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新能源汽车新政策汇总

2018-年新能源汽车新政策汇总

2018年新能源汽车新政策汇总 (附:新能源汽车深度研究报告)1.车辆购置税将由7.5%恢复到10%2015年9月29日,国务院发布通知:自2015年10月1日起到2016年12月31日期间,对购买1.6L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者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即由原10%税率减免至5%税率征收)。

之后为了持续促进新能源车和小排量汽车的发展,2016年12月13日,国家再次对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的购置税征收政策进行了调整,宣布自2017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对购置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的购置税优惠从之前的5%改为按照7.5%来征收,依旧低于原本10%的基本税率。

2. 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根据公告,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通过发布《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简称《目录》)实施管理。

2017年12月31日之前已列入《目录》的新能源汽车,对其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继续有效。

3.贷款买车首付低至15%为进一步促进汽车消费,规范汽车贷款业务管理,2017年1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颁布了新修订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规定从2018年1月1日起,传统燃油车的汽车贷款比例不变,依旧是80%;新能源车的最高贷款比例为85%;二手车的贷款比例也从50%提高到了70%。

4. 电子车牌逐步推行按照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起草的《汽车电子标识通用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的内容规划,将在全国设置100万个监测点,未来在全国出现拥堵城市的核心区域,都将使用电子车牌进行监测。

据了解,关于电子车牌的全国推广表是从2018年起开始全面铺开。

所谓的电子车牌将会存储该车的车牌号、种类、车型、年检期、使用性质等十余项车辆信息,这些信息具有唯一性,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被冒用、盗用和仿制。

5.新能源双积分政策『车企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值(CAFC目标值)的计算方法』『新能源积分制的基本规则』6.车辆不能随便悬挂与品牌不符的车标/电动车窗得具备防夹功能/每辆新出厂车辆均需配备反光背心7.2018新能源补贴新政尘埃落定2018年2月13日,四部委联发《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更加细分的补贴标准与此前传闻大体一致,实现了“低退高补”的态势。

尤其是对纯电动车型来说:长续航、高能量密度电池的产品持扶持态度;对于短续航、技术指标落后的产品则降低了补贴标准。

2018 年的补贴政策从 2 月 12 日开始实行,2 月 12 日至 6 月 11 日为过渡期。

过渡期期间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客车按照 2017 年补贴标准的 0.7 倍补贴,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标准不变。

附:新能源汽车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摘要:新能源浪潮下,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驱动下,新能源汽车的供给端加速改善,竞争格局向金字塔结构演变,特斯拉将占据塔尖领跑位置,传统车企贡献核心增量,而自主品牌将深耕国内市场。

一、新能源汽车概述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目前新能源汽车演化出三种主流技术路径:混合动力汽车 (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FCEV)纯电动汽车 (Blade Electric Vehicles,BEV)新能源汽车是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最佳载体。

成本结构对比为了更好地将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的成本结构进行对比,文章在此引用了Ofweek的数据,两种汽车的成本结构对比图如下:从图中可以看出,传统整车发动机与变速器构成的核心动力总成的成本约占整车的30%,而新能源汽车最大成本来自“三电”模块,即电池、电机、电控,约占总成本的50%,目前电池的造价相对较高,因而新能源汽车售价高于传统燃油汽车。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新能源汽车在初始购置时并没有价格优势,但是从全生命周期角度看,新能源汽车的年平均行驶成本和保养成本都低于传统汽车,初始购置时的价格差价一般在5-8年之内则可得到补偿,并且在这之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将会更经济。

以下提供了帝豪1.3T尊贵型传统汽车和帝豪EV尊贵型新能源汽车进行比较的数据分析(数据来源:汽车之家,国信证券)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谓是一个世纪的奋斗,历经了三个时代,分别是技术萌芽期、市场导入期以及全面爆发期。

文章在此举了一些重要的时点和事件,整理成下图,以便更直观地体现其发展历程。

复制智能手机“成长奇迹”在21世纪初,智能手机取代了功能手机,在2003-2016这13年内,市场规模从2003年的30亿美元飙升至2016年的4400亿美元。

如今很多行业人士预测,具有良好发展势头和巨大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汽车,极有可能复制这一气势恢宏的增长奇迹。

以下是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手机的部分相似共同点整理:▪万亿级市场空间随着汽车逐渐从精英消费转向大众消费,加之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峻,加快发展具有节能和环保功能的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被一度看好,有望达到同智能手机一样的万亿级市场空间。

▪颠覆性技术引发行业巨变就如同智能手机颠覆了摄影、录像、零售、支付、社交等众多行业,在较大程度上重塑了产业生态和社会生活,新能源汽车所带来的一场体系化、生态化的变革将会引发行业巨变。

