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损害赔偿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2017申请司法救助需要什么条件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遭受到犯罪侵害或者民事侵权后,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的,所以他们的生活陷入了很大的困境,那么2017申请司法救助需要什么条件呢?下面赢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方面的知识,欢迎阅读!近日,记者从中央政法委获悉,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策部署,全国已基本建立起统一完备的司法救助制度。
这是2017年1月,中央政法委、财政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等6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以来,健全国家司法救助制度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那么,哪些人能够得到国家司法救助,可以多大程度上获得救助,记者针对这些焦点问题,采访了部分专家和学者。
问题一:哪些人能够得到国家司法救助符合什么条件的人能够申请国家司法救助恐怕是广大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了。
简单说就是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权,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当事人或近亲属。
《意见》具体规定了下列人员:受到犯罪侵害导致死亡、重伤、严重残疾、急需医疗救治、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刑事被害人;受到打击报复的举报人、证人、鉴定人;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人员;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救助的其他人员。
《意见》同时明确,对案件发生有重大过错的、拒绝配合查明犯罪事实的、生活困难非案件原因导致的等6种情形,一般不予救助。
“值得重视的是,在确定应否对被害人救助时,《意见》规定既要考虑刑事被害人的生活及医疗等急迫需求,也要考虑有效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需要,促使对被害人的司法救助在化解社会矛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敏远表示。
问题二:符合条件的人能获得多少救助金能够获得国家司法救助已是不幸中的万幸。
对于这份幸运,记者有必要提醒当事人期望值不要太高,因为《意见》划定了救助标准:以案件管辖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准,一般在36个月的工资总额之内。
各地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作出细化规定。
具体到每一起案件的救助金额,《意见》指出,要综合考虑救助对象实际遭受的损害后果、有无过错以及过错大小、个人及其家庭经济状况、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所必需的最低支出、以及赔偿义务人实际赔偿情况等。
但无论什么情况,救助金额都不得超过人民法院依法应当判决的赔偿数额。
“需要明确的是,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是对被害人的补偿,是国家对被害人的一种救助或援助,而不是赔偿刑事被害人的一切损失。
”王敏远指出,对被害人的救助只能解决其燃眉之急,只能解决其紧迫的生活困难、医疗需求,即所谓救急不救贫。
问题三:救助需要经过哪些程序《意见》对被害人等获得司法救助的程序作了对申请人来说相当便捷的规定,仅走四道程序。
首先是“告知”程序。
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在办理案件、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过程中,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应当告知其有权提出救助申请。
其次是“申请”程序。
救助申请由当事人向办案机关提出;刑事被害人死亡的,由符合条件的近亲属提出。
第三是“审批”程序。
办案机关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给予救助和具体救助金额的审批意见。
最后是“发放”程序。
办案机关在收到拨付款后2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人领取救助资金。
问题四:救助资金从哪里来没有资金保障,司法救助就是空谈。
《意见》对资金来源作了明确规定:各地国家司法救助资金由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列入预算,统筹安排,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记者从中央政法委了解到,截至目前,该项救助资金已基本列入全国各级财政预算。
近两年,中央财政每年下拨7亿元的国家司法救助资金。
2017年,各地财政共安排救助资金17.7亿元。
2017年,预算资金较上年增长了26.9%。
所有省级财政、95%的市级财政、93.4%的县级财政,都把国家司法救助资金纳入了财政预算。
有19个省(区、市)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财政预算全覆盖,这一消息还是相当喜人的。
问题五:为何要建立统一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据了解,近年来,各地政法机关为解决司法救助问题,探索开展了刑事被害人救助、涉法涉诉信访救助、执行救助等工作,对解决困难群众燃眉之急,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对于为何还要建立统一完备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中央政法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司法救助难是长期困扰政法机关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健全国家司法救助制度。
司法体制改革方案也将建立这项制度列为司改的一项任务。
制定国家司法救助制度意见,实现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对受到侵害但无法获得有效赔偿的当事人,由国家给予适当经济资助,帮助他们摆脱生活困境,既彰显党和政府的民生关怀,又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司法权威和公信。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英辉表示,由于探索时间较短,被害人救助工作在司法实践中呈现出各地发展不平衡,救助对象不明确,救助资金难以保障,救助工作权责模糊等诸多问题。
《意见》的出台,实现了被害人救助与涉法涉诉信访救助等专项救助的合并,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司法救助,促使我国司法救助逐步制度化和规范化,并为司法救助制度未来的立法和相关制度的改革完善积累经验。
