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1.阅读感悟。

“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

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树: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1)找出上文中,你认为想象有趣的词语,说说理由。

(2)“呀,我变成了一棵树!”拟声词和感叹号,表达了“我”______之情。

A. 快乐B. 惊喜C. 难过(3)文段中的省略号,起到________作用,还可能有________等形状。

【答案】(1)我认为“痒痒的”一词太有想象力了,一个人变成树的过程竟然是从身上冒出树枝,还“痒痒的”。

“冒出来”非常好玩,从人的身上冒出树枝,该多么神奇的事情!(2)B(3)列举的省略;心形、星形、梯形、六角星……【解析】【分析】(1)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3)省略号的作用:①表明省略的话②列举的省略③表明说话断断续续。

做题时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依据句意进步去分析句子。

故答案为:(1)我认为“痒痒的”一词太有想象力了,一个人变成树的过程竟然是从身上冒出树枝,还“痒痒的”。

“冒出来”非常好玩,从人的身上冒出树枝,该多么神奇的事情!(2)B;(3)列举的省略;心形、星形梯形六角星……【点评】(1)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

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1)这段话描写的是火烧云的另一个特点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描写。

(静态动态)(2)这段话中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

我还能写出这样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展开想象,仿照语段写一段话。

这时,天空出现了________,过了一会儿,________。

【答案】(1)形状变化多而快;动态(2)一会儿;两三秒钟;一眨眼;一瞬间(3)一只鹰,头向下,尾向上,张开双翅,像要俯冲下来似的鹰的一只翅膀不见了;好像合拢了一样,接着伸出两只锋利的爪子。

看的人正期待它展翅飞翔时,它又变得模糊起来【解析】【分析】(1)考查按课文内容的填空。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语段整体感知语段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寻找文句中描写时间很短的词语相对简单,细读语段从文句中挑出来即可。

(3)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模仿题中所给的语段,将自己想说的话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形状变化多而快、动态(2)一会儿、两三秒钟、一眨眼、一瞬间(3)一只鹰,头向下,尾向上,张开双翅,像要俯冲下来似的鹰的一只翅膀不见了;好像合拢了一样,接着伸出两只锋利的爪子。

看的人正期待它展翅飞翔时,它又变得模糊起来【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描写时间很短的词语的能力。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

3.阅读语段。

完成练习。

送家里人出门后,庆龄一个人回到房间里,耐心地等待着。

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铜琴,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可是,直到全家人吃过午饭回来,小珍也没有来。

妈妈心疼地说:“我的女儿一个人在家,该多没意思啊!”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

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1)结合句子,给画线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①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________A.成熟 B.程度深 C.熟练②我的女儿一个人在家,该多没意思啊!________A.意义 B.趣味 C.心意(2)读语段中划线的句子,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庆龄的表现()A. 惴惴不安B. 心神不宁C. 忧心忡忡(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

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4)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小庆龄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A. 执着B. 守信C. 善良D. 真诚(5)宋庆龄等了一天,小珍也没有来。

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答案】(1)C;B(2)B(3)虽然一个人待在家里很无聊,但是“我”信守了自己的诺言,所以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4)B(5)做人要讲信用。

宁愿空等,也不能失信。

【解析】【分析】(1)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此题给出的选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了。

(3)理解句子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1)①C;②B;(2)B;(3)“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

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4)B;(5)做人要讲信用。

宁愿空等,也不能失信。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后根据字的意思再一一对号座。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3)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上课你可知道,我们的刘老师是多么和蔼呀?你看'她来了。

上课了,刘老师托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本,笑眯眛地走进教室。

她把林放在讲台上,便用抑扬顿挫的声调讲课。

一个假期,没有见到老师了,同学们都用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她,好像在说:“刘老师,我们多么惦记您啊! ”不知为什么我的眼前浮现出电视剧中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的形象,她是那么慈祥,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小树苗。

我们的刘老师,多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引路人,带领我们去探索知识的海洋,去打开科学宝库的大门。

同学们完全被刘老师的讲课吸引住了,随着她脸上的表情,时而凝神深思,时而神采飞扬,时而频频点头时而低首微笑……(1)根据意思填上原文中的词语。

①形容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________②声调髙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________(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笑眯眯”是对老师()的描写。

A.动作B.语言C.神态D.心理②文中把老师比作(),把自己比作()oA.园丁B.红烛C.花朵D.小树苗③文中最后一句是()。

A.拟人句B.比喻句C.排比句(3)照例子写词语。

循循善诱 ________ ________大大小小 ________ ________(4)短文第一句用问句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选填正确序号()①作者心中有疑问,所以开篇就提出问题,希望得到答案。

②既吸引读者,又点明了主要内容就是写刘老师的和蔼。

(5)请以问句开头,描述一下你老师的样子。

(6)今天(6月28日)上午,刘老师都在教学楼工作,但他的一串钥匙找不到了,请你帮刘老师写一个寻物启事。

(注意格式)5.课外阅读。

种一片树叶冰心埋下一片树叶,固执地相信它终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这便是儿时最美的梦。

我4岁那年的秋天,枯黄的叶子从高高的树枝上飘落,正在院中玩耍的我俯身拾起一片,觉得很美。

玩赏了半天,我忽发一个奇怪的想法:这个曾经是树伯伯身上一部分的叶,把它种进土里之后,必定可以长出一棵同样的大树!于是我捡了许多片叶子,虔诚地跪在地上挖了个小坑,把树叶全埋到了土里。

就像妈妈生下了我,我也会渐渐长大—样,我坚定地相信我的梦马上可以实现。

我天天蹲在种树叶的地方等待我的大树,直到大雪纷飞。

我想叶子大概怕冷,所以不敢出来,等明年开春,一定会长得更好!我依旧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梦,直到燕子衔泥,杨树吐芽……长大后,我才明白我用童心为自己编织了一个很美的童话。

那些埋在土里的树叶,却已在我心中长成了一棵大树,成为我生命中的一根支柱,替我们遮挡着成长路上越来越多的风风雨雨,为我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那件事,我会为之自豪一辈子……孩童时那种天真无邪、可笑的一举一动,那双清澈透明、不掺一丝杂质的眼睛,不正被我们当作“幼稚”而随手抛弃吗?人每走一步会从身上遗落一些东西,而往往被人随意丢掉的——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也是最珍贵的。

种一片树叶吧,你定会拥有一棵参天大树。

(1)从画线句子中你感受到了“我”()的心理。

A. 忐忑不安B. 认真严肃C. 紧张慌乱(2)“那件事,我会为之自豪一辈子……”中的“那件事”指的是________。

(3)种树叶后,“我”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用自己的话概括。

(4)这篇短文的中心是________。

A. 说明儿童内心的幼稚B. 表现童心的珍贵C. 展示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6.【答案】(1)蒙蒙;甜润;逗人喜爱;银色(2)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

;淡绿色;颜色变黄了(3)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4)五月;中秋时节(5)家乡的银梨(6)赞不绝口:老师对我的作文赞不绝口。

【解析】【分析】(1)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横线上应填上形容词(或限制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即可找到关键词语。

(5)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6)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

故答案为:(1)蒙蒙;甜润;逗人喜爱;银色(2)①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