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寒潮和梅雨
【学习内容】
台风、寒潮和梅雨
【学习目标】
1.能够画出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示意图,说明各自对应的天气状况。
2.能够辨别“冷锋示意图”和“暖锋示意图”,说明不同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过程。
3.说明影响我国的台风与寒潮的主要源地、发生时间、登陆路径及主要危害;说明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锋面活动及雨带的推移情况。
【学习重难点】
1.能够画出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示意图,说明各自对应的天气状况。
2.能够辨别“冷锋示意图”和“暖锋示意图”,说明不同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过程。
3.说明影响我国的台风与寒潮的主要源地、发生时间、登陆路径及主要危害;说明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锋面活动及雨带的推移情况。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台风、寒潮和梅雨是我国东部地区常见的天气现象,形成这些天气现象的天气系统分别是气旋、反气旋和锋面。
(一)气旋
1.低气压:同一水平面上,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的气压系统,叫做低气压,简称低压。
2.气旋:低气压中的气流从四周向中心辐合,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形成逆时针涡旋,南半球形成顺时针涡旋,统称气旋。
3.气旋中心空气因四周气流汇聚而作上升运动,水汽容易凝结,形成阴雨天气。
4.台风是源于热带洋面的强大气旋,其所产生的狂风和暴雨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影响我国的台风出现于每年7—9月份,主要生成于西太平洋菲律宾以东洋面,以及南海海面。
登陆路径主要有两条:西行路径及西北路径,对我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份影
响较大。
(二)反气旋
1.高气压:同一水平面上,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的气压系统,叫做高气压,简称高压。
2.反气旋:高气压中的气流从中心向四周辐散,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呈顺时针旋转,南半球呈逆时针旋转,统称反气旋。
3.反气旋中心气流因补充地面辐散气流而作下沉运动,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
4.北半球冬季,在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驱动下,经常有强冷空气进入我国,形成寒潮。
寒潮能够影响我国除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西南部以外的大部分地区,造成大风、低温、暴雪、冰冻等灾害。
(三)锋面
1.锋面与锋面雨:冷暖气流相遇时所形成的交界面叫做锋面。
由于暖空气密度小,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总是沿着锋面上升,其中的水汽在上升过程中容易凝云致雨,叫做锋面雨。
锋面总是向冷空气一侧倾斜,锋面雨也主要发生在冷空气一侧。
2.冷锋:冷空气向暖空气移动的锋。
冷锋多出现于秋冬季节,带来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能够影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
3.暖锋:暖空气向冷空气移动的锋。
暖锋常形成连续性降雨。
我国的暖锋活动一般春秋季出现在江淮和东北地区,夏季多出现在黄河流域。
4.准静止锋: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导致锋面长时间在一定地区摆动,呈准静止状态,叫做准静止锋。
在准静止锋控制下,形成更长时间的连续性降水。
5.梅雨: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北上的海洋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北方冷空气相持于江淮地区,形成江淮准静止锋,在其控制下,出现阴雨连绵、闷热潮湿的梅雨天气。
6.我国东部地区的锋面活动及雨带推移:我国东部地区深受季风影响,锋面活动频繁。
每年2—4月,南方暖空气开始北上进入我国,冷暖空气相汇于我国华南,出现持续低温阴雨天气;5月,雨带位于南玲一带;6—7月,暖空气进一步北上,与冷空气相持于江淮之间,形成“梅雨”;7月份,暖空气继续向北推进,雨带从长江流域推移到黄河流域;7月底到8月初,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
9月上旬,随着冷空气加强和暖空气减弱,冷暖空气的交界面逐渐南移,雨带也随之南移。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北半球气旋的是()
2.下列四幅图中,大气运动状况与天气情况对应正确的是(多选)()
A.B.
C.D.
3.北半球中纬度某地位于气旋东部,其风向为()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4.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天气的形成是由于()
A.冷锋过境B.气旋过境C.高气压控制D.准静止锋影响5.下列各组省区中,受台风影响较大的是()
A.广东和山东B.广西和江西C.浙江和福建D.贵州和云南6.下列关于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暖湿气流在锋面上作下沉运动,因此天气晴朗
B.锋面是倾斜狭窄的过渡带,一般向暖空气一侧倾斜
C.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差异很大
D.上海在冬季风控制的时间内,不会形成锋面
7.暖锋过境后,天气的变化情况为()
A.气温下降,气压升高B.气温、气压都下降
C.气温升高,气压下降D.气温、气压都升高
8.关于冷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冷锋过境时,云层增厚,形成连续性降水
B.冷锋过境后,气压下降,气温升高
C.我国冷锋活动多出现于秋冬季节
D.冷锋主要影响我国东北及江南地区
9.下列地区能够受到寒潮影响的是()
A.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B.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
C.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
10.江淮地区出现“短梅”现象的原因是()
A.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大B.副热带高压势力弱小
C.赤道低压带南移D.副极地低压带被切断
二、综合分析题
11.读“北半球某天气系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气流状况分析,该图反映的是(气旋、反气旋)。
(2)其中心气流是气流(上升、下沉)。
(3)该天气系统控制下常会出现天气。
(4)若该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受到该系统影响,会出现天气;冬季受该系统影响,可能出现天气。
12.读下面的卫星云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卫星云图所显示的天气现象是。
(2)形成该种天气现象的天气系统是,图示的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南半球)
(3)当我国某省份受到该种天气影响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意大利进入一年中多雨的季节B.亚欧大陆出现强大高压中心
C.我国东部地区盛行东南风D.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
(4)下表是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四地的气压变化情况。
距离该系统中心最近的是地。
A.B.C.D.
20时1002 1300 1002 1002
22时998 1100 996 990
24时1000 1200 1000 1000
13.读下面锋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空气,B.代表空气,图示锋面的类型为,画出这种类型锋面平面图的表示符号:
(2)该种锋面过境时易产生天气;锋面过境以后,气温,气压,天气。
(3)该种锋面在我国多出现于季节,异常强烈时可导致天气。
14.读下面“我国某地1月中旬的气象资料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段时期,该地区气压变化呈(上升、下降)趋势,气温变化呈(上升、下降)趋势;由此判断导致天气发生变化的原因是过境。
(2)在日和日两天内天气变化最为剧烈,可能出现和
天气。
(3)该地区13日受(冷、暖)空气控制,18日受(冷、暖)空气控制。
(4)该地区气候类型可能是(多选)()
A.亚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稀树草原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