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学概论行政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课程编号:0213321课程性质:专业课(学位课程)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先修课程:政治学后续课程:公务员制度概论、管理心理学、管理学原理总学分:3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通过对行政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产生和发展,初步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由于行政管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理论体系,所以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主要选取从静态、动态两个角度对行政管理进行考察的有关内容进行讲授。
从静态角度考察行政管理,让学生了解行政环境、行政职能、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立法的有关范畴和理论;从动态角度考察行政管理,让学生了解行政管理的五个基本环节: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行政信息、行政咨询。
在教学中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行政管理学原理分析行政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或进一步研究行政管理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学时分配学时分配序号章目名称序号章目名称讲授实验讲授实验第一章行政和行政管理学第六章行政执行 1 5 6 8第二章行政职能第七章行政信息与行政咨询 2 5 7 6第三章行政组织第八章行政立法与行政监督 3 8 8 6第四章人事行政第九章行政效率 4 6 9 4第五章行政决策 5 6第一章行政和行政管理学(5学时)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对象、内容和特点(1学时)一、什么是行政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
政治与行政。
管理与行政。
立法、司法和行政。
二、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2学时)一、西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一阶段,形成阶段——传统管理时期;第二阶段,成长阶段——科学管理时期;第三阶段,科学化阶段——现代化管理时期。
1二、我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概况我国行政管理学的创立。
新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2学时)一、学习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意义二、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所谓行政管理科学化,就是行政管理必须符合行政管理的客观发展规律。
行政管理科学化的主要内容:行政决策科学化、行政程序科学化、行政组织科学化。
三、行政管理的法制化行政管理的法制化,是指行政管理要遵循社会主义法制的要求,符合法律管理的规律和特点。
国家管理是一种法律的管理。
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的意义。
行政管理法制化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行法律监督。
四、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所谓行政管理现代化,是指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实施行政管理的活动,从思想观念,到组织机构、人员素质、方法手段以及技术工具,都要达到现代化的先进水平。
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内容:行政管理观念的现代化、行政管理组织的现代化、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现代化、行政管理方法的现代化、行政管理技术与工具的现代化。
本章重点:什么是行政;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现代化本章难点:什么是行政本章教学基本要求:理解行政、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的科学化、行政管理的法制化、行政管理的现代化等概念以及学习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意义。
了解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西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我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概况。
掌握行政管理科学化的主要内容、行政管理法制化的基本要求以及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内容。
本章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行政和行政管理学,2(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方法有哪些,3(西方行政管理学经过哪些发展阶段,4(学习行政管理学有何意义,5(什么是行政管理科学化,它有哪些主要内容,6(什么是行政管理法制化,其基本要求是什么,7(什么是行政管理现代化,它包括哪些内容,第二章行政职能(5学时)第一节行政职能概述(1学时)一、行政职能的含义和特性行政职能是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政府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
行政职能的特性:执行性、多样性、动态性。
二、行政职能的分类从行政管理的任务看,我国现阶段行政管理的职能有: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服务职能。
从行政管理的过程看,我国现阶段行政管理的职能有:决策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
2第二节行政环境与行政职能(2学时)一、行政环境的含义及分类行政生态学。
高斯。
利格斯。
行政环境是行政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行政自然环境主要指作用于行政系统的、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行政社会环境是指除行政本身之外的非自然界的各种因素。
二、政治环境与行政政治环境主要是指作用于行政系统的国家政治制度,如国家政权的性质和组织形式、阶级关系、政党制度及立法、司法、军事、监督等方面的制度。
我国政治环境的基本特征。
政治环境对行政的重大影响。
三、经济环境与行政经济环境主要是指作用于行政系统的物质技术和经济制度,即通常所说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我国经济环境的基本特征。
经济环境对行政的影响。
四、文化环境与行政文化环境主要是指作用于行政系统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思想意识形态、宗教、道德、社会心理等。
我国文化环境的基本特征。
文化环境对行政的影响。
第三节行政职能的转变(2学时)一、行政职能转变的意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现行政职能体系合理配置的根本途径。
