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裁判解释实验:司法判断的五个思维步骤2011
裁判解释实验:司法判断的五个思维步骤2011
2002年11月,原告按照数量放养所需鱼苗,并 正常养殖。 2003 年7月15日,原告通知被告打 捞,被告称没有时间。 7月31日和8月2日两次催 促后,被告仍称没有时间打捞。双方没有约定新 的日期。
8月2日夜大雨,发生洪水。原告管理员因醉酒没 有及时开闸泄洪,鱼塘堤岸跨塌。
中心法律问题:
根据94条1款,合同已经不能履行,应当 解除。因此被告不需要继续支付价款。
2、发现的法律模糊
可见本案涉及到一些典型的法律模糊:
1、合同法(60)附随义务的“协助”是否包括在 本案情形下,卖方有进行适当管理,防止损失发生 的义务?(外延型模糊)
2、合同法(143)的“风险”是否包含本案中的标 的物损失? (外延型模糊)
在上述法律规定中,标的物在出卖人的 营业地发生风险,都由不收取的买受人 承担风险。此时,标的物发生风险,管 理人或多或少存在管理过失。此案情况 与其高度相似。因此本案不可以判定出 卖人承担较多的风险。
进行裁判解释(5)--责任分担
这样分析,本案情况下,卖方承担损失 适当的比例是在30%、20%与10%之间 选择。合议庭经过表决,绝大多数法官 认为20%是适当的比例,因此判定原告 应该承当20%的货物损失,被告承担 80%的货物损失风险。
5、判决
综上所述,本院判决如下: 本案合同标的物灭失的风险80%由被告
承担。原告不需要履行交付货物的义务, 被告应当继续履行支付货款的义务。扣 除原告自己承担的份额,被告必须支付 原告货款20000元的80%,即16000元。
本部结构
关于“鱼塘案”的判解研究 关于找法与证明结构的说明
4、进行裁判解释(判词语气)
合议庭的法官一致认为,如果认定原告 没有防止损失发生的义务,可以对货物 的损失坐视不管,显然不合乎自然常理, 并且损坏财产利用的效率,不利于建立 认真对待财产的激励机制。因此本庭判 定:本案原告有进行适当管理,防止标 的物毁损和灭失的义务。(焦点1)
进行裁判解释(2)
进行裁判解释(3)-效应分析
适当的方案是:让违约的一方承担主要 责任,疏忽管理的一方承担次要责任。 这样既可以让可能的违约者认识到,违 约不受领合同的标的物,要实实在在承 当标的物灭失的风险,不至于轻视违约 的后果。同时也督促标的物的管理者认 真管理,不至于忽视标的物的效用,而 把怨气撒在违约的一方,同时指望违约 方承担全部损失。
原告:丰收渔业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对 被告:广发农产品购销有限责任公司 诉讼请求:赔偿水产损失20000元 是否成立?
1、找法--顺向分析
1、原告与被告都是依法注册的公司与法 人。
2、双方于2002年10月签订的合同,依 照合同法成立并且有效,双方应当认真 履行合同义务。
3、原告按照放养规律放养了所需鱼苗, 并正常养殖,这是它履行合同义务必需 的行为,也表明它可以按时供应10000斤 鱼,原告履行了合同的主要义务。
找法--顺向分析(2)
4、 2003 年7月15日,原告通知被告打 捞,这是行使合同权利的行为,被告的 拒绝行为没有违反合同的期限义务。
5、7月31日,原告通知被告时,被告根 据合同的期限义务不应该拒绝。被告以 没有时间为理由拒绝打捞,是故意不履 行合同义务的行为,构成违约。
找法--顺向分析(3)
案件的焦点问题
案件中的焦点问题是影响案件最终结论 的关键分支法律问题,这些问题必须通 过详细的法律解释予以解决
外延型、多义性模糊与结构型法律模糊 明显漏洞、隐含漏洞、恶法型漏洞或冲突型
法律漏洞 往往也是当事人分歧明显的法律问题
法律模糊
外延型法律模糊:因为事实与概念外延关系不 确定导致的模糊
合同法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 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 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 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本案中的继续履行 包括进行打捞和支付价款。
找法--顺向分析(4)
合同法143条规定:因买受人的原因致使 标的物不能按照约定的期限交付的,买 受人应当自违反约定之日起承担标的物 毁损、灭失的风险。
原告方主张的证明结构
根据合同法107条被告违约,应继续履行 合同即支付价款(1个大前提,2个小前提)
根据143条,标的物灭失风险由被告承担 ,因此,原告不需要再履行支付货物的 义务。 (1个大前提,2个小前提)
被告方抗辩的证明结构
根据合同法107条,被告违约,本应该继 续履行。
但是,原告违反合同法60条,没有履行 协助义务,也违反119条,没有防止损失 扩大,因此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请求赔偿 。据此,标的物灭失的损失不是143条规 定的“风险”,被告不需要承担。
进行裁判解释(5)
因此,在这种利益衡量的方案下,如果将卖方 基于轻微过失的责任比例定得较高,买方就可 能对于认真管理、从而防止损失发生的卖方支 付太多的费用,这与他订立合同的目的可能不 一致。
需要强调的是,即使不采取上述赏罚分明的方 案,对于轻微过失导致的损失,如果判定全部 或者大部分由卖方承担,那么对于重大过失甚 至故意导致的损失,就没有进一步公平承担的 空间。(系统解释)
恶法型漏洞:因发现“恶法”导致案件规范缺 失的情形。
本部结构
关于“鱼塘案”的判解研究 关于找法与证明结构的说明 关于法律焦点问题的说明 总结司法判断的思维步骤
司法判断的过程
定事实:解决事实问题,准确的表述所认定的事实 找法并确定可能的证明结构 :按照历史方法或逆向方
法仔细的找法 发现法律模糊与法律漏洞:依次表述这些模糊与漏洞 定焦点:确定焦点问题,作为本次重点处理的解释任务 解释:进行法律解释,澄清法律模糊,补充法律漏洞 判决:按照历史方法或逆向方法理顺推理思路,做出判
多义型法律模糊:因为法律概念有多重含义导 致的模糊
