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继电保护PST1202(修改)调试方法

继电保护PST1202(修改)调试方法

PST-1202变压器保护调试大纲(以PST-1202A为例)定值修改密码:99,出厂设置修改密码:3138理论知识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与发电机、变压器及母线差动保护(纵差保护)相同,变压器纵差保护的构成原理也是基于克希荷夫第一定律,即∑.I=0,物理意义是:变压器正常运行或外部故障时,流入变压器的电流等于流出变压器的电流。

此时,纵差保护不应该动作。

当变压器内部故障时,若忽略负荷电流不计,则只有流进变压器的电流而没有流出变压器的电流,其纵差保护动作。

但是有很多因素造成了在正常或外部短路故障时其∑.I不等于0。

⑴变压器两侧电流的大小及相位不同变压器正常运行时,若不计传输损耗,则流入功率应等于流出功率。

但由于两侧的电压不同,其两侧的电流不会相同。

超高压、大容量变压器的接线方式,均采用YN,d方式。

因此,流入变压器电流与流出变压器电流的相位不可能相同。

当接线组别为YN,d11时,变压器两侧电流的相位差30度。

流入变压器的电流大小和相位与流出电流大小和相位不同,则∑.I就不可能等于0或很小了。

①在大小不等方面,我们可以引入平衡系数的概念。

平衡系数(ph)算法:高压侧:变压器绕组星形接线1/√3变压器绕组角形接线1中压侧:变压器绕组星形接线Mct*Mdy/(Hct*Hdy*√3)变压器绕组角形接线Mct*Mdy/(Hct*Hdy)低压侧:变压器绕组星形接线Lct*Ldy/(Hct*Hdy*√3)变压器绕组角形接线Lct*Ldy/(Hct*Hdy)装置中差流计算值=输入值*平衡系数例:CT变比H:1200/5 M:1200/5 L:2000/5PT变比H:230/100 M:115/100 L:37.5/100变压器星星角接线,CT二次星星星接线计算得Ph 高=1/√3=0.577Ph 中=732.1*230*240115*240=0.289Ph 低=230*2405.37*400=0.272②在相位不同方面,我们引入相位软件补偿。

变压器各侧电流相位补偿 变压器接线组别对差动保护的影响对于Y/Y0接线的变压器,由于一二次绕组对应的电压相位相同,故一二次两侧对应相电流的相位几乎完全相同,而常用的Y/d11接线的变压器,由于三角形侧的线电压与星形侧相应相的线电压相位相差30°。

由于变压器中平衡绕组(△形绕组)的存在,当Y 形绕组中性点接地运行,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Y 形侧各相电流中含有零序电流,△形绕组或不接地的Y 形绕组中无零序电流,因此必须对Y 形绕组各相电流进行处理,以消除零序电流对差动保护的影响。

1、 TA 接线原则:变压器各侧TA 二次都按Y 型接线。

在进行差动计算时由软件对变压器Y 型侧电流进行相位校正及电流补偿。

相位校正:如Y 型侧TA 二次三相电流采样值为Ia Ib Ic ,则软件按下式可求得用作差动计算的三相电流I A I B I C 。

用软件实现Y/Δ转换,其高压侧转换相量图如下:由相量图可见:经软件相位转换后的AH I .BH I .CH I .就与低压侧(△形侧)的电流 al I .bl I . cl I .同相位了。

⑵励磁涌流的影响变压器的高低压侧是通过电磁联系的,故仅在电源的一侧存在励磁电流,这励磁电流将全部流入差动回路。

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其值很小,小于变压器额定电流的3%。

当变压器空载合闸时,会出现励磁涌流,在电压为0时刻合闸时,变压器铁芯中的磁通急剧增大,使铁芯瞬间饱和,这时出现数值很大的冲击励磁电流(可达5~10倍)。

实际情况下,现场遇到这么大的涌流机会较小。

单相变压器励磁涌流的分析为考虑空载合闸的最严重条件,同时有利于简化分析工作,假设电源内阻抗为0,不计合闸回路电阻。

合闸大电源电压为 u=umSin(ωt+α)当二次侧开路的空载变压器突然合到电压为u 的无穷大系统上,忽略变压器漏抗压降,设变压器的变比为1:1,则有d φ/dt= umSin(ωt+α)即 φ=-umum ωCos(ωt+α) /ω+C=um/ωL[Cos α-Cos(ωt+α) -(Bs -Br)/Bm]≥0 ωL 合闸回路的基波电抗由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当α=0时有最大的暂态磁通,因此α=0时,产生最大涌流峰值(对单相变压器)。

