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氯气的制备PPT教学课件

氯气的制备PPT教学课件

石 灰
(3)实验中若用12 mol/L的浓盐酸100mL 与足量的MnO2反应,最终生成Ca(ClO)2的 物质的量小于0.15 mol,其可能的主要原 因是
。 MnO2只能氧化浓盐酸,随着反应进行,c(Cl-)减小,还原性减弱,
反应不能继续进行。
(假定各步反应均无反应损耗且无副反应 发生)。
【解题回顾】 本题综合性较强,既要熟悉氯气的制备,又要抓
(1)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 MnO2+Cl2↑+2H2。O (2)D中的反应开始前,需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应采取的方法是
B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看到黄色气体充满装置,再开始加热D
(3)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 + 3Cl2 △ 2。FeCl3 (4)装置(Ⅰ)的主要缺点是:导管易被产品堵塞;尾。气排入空气中,易造成环境污染。 (5)装置(Ⅱ)的主要缺点是: 产品易受潮解。 如果选用此装置来完 成实验,则必须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向上排空集气法或 排饱和食盐水法
排水法(或向上 排空集气法
(4) 多余的Cl2如何处理? 通入NaOH溶液中吸收。
(5) Cl2中混有哪些杂质,怎样提纯、干燥?
HCl、H2O 将其先通入饱和食盐水中除HCl气体,
再通入浓硫酸中除去H2O。 (6) 实验步骤如何?
实验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②在烧瓶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
在瓶E和F之间连接装有干燥剂的装置。(或其它合理答案)。
【小结】此题综合了氯气的性质、制法,三氯化铁的性质和制取,化学实
验操作及实验装置等问题。此题中涉及的制取氯气和三氯化铁的原理比较 简单,排除装置中空气的方法属常识性操作,(1)、(2)、(3)问容易 作答。只要根据题给信息,对装置(Ⅰ)、(Ⅱ)的不同部分进行对比分 析,答案就在(Ⅰ)、(Ⅱ)两图中,(4)、(5)问即可得解。
住题给信息应用理论知识采取相应的实验措施。
1、下列气体发生装置相同的是 C
A 氯气和氢气
B氯气和氧气
C氢气和二氧化碳 D氧气和二氧化碳
2.实验室制氯气时,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BD
A 催化剂 B 氧化剂
C 还原剂 D 反应物
3.实验室用KMnO4制氧气,为除去粘附在试管壁上的
MnO2,可用试剂是
D
A 汽油
3、实验室还可用KMnO4或KClO3代替 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
2KMnO4+16HCl=2KCl+2MnCl2+8H2O+5Cl2 ↑
KClO3+6HCl=KCl+3H2O+3Cl2 ↑
思考
上述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 分别是何物质?电子转移的方向 和数目能标出吗?
得10e-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 ↑+ 8H2O
③往分液漏斗中加入浓盐酸, 再缓缓滴入烧瓶中 ④缓缓加热,加快反应,使气体均匀逸出 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 尾气导入吸收剂中
Cl2的制备
浓HCl Mn O 2
NaOH
Cl2 实验室制取氯气
Cl2的制备、提纯、吸收 Cl2中混有HCl和H2O(g)
①因浓盐酸有挥发性,制氯气装置应使用分液 漏斗(仪器). ②滴加浓盐酸不能过快,加热方式为微热。
❖ 5.在氯酸钾的分解反应里,二氧化锰的催化问题, 到目前还没有肯定的解释。鉴于制得的氧气中有 氯气的气味,生成的氯化钾又略带紫红色,认为 反应过程如下(已配平):
❖ Ⅰ:2KClO3+2MnO2=2A+B↑+C↑ ❖ Ⅱ:2A = D+MnO2+ C↑ ❖ Ⅲ:B+D = 2KCl+□+ C↑
❖ (1)反应Ⅰ中氧化产物是 (填化学式)
氧化剂 还原剂
失10eKMnO4 HCl
4、想一想:能不能设计一实验证明起漂白 性作用的是HClO而不是Cl2?
提示:实验室制得的Cl2中含有水蒸汽,同
学们能不能根据课本HClO的漂白实验得到 启发,将Cl2的制取装置与HClO的漂白实验 装置组合成一套实验装置?
课堂练习
❖ 1.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的反应既是分解
电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通电 2Cl-+2H2O===2OH-+Cl2↑ +H2↑
(2)电解熔融的氯化钠: 通电 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Na+Cl2↑
❖ 2、实验室制备
❖ (1)反应原理: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 0 +1
(讨论) 实现Cl Cl Cl的转化,分别需 加入氧化剂还是还原剂?
精时应采取降温措施。氯气有毒,需进行尾 气处理。
(1) a不容易控制反应速率,b容易控制反应速率,c有副
反应发生,d可防止副反应发生,e污染环境,f可防 止污染环境.
甲装置 乙装置 丙装置
优点
d
bf
b
缺点
ae c ce
石 灰
(2)上图中甲由a、b两部分组成,乙由c、d、
e三部分组成,丙由f、g组成,从上述甲、乙、 丙三套装置中选出合理的部分(按气流从左到 右的方向)组装一套较为完善的实验装置 (填所选部分的编号) c或(f)、b、e
高三化学实验复习
[教学目标]
1、掌握氯气的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对学生进行环境 保护教育。
[重点、难点]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 1、工业制备
(1)电解饱和食盐水(氯碱工业):
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通电 2NaCl+2H2O===2NaOH+Cl2↑ +H2 ↑
③氯气中含有HCl、水气,先通过盛饱和食盐 水的洗气瓶,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④多余的氯气应使用NaOH溶液吸收,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⑤为确保实验过程中分液漏斗里的液体顺利流
下,可采取的方法有:一是把分液漏斗和圆底
烧瓶用橡皮管相连通、二是在分液漏斗下端套 一个小试管。
中选出合理的部分(按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组装一
套较为完善的实验装置
(填所选
部分的编号)
(3)实验中若用12 mol/L的浓盐酸100mL
与足量的MnO2反应,最终生成Ca(ClO)2的 物质的量小于0.15 mol,其可能的主要原
因是
。(假定各步反应均
无反应损耗且无副反应发生)。
【解析】
根据题给药品,制取氯气应用装置c或f,依 据题给信息氯气与Ca(OH)2的反应是放热反 应,且温度高时易发生副反应,所以制漂白
反 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B )
❖ A .NO2
B. O2
❖ C. Cl2
CO2
❖ 2. 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当有
0.4 L 10 mol/L HCl被氧化时,生成的氯
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B
)
❖ A. 22.4L
B. 44.8L
❖ C. 67.2L
D. 89.6L
3. 将0.15 mol的MnO2与过量的 12 mol/L的浓盐酸反应,和
50 mL 12 mol/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两者产生的
Cl2相比(其他反应条件相同) ( B )
A. 一样多
B.前者较后者多
C. 后者较前者多 D.无法比较
4. 有人设计了以下六步操作制备氯气,其操作顺序为:
④③⑥②⑤①
①向分液漏斗中加入浓盐酸,并将导气管插入集气瓶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把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根据酒精灯火焰确定铁圈高度, 固定铁圈,放上石棉网 ④在烧瓶上装好分液漏斗,安装好导气管 ⑤向烧瓶中装入二氧化锰固体 ⑥将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
Ⅰ:2KClO3+2MnO2=2A+B↑+C↑ Ⅱ:2A = D+MnO2+ C↑ Ⅲ:B+D = 2KCl+□+ C↑
(1)反应Ⅰ中氧化产物是 KMnO4、Cl2、O2 (填
化学式)
(2)反应Ⅲ化学方程式为