结构型法律模糊:因为法律条文内在逻辑关系 不确定导致的模糊
法律漏洞
明显漏洞:现有法律概念没有包含特定事实, 导致案件没有规范的情形。
隐含漏洞:现有法律概念可能错误包含特定事 实,导致案件规范缺失的情形。
冲突型法律漏洞:不同的法律规范对同一事实 规定了不同法律效果,导致案件规范缺失的情 形。
3、本案中原告的情形是否是合同法(119)规定的
“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 (外延型 模糊)
2、发现法律漏洞
可见本案涉及到一些典型的法律模糊与 法律漏洞:
4、如果,合同法(60)附随义务包括在本案情形 下,卖方有进行适当管理,防止损失扩大的义务。 违反这一义务时,卖方应该对交易损失承担怎样的 责任?(明显漏洞)
找法--顺向分析(6)
9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 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 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 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 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找法--顺向分析(5)
合同法(60-2)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 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 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 务。
合同法(119)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 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没 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 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当事人因防止 损失扩大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由违约方 承担。
决 写作:按照清晰的逻辑思路,有针对性的写作判决意见
五步走
找
发
法
现
定 结 构
模 糊 漏 洞
定
焦
解
点
释
判 决
进行裁判解释(6)
因此法庭应对相关法律问题判定如下:1、在买 方违约的情况下,卖方有进行适当管理,防止标 的物损失发生的义务。2、因为轻过失违反这一 义务时,卖方应该对标的物的损失负20%的责任。 3、合同法(60)附随义务包括了这种义务,这 也是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应该履行的义务。 4、合 同法(143)的风险包含本案中的标的物80%的 损失。
找法与确定证明结构
寻找能够判定本案法律效果的规范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找法—历史方法 可以按照请求权基础找法
证明结构:推理的大前提与小前提组合
案件结论是由若干大前提与小前提组合,合 乎逻辑的推导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部结构
关于“鱼塘案”的判解研究 关于找法与证明结构的说明 关于法律焦点问题的说明
进行裁判解释(3)--过失
同时要注意的原告方的疏忽是一种较轻的过失, 不是严重或普通过失导致损失发生。
关于原告方是属于何种过失,只要将其行为和 一般的财产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的行为相比较就 可以得出结论,灾害发生是因为夜晚突然的天 气变化,一般的财产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于自 己的财产,即使比较认真的管理,也会发生类 似的损失,所以可以判定原告方的疏忽是一种 轻过失。(系统解释)
既然在被告违约之后,原告有义务进行适当的 管理,防止损失发生。现在原告没有正确履行 这一义务,损失已经发生了,原告应该承担怎 样的责任,是另外一个法律问题。
如果判定:原告没有进行适当管理,丧失赔偿 损失的请求权,那么被告违约就没有承担任何 责任,这显然是对违约行为的放纵,也违背合 同法强调合同必须信守的立法意图。(意图解 释)
进行裁判解释-类比解释
合同法146条规定:出卖人按照约定或者 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二款第二项的 规定将标的物置于交付地点,买受人违反 约定没有收取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 险自违反约定之日起由买受人承担。
第一百四十一条 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地点交付标的 物。 当事人没有约定交付地点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 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 (一)标的物需要运输的,出卖人应当将标的物交 付给第一承运人以运交给买受人; (二)标的物不需要运输,出卖人和买受人订立合 同时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出卖人应当在该地点交 付标的物;不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应当在出卖人 订立合同时的营业地交付标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