在通常的励磁涌流中含有大量的非周期分量和高次谐波,因此励磁涌流不是标准的正弦波。

励磁涌流的大小与合闸瞬间的电压相位、铁芯剩磁大小和方向、电源容量、变压器容量及铁芯材料等因数有关。

分析:这么大的一个电流,一定会超过差动门槛值,此时应该有一个判断逻辑来判断一个大电流到底是否是励磁涌流。

从试验和理论分析得知,励磁涌流含有大量的高次谐波,以二次谐波的分量最大,四次以上谐波分量很小。

因此,国内目前采用的防励磁涌流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二次谐波比例制动②波形对称原理③间断角原理④其它方法(模糊识别)二次谐波比例为了在变压器空投时防止励磁涌流引起差动保护误动, 其动作判据为:I⑵Id * XB 2;>其中:I⑵为差动电流中的二次谐波含量;Id为变压器差动电流;XB2为差动保护二次谐波制动系数,PST-1202定为0.15差动速断的引入:为什么要用差动速断?当变压器内部或变压器引出线套管(在差动保护范围内)发生严重故障时,由于TA饱和二次电流的波形将发生严重畸变,其中含有大量的谐波分量,使涌流判别元件误判成励磁涌流引起的差流,使差动保护拒动或延缓动作,严重损坏变压器.为克服差动保护上述缺点,设置差动速断元件.差动速断元件反映的也是差流,与差动保护不同的是它只反映差流的有效值,不管差流的波形是否畸变及含有谐波分量的大小,只要差流的有效值超过整定值,就将迅速动作,跳开变压器各侧开关,把变压器从电网中切除.差动速断的判据:I D>I SD操作步骤:一、采样值高中低三侧分别加入到A、B、C、N端子加电流:Ia:1A Ib:2A Ic:3A加电压:Ua:10V Ub:20V Uc:30V检查采样值A、B、C、N正确。

二、差动门槛*1.2Aa. 接线:测试仪的I a, I b, I c 分别接装置的2D-1 ,2D-6 ,2D-11(分别是高中低电流A相),测试仪的I N 接入装置的2D-4,再用短线将2D-4与2D-9和2D-13连接(将高中低三侧N 相相连)。

b. 加量高压侧A 相加入0.95×1.2/PH (0.577)高=1.98A 差动不动,慢慢升至动作值(2.18)就是门槛值了。

中压侧A 相加入0.95×1.2/PH (0.289)中=3.94A 差动不动,慢慢升至动作值(4.24)就是门槛值了。

低压侧A 相加入0.95×1.2/PH (0.272)低=4.19A 差动不动,慢慢升至动作值(4.49)就是门槛值了。

2.2制动系数(K1=0.5 K2=0.7) ●以高低侧0.5段为例0.50.7Ie高(2A)3Ie高(6A)输入值2/ph高=3.4A 6/ph高=10.2AIcdIzd选取高压侧为制动电流,做0.5段曲线时,高压侧电流从2-6(以坐标为基准)之间中选两个电流点。

注意I ZD =Max(|I1|,|I2|,…) I DZ =|I1+I2| 取点原则:1、 Izd ,装置认为电流最大的为制动电流,我们选高压侧为制动电流根据曲线拐点Ie 高和3Ie 高和平衡系数算出高压侧输入电流值,固定高压侧电流,装置认为电流最大的为制动电流,我们选定高压侧为制动电流。