问题六: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已帮助了多少人按照《意见》要求,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结合本地区实际,出台了国家司法救助的具体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救助条件,细化救助审批发放流程,建立了规范、可操作的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机制。
统计显示,2017年,各地实际使用救助资金16.6亿元,救助了8万多名当事人。
对削减信访存量、减少信访增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常务副院长王新清表示,通过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当事人进行救助,能够维护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计划建议,中央政法委在此基础上推动司法救助制度立法,实现司法救助制度的法律化、规范化,使司法救助制度真正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保障党和国家的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买卖合同的诉讼如何确定管辖/fl/666231.html∙起诉以后还可以撤回吗/fl/666230.html∙法院决定不立案的,原告该怎么处理/fl/666229.html∙裁判文书生效后,法院应主动强制执行/fl/666228.html∙如何写答辩书 /fl/666227.html∙承包经营合同纠纷案件举证须知/fl/666226.html∙举证责任的分担 /fl/666225.html∙怎样委托他人替自己打官司/fl/666224.html∙送达的方式 /fl/666223.html∙送达的效力 /fl/666222.html∙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的,法院能否受理和判决/fl/666221.html∙企业法人破产还债,应由哪个法院管辖/fl/666220.html∙法院先予执行必须符合哪些条件/fl/666219.html∙诉的分离 /fl/666218.html∙哪些侵权诉讼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fl/666217.html∙起诉的期限 /fl/666216.html∙再审判决 /fl/666215.html∙仲裁委员会应具备的条件/fl/666214.html∙执行的主体 /fl/666213.html∙私下录音能作为证据吗/fl/666212.html∙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指的是什么/fl/666211.html∙企业破产案件如何确定管辖权/fl/666210.html∙案件受理费 /fl/666209.html∙举证常识 /fl/666208.html∙共同管辖与选择管辖 /fl/666207.html ∙能否申请强制执行债务人对他人的到期债权/fl/666206.html∙经济纠纷案件中当事人如何上诉/fl/666205.html∙审判公开原则指的是什么/fl/666204.html∙报案后司法机关不立案怎么处理/fl/666203.html∙留置盘问超过12小时合法吗/fl/666202.html∙对财产保全裁定不服怎么处理/fl/666201.html∙怎样书写申请证据保全申请书/fl/666200.html∙合并审理 /fl/666199.html∙巧用视听资料证据 /fl/666198.html∙指定管辖 /fl/666197.html∙哪些案件由被告举证 /fl/666196.html ∙原告在递交起诉状的同时需提交那些附件/fl/666195.html∙我国(仲裁法)的特点 /fl/666194.html ∙录音可以成为证据吗 /fl/666193.html ∙反诉的提起和审理 /fl/666192.html∙取证要注意形成证据环/fl/666191.html∙当事人一时不能提交证据的怎么处理/fl/666190.html∙辩护人的权利 /fl/666189.html∙传票有何法律效力 /fl/666188.html∙二审法院将案件发回一审法院重审,上诉费是否退回/fl/666187.html∙管辖权转移 /fl/666186.html∙债务纠纷案件举证须知/fl/666185.html∙申诉过程中证据应如何提供/fl/666184.html∙诉讼官司中债务纠纷案件应提供哪些证据/fl/666183.html∙什么时候可以请律师 /fl/666182.html ∙合议制度 /fl/666181.html∙经济纠纷案件的诉讼费由谁负担/fl/666180.html∙打官司要交诉讼费 /fl/666179.html∙由于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应由哪个法院管辖/fl/666178.html∙审判监督程序 /fl/666177.html∙具有司法精神鉴定权利的单位和个人的条件是什么/fl/666176.html∙诉的合并 /fl/666175.html∙当事人应在什么时候提出回避申请/fl/666174.html∙追诉时效的例外 /fl/666173.html∙协议管辖 /fl/666172.html∙延期审理的情形 /fl/666171.html∙法院在先予执行中应注意的问题/fl/666170.html∙未经审判 /fl/666169.html∙法律监督原则 /fl/666168.html∙怎样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fl/666167.html∙借条与欠条在适用诉讼时效上的异同/fl/666166.html∙哪些案件告诉才处理 /fl/666165.html ∙我国(仲裁法)的简介 /fl/666164.html ∙无名案由的规范 /fl/666163.html∙对涉嫌犯罪的劳教人员如何适用强制措施/fl/666162.html∙确定管辖的原则 /fl/666161.html∙诉讼时效期间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fl/666160.html∙刚受理的“赡养费 /fl/666159.html∙证据的证明力 /fl/666158.html∙夫妻因闹离婚起诉到法院,法院调解和好后,不久又以同样理由起诉到法院离婚 /fl/666157.html∙当事人如何办理授权委托手续/fl/666156.html∙被告拒不到庭怎么处理/fl/666155.html∙派出所是否独立的诉讼主体/fl/666154.html∙当事人在侵权诉讼中如何分担举证责任/fl/666153.html∙二审法院如何进行调解/fl/666152.html∙邮寄送达指的是什么 /fl/666151.html ∙哪些单位有权要求银行协助扣款/fl/666150.html∙再审案件是按什么程序进行审理/fl/666149.html∙举证责任指的是什么 /fl/666148.html ∙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原则/fl/666147.html∙何时递交答辩书有效 /fl/666146.html ∙仲裁当事人 /fl/666145.html∙如何理解和掌握“不方便法院原则”/fl/666144.html∙诉讼费用的负担是如何确定的/fl/666143.html∙法院审查申请期间是否中止已经生效的判决/fl/666142.html∙境外当事人就发生在我国境外的商事纠纷起诉到我国法院的如何办理 /fl/666141.html∙什么叫留置送达 /fl/666140.html∙特别程序指的是什么 /fl/666139.html ∙诉讼仲裁 /fl/666138.html∙第三人有什么诉讼权利和义务/fl/666137.html∙被代理人的权利与义务/fl/666136.html∙对老年人因合法权益受侵犯而起诉的诉讼费用有哪些照顾/fl/666135.html∙当事人不执行已生效的判决/fl/666134.html∙经济纠纷案件起诉时应提交哪些证据材料/fl/666133.html申请诉讼财产保全要具备哪些条件/fl/666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