Cl2+K2MnO4=2KCl+MnO2+O2↑
(3)按上述反应过程,若制取1.5 mol O2,总共有
浓 1、使 盐酸与足量的MnO2共热制Cl2、
实际产生的Cl2总比理论值低,其主要原因 是什么?
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 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逐渐变小。
2、下图是实验室用来制取干燥、纯净氯气的 装置;由于装置和使用药品有错误而未能在 D瓶中收集到Cl2;请指出装置中的错误
①长颈漏斗应改成分液漏斗. ②烧杯下应填石棉网. ③应用酒精灯加热. ④稀盐酸应改为浓盐酸. ⑤多余Cl2应通入NaOH溶液中
(1)请从:a不容易控制反应速率,b容易控制反应 速率,c有副反应发生,d可防止副反应发生,e污染 环境,f可防止污染环境,几个方面对上述甲、乙、
丙三套装置的优缺点作出评析,并选择符合题目要求 的选项填在空格内。
甲装置 乙装置 丙装置
优点
缺点
(2)上图中甲由a、b两部分组成,乙由c、d、e三部
分组成,丙由f、g组成,从上述甲、乙、丙三套装置
用是什么呢?联想到氯气是有毒气体,实验时的尾气排入空气前必须 用NaOH溶液来吸收,而装置(Ⅰ)中没有,此为装置(Ⅰ)的缺点 之二。
3.装置(Ⅰ)中E右边连有盛浓H2SO4的洗气瓶,而装置(Ⅱ)中没 有。浓H2SO4在此起什么作用呢?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三氯化铁易潮 解,要制得无水三氯化铁,必须在制取三氯化铁装置前后都要设计干 燥装置(这点原题D管前已经设计出此信息)。装置(Ⅱ)未这样设 计即为缺点,需在E、F之间连接干燥装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