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理3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理3


电子传递体系产能情况
NADH FADH
3ATP 2ATP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产生ATP的三种形式
(2)底物水平磷酸化
p136
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在底物氧化过程中,产 生一种含高自由能的中间体,这一中间体将高能键交给 ADP,使ADP磷酸化而生成ATP。
1个ADP生成1个ATP
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与氧化磷酸化作用的区别
AT P ADP
HOCH HCOH HCOH
AT P ADP CH 2OPO3H2
6-磷酸 葡萄糖
葡萄糖
6-磷酸果糖
CH 2OPO3H2
CH 2OPO3H2
1,6-二磷酸果糖
2
HCO HCOH CH2OPO3H2
CH2OPO3H2
CO
磷酸二羟丙酮
无 NAD+ NAD+ 机 产生第一个 CH2OH 磷 Pi NADH2 NADH2 ATP CH 2OPO3H2 HCOP O3H2 酸 CH2OPO3H2 ADP ATP 结 HCOH COOH HCOH 合 2-磷酸甘油酸 COOH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关于能量
氧化1mol葡萄糖分子合成4molATP-磷酸化葡萄糖消耗 了2 molATP= 反应得到2 molATP
C6H12O6+2NAD+2ADP+2Pi→2CH3COCOOH+2NADH2+2ATP
2 molATP
2 31.4KJ 100% 26% 238.3KJ
P139
核 心 问 题
能量代谢 1. 微生物的代谢 物质代谢
产能代谢 耗能代谢 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2. 呼吸
呼吸(生物氧化):生物体内的物质经过一系列连续的 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产能代谢的总称 。 呼吸作用的本质: 氧化与还原反应的统一过程。
呼吸本质: 化能营养型——分解产能 光能营养型——光合产能
底物水平 磷酸化
ATP
CH2-COOH CH-COOH O=C-COOH
CO2
CO2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关于能量
1mol丙酮酸经三羧酸循环后氧化产生3molCO2,生成4mol NADH2,1mol FADH2。 EMP 阶段 1mol葡萄糖酵解成2mol丙酮酸共生成2molATP 酵解中产生的2mol NADH2产生6molATP 4mol NADH2生成:4×3=12 mol ATP 1mol FADH2生成2molATP 底物磷酸化生成1molATP 8mol
1mol葡萄糖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V.P试验、甲基红试验 ——大肠埃希氏杆菌和产气杆菌的区分
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发酵产物为甲酸、乙酸、乳酸、CO2等。产气杆菌
也能进行混合酸发酵,丙酮酸经过缩合、脱羧后形成乙酰甲基甲醇,可 在碱性条件下被迅速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可与蛋白胨水解出的精氨酸 所含胍基反应形成红色化合物,称为阳性反应。 产气杆菌在混合酸发酵时会产生中性的乙酰甲基醇,但大肠埃希氏 杆菌的混合酸发酵产生多种有机酸,使培养液呈酸性,p H在4.2左右甚 至更低。 当用甲基红滴入时 ,大肠埃希氏杆菌培养液为红色,称之为阳性反 应;产气杆菌培养液为橙黄色,为甲基红反应阴性。
☆ 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是指ATP的形成直接与一个中间代谢物
上的磷酸基团转移相偶联。
☆ 氧化磷酸化作用是指ATP的生成基于电子传递相偶联的磷酸
作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产生ATP的三种形式 (3)光合磷酸化 光引起叶绿素、菌绿素或菌紫素逐出电子,通 过电子传递产生ATP的过程。
ATP生成的反应式
ADP+H3PO4 AMP+2H3PO4 ATP ATP
TCA循环

好氧呼吸产能的代表途径; 指由丙酮酸经过一系列循环反应而彻底氧化、脱羧,形成CO2、H2O 和NADH2的过程。 是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的重要化学反应,在好氧微生物中普遍 存在,也称为三羧酸循环; 由诺贝尔奖获得者(1953)、德国学者H.A.Kerbs于1937年提出。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二.生物氧化(呼吸)类型与产能代谢
生物氧化(呼吸)类型:
供氢体
A—H2


受氢体-H2
氧化酶 受氢体
脱氢酶 A 辅酶-H2
脱氢(电子)
传递氢(电子)
受氢(电子)
根据电子最终受体,可将微生物的呼吸类型分为: 发酵 好氧呼吸 无氧呼吸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1. 发酵
工业中的发酵
廉价的原料 有O2、无O2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大肠杆菌
大肠埃希氏菌(E. coli)通常称为大肠杆菌, 是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 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 认为是非致病菌。直到20世纪中叶,才认识到一 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 尤其对婴儿和幼畜(禽),常引起严重腹泻和败 血症,它是一种普通的原核生物,是人类和大多 数温血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但也有某些血清 型的大肠杆菌可引起不同症状的腹泻。
EMP途径