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二、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职能重心的转变。
职能方式的转变。
职能关系的转变。
本章重点:行政职能的含义、分类;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本章难点: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本章教学基本要求:理解行政职能、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服务职能、行政环境、行政自然环境、行政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概念。
了解我国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它们对行政的影响。
理解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意义,掌握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
本章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行政职能,它有哪些特征,2(从行政管理的任务看,我国现阶段行政管理的职能有哪些,3(从行政管理的过程看,我国现阶段行政管理的职能有哪些,4(什么是行政环境,行政环境有哪两大基本类型,5(什么是行政自然环境,什么是行政社会环境,行政社会环境有哪几种基本类型, 6(我国的行政职能转变有何重要意义,7(我国行政职能转变有哪些基本内容,3第三章行政组织(8学时)第一节行政组织概述(2学时)一、行政组织的含义组织的含义。
行政组织指为推行政务,依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组织与共产党组织、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团体、非正式组织的区别。
二、行政组织的特性和构成要素行政组织的特性:政治性与社会性、法制性与权威性、系统性与动态性。
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组织目标、机构设置、人员构成、权责体系、法规制度、物质因素。
三、行政组织的类型按管辖地域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按工作的性质和作用划分:领导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咨询机构、信息机构、辅助机构、派出机构。
第二节行政组织结构与行政编制管理(2学时) 一、行政组织结构行政组织结构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
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又称为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层级制。
直线式结构及其优缺点。
管理层次是指行政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即行政机关中设置多少等级的工作部门。
影响管理层次的因素。
管理幅度是指一级行政机关或一名上级领导者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下级单位或工作人员的数目。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又称为职能式结构,是横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职能制,即同级机关和每级行政机关内部各组成部门之间的组合方式。
职能式结构及其优缺点。
直线职能式结构及其优缺点。
二、行政编制管理编制的含义。
我国编制的类别:机关编制(又称行政编制)、事业编制、企业编制。
编制管理的含义与工作内容。
我国编制管理的特点:管理职能的统一性、管理对象的复杂性、管理组织的权威性。
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就是按法律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对行政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进行的管理。
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基本原则:精简原则、统一原则、编制立法原则。
编制管理的一般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
第三节行政组织的设置原则(2学时)一、行政组织设置与运行的客观依据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国内外形势和实际工作的需要;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发展变化;行政组织要素的实际状况。
4二、行政组织设置与管理的主要原则法制化原则;适应性原则;服务性原则;完整统一原则;精干原则。
第四节行政组织体制与改革(2学时)一、行政组织体制行政组织体制是指国家根据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法定程序,将行政组织中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行政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行政组织体制,依据最高行政决策权行使的人数区分,可以分为首长制、委员会制、混合制。
首长制及其优缺点。
委员会制及其优缺点。
行政组织体制,按照组织机构的职权性质和工作范围来划分,可以分为层级制和职能制。
行政组织体制,根据上下级机关权力分配的集中与分散的情况,可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
集权制及其优缺点。
分权制及其优缺点。
二、行政组织改革现代国外行政组织的弊端及改革趋势。
我国行政组织改革的必要性。
解放以来我国历次机构改革及其积累的经验。
深化行政组织的改革。
本章重点:行政组织结构;行政组织设置与管理的主要原则;行政组织体制本章难点:行政组织体制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行政组织的特性和构成要素、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
理解行政组织、行政组织结构、管理层次、管理幅度、行政组织体制等概念。
了解影响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因素、直线式结构及其优缺点、职能式结构及其优缺点、首长制及其优缺点、委员会制及其优缺点、集权制及其优缺点、分权制及其优缺点。
掌握行政组织设置与管理的主要原则。
了解我国解放以来历次机构改革及其经验。
本章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行政组织,行政组织有哪些特性,2(行政组织有哪些构成要素,3(行政组织机构有哪些类型,4(什么是行政组织结构,直线式结构和职能式结构各有哪些优缺点,5(什么是行政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影响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因素有哪些, 6(什么是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它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7(编制管理的一般方法有哪些,8(行政组织设置与管理的主要原则有哪些,9(什么是行政组织体制,它有哪些类型,10(首长制、委员会制、集权制、分权制各有哪些优缺点,第四章人事行政(6学时)第一节人事行政概述(3学时)一、人事行政的含义人事管理中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