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建立激励机制,优化班级管理
作者:徐丽琼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2020年第05期
【摘要】;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大部分教师片面追求学生成绩的提升,而忽视他们个性的发展,这就使得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只会听教师与家长的话,而失去了自己对于事物的看法与主见。
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的革新就成为了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就当前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来看,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是相对来说最好的方式。
本文从目前小学阶段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方面经常遇到的问题与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两个方面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对其做了一番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 激励机制班級管理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25.1 ; ;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5-187-01
当前的教育体系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了起来,这就使得教师要对从前的班级管理方式作出调整,以适应教育体制的发展。
小学生大都活泼好动、不受拘束,但他们同时又比较争强好胜,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夸赞。
因此,小学教师可以利用他们这一心理,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通过激励的方式来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帮助他们更好地去学习与成长。
一、目前在小学阶段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激励缺乏针对性
小学生在进行小学阶段正式的系统性学习之前曾经接受过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而不同幼儿园与不同家庭之间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理念都是不一致的,且每个学生生来就有着不同于他人的特殊性,这些都导致了学生之间往往有着很大的不同。
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地追求学习成绩的提升,导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时候忽略了这一点。
这就使得教师在激励时采用统一的手段,而这些手段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的。
例如,有些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用功,往往会采取树立榜样的方式,比如“我们应该多向某某同学学习”之类。
但是,这种方式可能会引起一些学生的反感,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教师这样说的话会使他们会认为教师只关注这个举例子做榜样的同学的优点,而对其他人漠不关心。
或者是认为教师只在乎学生的学习成绩,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永远不会得到教师的夸赞。
这时,这些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也就会对教师的教学与管理产生负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