2、中低侧加与高压侧差180度的电流,然后降低电流直至动作。

3、记录各侧动作值根据PH 系数计算出各侧计算电流Icd=IH-IL Izd=IHK=(Icd2-Icd1)/(Izd2-Izd1) ⑴ 第一点设I1=3A 测试仪加入3/PH (0.577)高=5.2A 0度(加在高压侧A 相) I2 180度(加在低压侧A 相) I3 (补偿电流) 测试仪加入3/PH (0.272)低=11A 0度(加在低压侧C 相) 假设I1和I2角度相差180度,同时1I >2I 这样I ZD =I1 I D =I1-I2以下来计算理论上的I2大小: K=Izd Id =232.123---I =0.5 计算得出I2=1.3<3,满足条件.则测试仪加入电流为1.3/PH 低=4.78A注意:在实际加量时,I2加的要大于4.78A,这样I ZD 在斜线以下,不动作,然后逐渐降低,直到动作为止,记录动作时的I2值。

假设动作时,I2=4.74A. 再转换到此坐标上,4.74×PH 低=4.74×0.272=1.29 此时得到第一点的坐标(3,3-1.29) ⑵第二点设I1=5A 测试仪加入5/PH 高=8.67A 0度(加在高压侧A 相) I2 180度(加在低压侧A 相) I3 (补偿电流) 测试仪加入5/PH 低=18.38A 0度(加在低压侧C 相) 假设I1和I2角度相差180度,同时1I >2I 这样I ZD =I1 I D =I1-I2 K=Izd Id =252.125---I =0.5 计算得出I2=2.3<5, 满足条件.则测试仪加入电流为2.3/PH 低=8.46A注意:在实际加量时,I2加的要大于8.46A,这样I ZD 在斜线以下,不动作,然后逐渐降低,直到动作为止,记录动作时的I2值。

假设动作时,I2=8.48A. 再转换到此坐标上,8.48×PH 低=8.48×0.272=2.306. 此时得到第二点的坐标(5,5-2.306) 根据两点的坐标,计算K 值.K=35)29.13()306.25(----=0.492所以,刚才在做2个点时,应加I3进行补偿,根据以上的补偿公式,在做高低或中低,即Y/Δ时需要补偿,而且做A 相差动时应补偿C 相,做B 相差动时应补偿A 相,做C 相差动时应补偿B 相.而做高中侧差动时不需要补偿. ● 以高低侧0.7为例 第一点:设I1=7 测试仪加入7/PH 高=12.13A 0度(加在高压侧A 相) I2 180度(加在低压侧A 相) I3 (补偿电流) 测试仪加入7/PH 低=25.7A 0度(加在低压侧C 相) 假设I1和I2角度相差180度,同时1I >2I 这样I ZD =I1 I D =I1-I2以下来计算理论上的I2大小: K=Izd Id =675.0*)26(2.127-----I =0.7 计算得出I2=3.1<7,满足条件.则测试仪加入电流为3.1/PH 低=11.4A注意:在实际加量时,I2加的要大于11.4A,这样I ZD 在斜线以下,不动作,然后逐渐降低,直到动作为止,记录动作时的I2值。

假设动作时,I2=11.5A. 再转换到此坐标上,11.5×PH 低=11.5×0.272=3.13 此时得到第一点的坐标(7,7-3.13) 第二点:设I1=8 测试仪加入8/PH 高=13.86A 0度(加在高压侧A 相) I2 180度(加在低压侧A 相) I3 (补偿电流) 测试仪加入8/PH 低=29.4A 0度(加在低压侧C 相) 假设I1和I2角度相差180度,同时1I >2I 这样I ZD =I1 I D =I1-I2以下来计算理论上的I2大小: K=Izd Id =685.0*)26(2.128-----I =0.7 计算得出I2=3.4<8,满足条件.则测试仪加入电流为3.4/PH 低=12.5A注意:在实际加量时,I2加的要大于12.5A,这样I ZD 在斜线以下,不动作,然后逐渐降低,直到动作为止,记录动作时的I2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