汽车动力技术的革命已经到来,不适时转型就会有被颠覆的风险,很多企业纷纷制定一系列的战略,推动行业的改变。

▪绝佳体验提升消费者需求从产品到售后全面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是智能手机意义创新的一大部分,这点在新能源汽车上也同样适用。

上汽集团提出的“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打造完美用户体验来提升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进一步增大市场的规模。

▪产业链变革,行业面临巨大洗牌IT产品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都是中国近年来发展比较好的新兴产业,新产业固有的壁垒很小,新的进入者更容易取得突破,赢得信任。

许多国产车企,例如奇瑞、吉利、长安、比亚迪等纷纷发力新能源汽车业务,外加国家双积分政策的出台,将倒逼企业调整战略,加快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转型,利用好行业长期发展,这将对车企的竞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汽车市场面临重新洗牌。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梳理▪上游:锂电池及电机原材料,包括锂矿、钴矿、镍矿、稀土、石墨等制造锂电池及电机的原材料。

上游材料环节从产业趋势来讲竞争格局是最充分稳定的,核心变量在于供给。

▪中游:电池、电机、电控。

新能源汽车“三电”模块电池、电机、电控是核心动力总成部件,累计约占成本50%,其中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环节,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与电解液组成。

▪下游:整车。

从2018年起,全球新能源汽车供给端将加速改善,量变撬动质变,质变撬动需求。

国内尚未出现新能源汽车龙头,自主、合资、外资处于千军进发的状态。

▪配套:充电基础设施,包括充电设备、能源供应、运营服务等多个环节,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重要一环。

随着充电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建设成本的不断下降,充电桩数量将加速渗透。

三、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面临前所未有的利好外部环境环保要求下,新能源汽车是能源结构升级的必要途径。

根据《巴黎气候协议》,各方将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努力。

国际能源署(IEA)提出Two Degree Scenario(2DS)和Beyond Two Degree Scenario( B2DS )两种碳约束方案以求达到目标。

在B2DS情景下,在2060年能源产业的净排放需要达到零,同时2100年全球平均温升为1.75摄氏度,这对能源行业提出了艰巨的挑战。

运输车辆目前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3%,运输部门只有至少在2090年前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才能确保实现巴黎协议目标,新能源汽车发展迫在眉睫。

全球政策齐发力,四味药方助力新能源汽车成长。

政策支持是新能源汽车早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支持性的政策环境通过提高新能源车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减少投资者风险和鼓励车企加大投入等方式来推动行业发展壮大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政策刺激机制可划分为四类:设立目标、监管引导、财政支持、基础设施政策。

动力电池比能量大幅提升,电池成本进一步下降。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公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20年中国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将达到350Wh/kg,电池系统成本降至1元/Wh。

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规模效应使得整车成本大幅下降。

根据大众公布的数据,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能够使得电池成本下降 30-40 美元/kWh,系统材料费用和组装费用大约分别能节省 10 美元/kWh 和 30 美元/kWh,而产能扩张带来的规模效应也将使得电池成本进一步下降至更低的水平。

新能源汽车处于全面爆发前夕,从产业生命周期看,传统燃料汽车已经处于衰退期,将逐步被混合动力汽车(HEV)取代;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最为成熟,产业化已有20年;纯电动汽车(EV)技术取得重大突破,2017有望接力混合动力,成为未来首选技术方案;燃料电池处于市场导入初期,是最理想的技术方案。

2010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仅0.7万辆,到2016年销量达75万辆,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高达118%。

在2017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维持高位增长,累计销量为45万辆,考虑下半年为新能车销售旺季,全年销量大概率突破一百万辆。

全球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从2011年的6.5万辆,经过六年时间迅速增加到201.4万,呈现出稳定、高速增长的态势。

中国成全球第一大市场(1)政策强力刺激下,中国新能源汽车自2014年实现井喷式增长,连续两年同比增长超3倍。

在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50.7万辆,同比增长53.17%,2016年以后,行业更加注重质量发展,新能车保持健康高速增长(2)赶日超美,中国成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根据国际能源署统计数据,2011年中国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仅11%,远低于美国的37%和日本的27%。

然而到了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市场一半份额,达45%,成功超越美国和日本,位居全球第一;从保有量看,中国占全球新能源汽车约33%的保有量。

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看,2010年中国市场新能车渗透率仅为0.01%,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到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1.37%,超越美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四、新能源汽车未来竞争格局在双积分政策+Model 3 量产构成政策和市场双重驱动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供给端加速改善(2017年新能源车型猛增至162款,2016年仅55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