两大步骤
第一步: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预备性反应,生成2分子 中间产物 3-磷酸甘油醛;
第二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合成ATP并形成两分子的丙 酮酸。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HCO HCOH HOCH HCOH HCOH CH2OH
HCO HCOH
CH2OH CO HOCH HCOH HCOH
CH2OP O3H2 CO HOCH HCOH HCOH
大肠杆菌O 157:H7血清型属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自1982年在美国首先发现以来, 包括我国等许多国家都有报道,且日见增加。大肠杆菌O 157:H7引起肠出血性腹泻, 约2%~7%的病人会发展成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儿童与老人最容易出现后一种情况。致 病性大肠杆菌通过污染饮水、食品、娱乐水体引起疾病暴发流行,病情严重者,可危急 生命。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电子传递体系
由辅酶NAD,NADP,辅酶FAD和FMN,辅酶Q,细胞色 素b,细胞色素c1,c,细胞色素a和a3组成。
ATP
O2→H2O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存在的位置
原核微生物体内的细胞膜 真核微生物存在于线粒体中
基本功能
•接受电子,电子从一个组分传到另一个组分,最后由细胞色 素氧化酶的催化反应,将电子传递给最终电子受体 — O2; •合成ATP。
有益微生物
有用的代谢产物
发酵-呼吸产生ATP
有机物
氧化的基质
氧化
有机物
最终受氢体
有机物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广义: 利用微生物代谢生产有用代谢物等的一类生产方式。
狭义定义: 无氧等外源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
原力[H]未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
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
谢和合成代谢两个过程组成。 分解代谢是指细胞将大分子物质降解成小分子物质,并在这 个过程中产生能量。 合成代谢是指细胞利用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合成复杂大分子的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消耗能量。

合成代谢所利用的小分子物质来源于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 中间产物或环境中的小分子营养物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一、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
TCA 阶段
×2=30mol
C6H12O6+6O2+38ADP+38H3PO4
6CO2+6H2O+38ATP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1mol葡萄糖完全氧化得到38molATP; 有1193 KJ能量转化为ATP,而其产生的总能量为2876KJ, 好氧呼吸中利用能量的效率是42%。 发酵l mol葡萄糖分子的能量利用率只有26%。可见, 进行发酵的厌氧微生物为了满足能量的需要,消耗的营养 物要比好氧微生物多。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好氧呼吸第一阶段:EMP途径形成丙酮酸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2ADP
2ATP
C6H12O6
2NAD+
CH3COCOOH
2NADH2
CO2
CH3CO~SCoA 乙酰辅酶A CoA~SH
TCA 1mol丙酮酸经三羧酸循环后氧化产生 3 molCO2,生 成 4 mol NADH2,1 mol FADH2。 循环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2. 好氧呼吸
当存在外在的电子受体——O2 ,底物可全部氧化成 CO2 和H源的氧化称 为好氧呼吸。
底 物
e
释放的电子
NAD(P)+ FAD或FMN
电子传递体系
O2→H2O
ATP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以葡萄糖为例子,讲解好氧呼吸过程。 葡萄糖的好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 1.糖酵解阶段,形成丙酮酸,即EMP途径酵解阶段; 2.丙酮酸有氧分解阶段,即三羧酸循环(TCA循环)阶段。
正型乳酸发酵 混合酸发酵 乳酸异型发酵 丁二醇发酵 乙醇发酵 丙酮酸 丁酸丁醇发酵
通过这些发酵,微 生物可获得生命活动 需要的能量,人类则 可获得代谢产物。
丁酸发酵 丙酸发酵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作为发酵底物必须具备两点:
1)不能过分氧化也不能过分还原,过分还原不能作为电子 受体,因为电子受体还要进一步还原,过分氧化不能产生 足以维持生长的能量。 2)必须转变为可参与底物水平磷酸化的中间产物。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3.微生物产能的方式和种类:
电能(电子移动产生)


化学能(氧化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化学反应中释放的能量)
机械能(运动产生的) 光能(发光细菌产生的)
微生物能量的转化
(1) 变为热,散失; (2) 供合成反应和生命的其他活动; (3) 贮存在ATP(三磷酸腺苷)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