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人格心理

第四章 人格心理

第四章人格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人的需要分为()。

A.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B.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C.生理性需要和心理性需要
D.精神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2.以下不属于马斯洛需要层次中尊重的需要的是()。

A.信心
B.自觉性
C.成就
D.自我尊重
3.在马斯洛需要层次中,人和动物所共有的需要是()。

A.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B.生理需要和尊重的需要
C.求知需要和审只需要
D.安全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4.()是个人在生活早期就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差异即那些由遗传与生理决定的心理与行为
特征。

A.人格
B.气质
C.性格
D.动机
5.根据我国学者关于教养方式的研究,在权威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予容易形成()的人格
特征。

A.消极、被动、服从、依赖
B.任性、幼稚、自私、野蛮
C.活泼、自立、善于交往、富于合作
D.乐观、独立、彬彬有礼、思想活跃
6.人的认识的倾向性的表现形式是()。

A.兴趣
B.需要
C.动机
D.理想
7.“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特点做了最好的诠释。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8.在弗洛伊德看来,人格成分中的()遵循的是“快乐原则”。

A.本我
B.忘我
C.超我
D.自我
9.人人都希望得到关心和照顾,渴望得到家庭、团体、同事、朋友的关怀、爱护和理解。

这表明人有()。

A.尊重的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0.在马斯洛需要层次中,马斯洛将()看成克服障碍的工具,当其受挫时,其他需要的满足也会受到威胁。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求知的需要
11.一个现实的人具有多种心理成分和特质,如情绪、愿望和习惯等,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并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组织。

以上表明人格具有()。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体性
D.社会性
12.艾森克提出的人格的“三因素模型”中,()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

A.精神质
B.外倾性
C.神经质
D.根源特质
13.根据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假定某个年龄组的平均智商分数为85分,标准差为15。

甲某经测验得100分,那么甲某的智商是()。

A.100
B.115
C.120
D.95
14.下列情境反映内在动机的是()。

A.为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做作业
B.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
15.有人急躁易怒,有人活泼好动,有人安静沉稳,有人胆小扭捏,这属于哪种个体心理特征的表现?()。

A.性格
B.情绪
C.人格
D.气质
16.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他认为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

在这些需要中,最基本的是()。

A.安全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7.一位同学在斯坦福一比纳量表上测得智商为105,这位同学属于()。

A.智力平常儿童
B.智力超常儿童
C.智力落后儿童
D.智力中上儿童
二、名词解释
1.人格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即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行为有稳定区别的心理特征。

2.创造力
创造力一般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也称为创造性。

创造力并不是少数人独有的,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心理品质。

三、简答题
1.简述多元智力理论的观点。

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加德纳所提出的七种智力是:
1)言语智力;2)逻辑-数学智力;3)视觉-空间智力;4)音乐智力;5)运动智力;6)人际智力;7)自知智力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对需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

该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从低到高的七个不同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位于需要层次底部的四种需要是低级需要、缺失需要,它们是个体生存所必需的;后三种是成长需要,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马斯洛认为,只有基本需要得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才能出现。

参考答案:
1.B【解析】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2.B【解析】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尊重的需要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的尊重、被他人尊重。

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道德、创造力、自觉性、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故本题应选B。

3.A【解析】马斯洛认为,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为低级需要,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

越是高级的需要,就越为人类所特有。

4.B【解析】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由遗传与生理决定。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是人格的核心成分。

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故本题应选B。

5.A【解析】根据我国学者关于教养方式的研究,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和人格差异具有不同的影响,权威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服从、依赖、懦弱等人格特质;放纵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任性、幼稚、自私、野蛮、独立性差等人格特质;民主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活泼、快乐、直爽、彬彬有礼、善于交往等人格特质。

6.A【解析】兴趣是认识倾向性的表现形式,是个性发展最现实、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

7.B【解析】“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世界上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是不存在的。

也就是说人与人
之间的个性不同,存在着差异性。

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人格的独特性。

8.A【解析】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成分:本我、自我、超我。

其中本我是唯一与生俱来的
人格结构,由生物本能与欲望组成,遵循“快乐原则”。

9.C【解析】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社交需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根据题意,本题应选C.
10.D【解析】求知的需要,又称为认知和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

马斯洛将其看成克服障碍的工具,当认知需要受挫时,其他需要的满足也会受到威胁。

11.C【解析】人格的特征有:(1)整体性,是指一个现实的人具有多种心理成分和特质,如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等,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并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组织;(2)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二是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3)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与行为是各不相同的;(4)社会性,是指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

故本题应选C。

12.C【解析】艾森克提出的“三因素模型”把人格维度划分为外倾性、神经质和精神质。

外倾性表现为内外倾的差异,神经质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精神质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

故本题应选C。

13.B【解析】根据IQ 的计算公式15()/100IQ X X S -=-+,其中,X 是某一年龄组的被试者的原始分数,X -是该年龄团体的平均分数,S 是团体分数的标准差。

(X 一X -)/S 是标准分数。

由此可知,甲某的智商为115。

14.D【解析】在心理学中,一般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两类:一是内在动机,也称内源性动机,指由个体内在兴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内部原因引起的动机。

由内源性动机引起的满足在活动过程本身,而不在活动之外的奖赏。

另一种是外在动机,也称外源性动机,指由外在的奖惩等活动之外的原因激起的动机,其满足不在活动过程本身,而在活动之外。

所以本题选D。

15.D 【解析】气质是表现在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

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和性情。

因此,“有人急躁易怒,有人活泼好动……”这都是气质的表现。

16.C【解析】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生理的需要处于最低层次,是最基本的需要。

17.A【解析】一般来说,智商在90-109之间称为智力中等或平常,智商在110-119之间称为智力中上,120-139之间称为智力优异,智商在140以上称为极优等或智力超常,智商在70以下称为智力落后。

故本题应选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