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推理的基本认识(课程论文)

法律推理的基本认识(课程论文)

法律推理的基本认识
通过《法律推理的理论与方法》课程的学习,基本了解和掌握了有关推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但是认识的还很肤浅,无法形成自己的独立认识和见解。

在今后的学习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和思考。

下面将学习的一些认识做一汇报。

推理通常是指人们逻辑思维的一种活动,即从一个或者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得出另一个未知的判断(结论)。

这种思维活动在法律领域的运用就是法律推理。

法律推理广泛存在于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以及公民的实践中。

法律推理以法官在法律适用过程中的推理最为典型,这种法律推理是以法律和事实两个已知的判断为前提,运用科学方法和规则为法律适用提供正当理由的一种活动。

法律推理要受现行法律的约束;法律推理是一种寻求正当性证明的推理;法律推理的结果涉及到当事人的利害关系。

著名学者休谟认为:“一切推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证明的推理,亦即关于观念之间的关系的推理;另一类是或然的推理,亦即关于事实与实际存在的推理。

”一般说来,人们所使用的法律推理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形式推理或者逻辑推理,是严格按照形式逻辑的要求进行的法律推理,在这里要尽量排除价值考虑;其二是是辩证推
理或者价值推理,它往往出现在疑难案件或政治性案件中,当形式逻辑的方法不能解决问题或者无法适用时,允许法律人运用价值判断的方法,在多个结论中选择一个最优的答案。

形式推理是运用形式逻辑进行的法律推理,它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三种形式。

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法律规定到个别特殊行为的推理,它是是最典型的法律推理。

演绎推理是大陆法系国家通行的最重要的推理方法,在我国这个具有成文法传统的国家自然亦不例外。

演绎推理是三段论推理,而三段论又是最古老的形式逻辑的基本内容,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那里就很成熟。

归纳推理是一种由特殊或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当法官处理案件时手边没有合适的法律规则和原则供适用,而刚巧从一系列早期的判例中可以总结出可适用的规则和原则,那么,他就按先例处理本案,这就是法律中的归纳推理。

司法活动中运用归纳推理的典型是判例法国家,在判例法国家,法官处理案件时,需要将本案事实与先例事实加以比较,最终决定能否适用。

类比推理在法学上也被称为类推适用或比照适用,是指对于某个问题或现象法律没有明确的针对性规定,这时候可以比照最接近和最相似的法律规定加以处理的推理。

法律适用中的实质推理,又称辩证推理,它是指这样一种情形:当作为推理的前提包含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矛盾的命题,借助于辩证思维从中选择最佳的命题以解决法律问题。

在疑难案件中可能需要进行实质推理:法律规定本身意义含糊不清,并且不是文字或者语义上的,而是实质内容上模糊不清。

法律规范对有关问题本身并没有明文规定,出现了法律漏洞或者法律空白。

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出现了所说的“合法”与“合理”之间的矛盾。

以上肤浅的认识参考了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有些观点可能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