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我国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与FASB第二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1、我国企业会计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共8条,分别是: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1)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2)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各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具体包括下列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和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6)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如果将企业会计信息中的某一项内容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作出经济决策,则该项内容就具有重要性。
(7)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要讲究实效,要求会计处理及时进行,以便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
2、FASB发布了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认为会计信息的各种特征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决策有用性。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决策有用的重要质量特征,而相关性有包括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及时性,可靠性包括真实性、可核性、中立性。
可比性是决策有用的次要质量特征。
可理解性是针对用户的质量。
另外,会计信息的效益大于成本和重要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两个约束条件。
为进一步阐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有用性,这是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总体要求。
第二层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重要特征。
第三层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及时性、真实性、可核性、中立性,是对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具体说明。
第四层可比性(包括一贯性),是会计信息的次要特征。
此外,提供会计信息应满足两个约束条件,即效益大于成本和重要性。
可理解性是针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知识水平提出的要求。
3 、主要质量特征的涵义比较
(1)相关性
FASB表述为会计信息能帮助使用者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或确认更改他们过去的评价,从而影响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强调体现决策有用性,包括及时性、反馈价值、预测价值等从属质量特征。
我国认为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主观性较强。
(2)可靠性
FASB指出会计信息应没有重要错误或偏向,必须能忠实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情况,以供使用者做依据,包括可检验性、中立性和如实反映,内涵丰富。
而我国认为会计信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仅仅强调“如实反映”,还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
(3)可比性
FASB将其表述成两层意思:①使用者必须能够比较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以明确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变动趋势;②使用者必须能够比较不同企业之间财务报表,以评价他们相对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变动。
我国认为可比性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一致性指会计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动。
前者可比性包含一致性,更具可操作性;后者同一企业前后各期会计方法一致,不同企业之间未必可比。
(4)可理解性
FASB虽没有明确地将其提到特征中,但是由决策者及其特点(效益大于成本)中衍生出的可理解性贯穿整个体系的始终。
我国认为是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仅从提供者角度约束会计信息,没有考虑使用者的现实特点。
(5)地位和作用比较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归属方面,中国与其他两方的差异较大。
FASB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一部分。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评价与指导会计准则的理论体系,对会计实务不具有约束作用。
而我国则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以一般原则的形式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加以说明,作为一个强制措施指导会计实务,具有很强的法律效力。
我国的质量特征是会计准则的一部分,各企业必须遵照执行,其主要作用是指导会计核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