬建筑,突出主体建筑B建筑与植物组成和谐的山水气氛C植物丰富建筑的立面、平面构图艺术D植物季相的变化使建筑赋予活泼生动E植物与建筑组成具有意境的空间F通过植物的陪衬烘托,增加建筑空间景深G通过漏窗洞沟通室内外H植物与建筑具体应用方式
水体与植物的关系:植物增加水体静态美感、幽静、幽深、含蓄为主。

植物配置常突出山体形态,或利用植物配置区别水面空间。

植物与场地:A垂直绿化B弱化C广场栽植
2各类型植物在空间层次上的作用及用法
层次指构成植物群落的各水平层。

大中型树木:其树干暗示空间,但却不围合空间,它们构成的空间有冠盖,没有围墙,从水平视线上,视野开阔。

乔木可作为主景,也可以构筑室外空间的顶棚,这样的空间像户外入口门廊、户外起居及娱乐空间,作如人休息、放松、聚会的好地方,树木的空间间距、树冠的冠幅、树木分枝点的高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变化会影响室外空间的顶面围合程度。

乔木处于主景位置乔木形成顶棚
高灌木构成视线的屏障或通过自身与其他植物相结合形成围合空间。

高灌木可以构成视线的屏障高大灌木形成封闭空间
矮灌木在相邻空间设有屏障的情况下暗示了空间的分离。

上图
地被植物是指高度不超过1英尺的藤蔓植物,低矮的1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它们同样能暗示空间的边界。

地被植物暗示空间的变化
复杂的植被用以增加单调组合的多样性。

地被植物与灌木、乔木的作用有所不同
3植物的质感
植物的质感(纹理)是指植物直观的光滑或粗糙程度,它受到植物叶片大小和形状、枝条的长短和疏密及干皮的纹理等因素的影响。

植物的质感粗糙的植物特点:叶片大、枝干大、分枝少、生长习惯宽松,与质感细腻的植物组合时,它们占主导地位,可作焦点,质感粗糙的植物往往可使景物趋向赏景者,从而造成某种幻感,使空间显得狭窄和拥挤,因此狭小的空间,必须慎用。

中等质感的植物常作为背景反衬那些质感细腻质感粗糙的植物,也是一种调和过渡的感觉形态。

细腻质感的植物叶小而浓密,生长紧密饱满,效果更好。

可使景物远离赏景者的动感,从而造成观赏者与植物间的可视距大于实际距离的幻觉。

适合运用在紧凑狭小的空间中。

4举例: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及应用特征
乔木:松:常绿乔木,树皮多为鳞片状,叶子针形,耐寒、耐旱、耐瘠薄,冬夏常青桂花:常绿阔叶乔木。

树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香气袭人
香椿:叶有特殊气味,花芳香,嫩芽可食
槐树:具暗绿色的复叶,圆锥花序,花黄白色,有香味
梧桐:树皮绿色、平滑,叶心形掌状,花小,黄绿色
合欢:羽状叶,花序头状,淡红色
枣:花小,黄绿色,核果长圆形,熟后暗红色或栗褐色
鹅掌楸:树冠伞形,叶片形似马褂,花黄绿色,杯形
梅:花先叶开放,白色或淡粉色,芳香,冬春之际开花
七叶树:树皮灰褐色,长方片状脱落,花白色,蒴果黄褐色
银杏:树冠圆锥形,叶扇形,于长枝上互生,短枝上簇生
灌木:牡丹:叶为2~3回羽状复叶,花单生枝顶,大型。

紫、深红、粉、黄、白、豆绿月季:小叶宽卵形,表面有光泽。

花单生或几朵簇生,深红、粉红至近白色
连翘:枝开展,髓部中空,叶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花单生或数朵生于叶腋
迎春:枝条拱形下垂,花单生于叶腋,先叶开放,苞片小,黄色
紫丁香:叶广卵圆形,圆锥花序,花萼钟状,花冠堇紫色。

小叶女贞:枝条铺散,叶椭圆形,叶缘略向外翻卷,圆锥花序,花白色,芳香
茉莉:单叶对生,薄纸质,聚散花序,通常花有3朵
锦带花:小枝具2棱,花1~4朵成聚伞花序,花冠玫瑰红色
六道木:老枝具6条沟棱,花2朵生于小枝顶端,花冠高脚蝶形,白色、淡黄色
金银木:小枝髓褐色,叶卵状椭圆形,花腋生,浆果,红色
看图
1乔木种植方式的模式图及说明
两株配合:树木的大小、姿态、动势可以不同,但树种要相同,距离不大于两树冠直径的1/2,应符合多样统一原理。

三株配合:最好选用同一树种,但大小、姿态可以不同,栽植点不在同一直线上。

一般要求平面为不等边三角形,一大一小者近。

中者稍远较为自然。

如果选用2个树种,最好用的乔木、灌木、常绿树、落叶树,其中大中者的是一种树,距离稍远的小者是另一种树,与大者接近。

四株配合:可分为3:1两组,组成不等边三角形或四边形,单株为一组选中偏大者为好,若选用2种树,应一种树3株,另一种树1株。

1株者为中、小号树,配植于3株一组中。

五株配合:可分为3:2或4:1两组,任何三株树栽植点都不能在同一直线上,若用2种树,株数少的2株树应分植于两组中。

六株以上的配合:由二株、三株、四株、五株几个基本配合形式组合而成,不同功能的树丛,树种配置要求不同,庇荫树丛,最好采用同一种树。

用草地覆盖地面,并设天然山石作为坐石或安置石桌、石凳,观赏树丛可用两种以上乔、灌木组成。

2据风向、气候、小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对某空间植物类型及种植方式的影响
(湿度、光照、通风、防风;院子、公共建筑物前后)
风:各地都有当地的盛行风向,根据风向确定植物类型和种植方式。

通风:通过设置风道引导新鲜凉爽的空气进入,提高环境的舒适度。

园林绿地与道路、水系结合时构成风道的主要形式,就城市而言,进气通道的设置一般与城市主导风向成一定夹角,并以草坪、低矮的植物为主,避免阻挡气流的通过,而城市排气通道则应尽量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

防风:利用防风林降低风速,阻挡风沙或海风的侵袭。

防风林的防风效果与林带的结构以及防护距离有着直接的关系,疏透度为50%左右的林带防风效果最佳,而非林带越密越好。

另外,防风林的方向和位置还可以促进气流的运动,改变风的方向。

小气候:指基地中特有的气候的条件,即较小区域内的温度、光照、水分、风力等的综合。

每个基地都有着不同于其他区域的气候条件,它是由基地的地形地势、方位、植被以及建筑物的位置、朝向、形状、大小、高度等条件决定。

改善小气候:a降温:遮阴,避免阳光直射b增湿:通过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c影响地表、地下径流:枝叶截留雨水、根系吸收水分d影响风速:通风和防风e杀菌、净化空气:增加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

环境:湿度:空气的湿度影响植物配置。

光照:光照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子。

根据太阳高度角、方位角的变化规律,可以确定建筑物、建筑物投下事的阴影范围,从而确定日照分区。

全阳区和半阴区适宜大部分阳性植物栽植,全阳区多采用带植,群植来创造凉爽的林下空间,半阴区多采用孤植等。

全阴区带植、丛植耐阴植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