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笔记.doc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笔记.doc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笔记
江苏教育电视台凌菻
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通古今,对中华文化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和研究,他的著作也一直颇受推崇。

近来赏读季老的随笔杂谈《季羡林谈人生》,从中体会到不少季老的人生感悟,很是受用。

《季羡林谈人生》,单是看这本书名就让人眼前一亮,心头涣然冰释。

细细翻来,书中理论并无玄妙莫测、恍兮惚兮之处,而是真真切切,鞭辟入里,入眼入心。

整书中,季老反复强调:人生于世,主要要解决三个关系。

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第三是人的自身修养,也就是人的行为与感情的关系。

处理好这三个关系,人就能顺利发展,快乐生活,社会就能阔步前进;处理不好,就会磕磕碰碰,停滞不前。

季老对人生这三个关系的提法引发了我的深思:人活着,无论于己,于人,不管苦痛、喜悦,这一切事物、情绪不都在这三种关系之中吗?
首先,人与自然的关系关于人定胜天。

说到人和自然的关系,首先要提到的就是环境问题。

这两年坊间一直流传着2012地球灭亡的玛雅预言:神奇的玛雅人预见到地球和人类会在2012年彻底被毁灭。

虽说这已经被无数的科学家证实只是一个谣言,但却给我们每一个人都敲响了保护环境的警钟。

我们砍伐森林,我们围海造田,我们能飞上天空,潜入海底,一时间人们真的以为人定胜天,人类无所不能。

我们按着自己的意愿改造着这世界,乐此不疲。

可你有没有停下脚步看看,这世界天空还那么蓝吗,绿色还那么多吗?我们对大自然的改造就像是物理学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样也回报在我们的身上。

全球
变暖,冰川恶化,厄尔尼诺等异常现象的增多,这都是大自然向我们发出的警示。

大自然已经告诉我们,与它相处,我们要学会彼此适应,互相合作,那种只顾着自己的发展享乐,而丝毫不考虑它的赔本买卖,大自然是不会答应的。

若是一意孤行,我们只能得到大自然的同等回报。

第二,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社会关系关于也让别人活下去。

这里要拽出两个人,一说名字张明宝与高晓松,大家就会发现这两人的共同特征。

这两个酒驾的罪犯,因为漠视生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终锒铛入狱。

季先生在书中列举了数多个傻瓜,虽然这两人已远不能仅用傻瓜二字来形容,但是,他们在处理自身与他人的关系上,确是傻瓜之最既损了人,又不利己。

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能,给他人造成了重大伤害的同时,自己也损失重大,悔恨终身,是实打实的大傻瓜。

所以,季先生在书中还提到要处理好抑制本性和放纵本性的关系。

为什么要抑制本性?无非是既让自己活,又让别人活。

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就比方大马路上的红绿灯,你着急赶路,想加大马力,别人也如此这般,每个人都不加以限制,想往哪走就往哪走,想跑多快就跑多快,那这样的马路上一定是交通事故不断,人们都吓得不敢出门。

所以,我们这个社会愈发展,各种规章、制度、法律就应当愈完善,这是让所有人都能跑得更快的有力保障。

第三,人的自身修养问题关于修什么样的身,养什么样的性。

书中季先生引用了一则通告:
识者每以今日的社会潜伏下列诸问题为忧:即功利气息弥漫,只知夺取而缺乏奉献和服务的精神;大家对社会关怀不够,环境日益恶化;一般人虽受相当教育,但缺乏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未能整合,阻碍教育整体发展,亦且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这段话虽引于十几年前,但今天看来,仍切中时弊。

现如今,有多少从商者都是一切向钱看,为政者费尽心思的一心向上爬。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人民服务都成了书本上的铅字,应景时的口号,鲜有人真正为之。

我们的教育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可还有不少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缺乏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

西安音乐学院的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伤张妙,因怕她记住自己惹来麻烦,竟用他那双弹钢琴的手残忍地将其杀害;同样是大学生的李启铭酒后在校园内飞车,撞人欲逃被截之时竟然高喊着谁敢抓我,我爸爸是李刚!。

在法律依法严惩他们之后,我们也要反思:我们的教育有没有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
良好的社会风貌一定程度上于社会成员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如果一个人本身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偏差,波及开来,整个社会都会受影响。

因此,在强调他律的同时,良好的自律不可或缺。

季老一生经历无数的风起云涌,大起大落,之所以被人们所敬仰,除了他所取得的崇高的学术成就外,季老刚正不阿、从容淡定、朴实无华的人格魅力更是关键之所在。

谈道德,谈修养,终究要归结到分清善恶,趋善去恶上来。

读罢此书,善恶可谓昭昭考虑自己生存,也考虑别人生存,考虑大自然的生存,谓之善;只考虑自己生存,而不考虑他人,不考虑子孙后代,不考虑大自然的生存,谓之恶也。

去恶从善,人间正道也。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很好读的书,不是很长,总共不过180多页,用了不到两个晚上就读完了,老公都说我读得快了(呵呵,因为我一向读书不是很快的)。

读过这本书,我对国学大师,当代学界泰斗季羡林的思想观点有了一些了解,也对季羡林本人认识了。

此前知道季羡林还是在去年7月他去世时,在新闻上了解到的,还有就
是开心辞典的开心学国学活动让我知道了这位大师。

《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收录了他对于人生,对于道德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事物的态度的小文章。

这些文章多是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期间所作,也即季老在八九十岁写的文章,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认识确实有更深的一个层次。

让我特别难忘的是季老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长链中的一环的组成部份,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做好这个环,推动历史向前进步,我觉得这个人生的意义很有高度,很深刻。

另外,在多篇文章中,季老都提到了人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人与自身修养的关系。

每次都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认为在当前这个关系的处理是最重要的一个,西方工业革命以后,他们所崇尚的征服自然确实让人类的生活进步了不少,然而现在凸现的环境污染、物种减少、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等等问题,都警示着人类不能再与大自然为敌,对立地去发展了,应该是弘扬东方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的时候了。

季老在多篇文章中反复强调此点,说明了他对人类发展的担忧,是深刻的、长远的、应该引起重视的。

总之,读这本书让我大概了解了他的一些思想,现在有季羡林研究所这么一个机构,专门做对季羡林作品及其本人的研究,我想既然有必要设立这样的机构,说明应该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从这位大师身上学习,以后可以再读读相关书籍,可以使自己的思想也更为深刻和长远。

读罢此书,我还绕有兴致地又查了一下与季羡林相关的资料,其中,他与小学文化的妻子相守一世情很是让人感动。

在这里就不再多说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