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在今天 ,中国走上 了伟大 的民族复兴之路 ,由原 来相对封闭变成主动开放 、面 向世界的 国家 ,家国情 怀也有 了更丰富的内涵 。正如 课程标准 中所提 出 的 ,“从历史的 角度认识 中国的国情 ,形成 对祖国的


本 刊 特 稿


认 同感和 正确 的 国家观 ;了解世界 历 史发展 的 多样 性 ,理解和 尊重世界各 国、各 民族 的文化 传统 ,具 有 广阔的 国际视野 ,树立正 确的文化观”。家 国情 怀不 仅仅是一种对于国家使命的担 当,更是一种内省和外 观的国家文化心理符号 。某种程度上 ,新时代的家国 情 怀与古代 、近 代的内涵有所不 同,那就是你 的家可 能在世界任 何一方 ,但你的根还在 中国。世界 眼、中 国心 ,这是当代中国人对家国情怀的适切表达。
(一)多元教学方法 ,体悟家国情怀的内涵 家 国情怀 是一种 人文 追求 ,更是 人们情 感表达 与升 华的体 现 。而 这种 情感 层面的升 华与价 值观 层 面的 引导 并不仅 仅是 依靠教 师使用一 些教学 方法 和 呈现 历史 细节来 实现 的 ,更需 要 师生 在解读 相关 史 料的 过程 中能 与之产生 共鸣 。 因此 ,教 师在 教学 中 不应 流于表 面 ,而应 由表及里 活用相 关史料 ,比如 文献 、影 像等不同类型的史料 。教 师要通过 引导 学生 阅读 分析 史料 ,激发 学生 的家 国情 怀 ,而 非刻意 告 知他们这种价值观 。 1.借 助 乡土 资源培 养 文化认 同 乡土资 源可 以成为 教师在 日常 教学 中选用 的史 料之 一 。每个 人都有 自己的家 乡 ,乡土 历史就是 自 己身边 的历史 。乡土情 ,即人们对家 乡的爱恋之情 。 而 这种 爱 恋之 情又 会从 家 乡的一 草一 木 、每 一 段承 载 着记忆 的 历史 中折 射 出来 。因此 ,乡土历史 资源 便成 为我们历史学科最丰富 、最有效的资源 ,更是历 史知 识与道德教 育的有效载体 。如果缺失 乡土教育 , 学生 就无法真正从情 感上 以及 内心深处 认同上海 、感 知 上海 ,并 由衷地 热爱这 片有着 丰富 历史文化 积淀 的土 地 。失根 会 最终 导致 一 代 人 民族文 化 的缺 失 。
【关键词 】高中历史 家国情怀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017年 教育部正式颁布 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 准 (2017版 )》 (以下简称 《课程标准 》),提出历史学 科的核心素 养主要包括唯物 史观 、时 空观 念 、史料 实 证 、历史解释和家 国情怀五个方面 。其中 ,对家国情 怀核心素养 的具体 理解为 :“学 习和探 究历史应具 有 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 ,体现 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 福的情 感 ,以及对 国家 的高度认 同感 、归属感 、责任 感和 使命感 。学习和 探究历 史应具有价 值关怀 ,要 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 实问题 ,以服务于 国家强盛 、 民族 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家国情怀 ”作 为一种深层次 的文化心理 密码 ,它在学生心 中落地 、 生根 、开 花 、结 果 的过 程应是 一个 循序渐进 、情 感 自 然积 淀的过 程 。作为 历史教 育工作者 ,只有 对家 国 情怀的 内涵 、外延有正确的认识 ,对家 国情怀的时代 性 、发展性有全面 的感知 ,明确 历史教学过程 中家 国 情怀在课堂 内外以及在学生心 中的落脚点 、生长 点和 爆发 点 ,才 能更好地 把家 国情怀这一 核心素 养融入 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工作 中。
二 、历史教学 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对于 高 中学 生来 说 ,家国情 怀不 应该是冷 冰冰 的概 念 ,而 应该成 为一种 感 同身受的 体悟 ,这 需要 教师运用史实来进行 阐述 。钱穆先生在 国史大纲 中提 出 中国人应对 本 国的历史 充满 “温 情与敬 意 ”, 让读者 爱读 历史 ,喜欢 历史 。对教 师而言 ,如何在 教学 中孕育 、点燃 、铸就 学生深 厚的家 国情怀 ,体现 了教 师的教学智慧和人文素 养。


本刊特稿
历 史 教 学 中的家 国情 怀 教 育
文/李 峻 卫佳琪
【摘 要 】在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中,“家国情怀”最能体现教学 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 一 维度的 目标 。教 师首先 需要对 家国情 怀的 内涵有较 为明确 的认识 ,才能在教 学过程 中, 自觉运 用多 元教 学方 法,帮助 学生体悟 家国情怀 。教 师可以基 于不同课程 的不同特 点,找 准家国情 怀教 育的着力 点 ,使 其在 学生心 中 自然落地 、生根 开花 ,从 而更好地将 家国情怀这 一核 心素养融入新 时代 的立德树 人教 育教 学工作 中,搭建起过去与现在 对话 的桥 梁。
一 明晰家国情怀 的主要内涵 、
“家 国”一 词在 中 国古代 典籍 中就 已出现 , 史 记 ·周本纪 .中描 写武 王伐纣时就提到商朝 “昏弃其 家国 ”。从字面上 看 ,家国情怀指 的是人们对 于 家、 对 于 国的感情 。但 家 国情 怀作为 一种思想 观念是 在 传统 文化 的发展过程 中慢慢积淀而成的 。
在中国古代社会 ,“家 ”与 “国”互相关联 ,但指 向不同维度 。“家”是指人们依据血缘关 系建立起 来 的生活共同体 ;而 “国”则更体现一种政 治、文化的共 同体 。 因此 ,追溯家 国情怀观念 的形成 ,需要 回到 中国古代社会 ,将其放 到 中国政治制度 的演变 中来 重新审视 。
在 自给 自足 的农耕 经济模式 下 ,以血 缘为纽 带 的 家族 、宗 族成 为社 会的 中流砥 柱 。为 了抵 御 外来 势 力的侵犯 ,周初统 治者将 家族关 系与政治制 度相 结合 ,通过血缘的亲疏 ,把 “家”和 “国”密切地结合 在一起 ,将政 治领袖 与家族族长 两个身份合二为一 。 自此之后 ,“家”与 “国”的融合与互动关系一直延续 了下去 。在阐释 “家”与 “国”的局部和整体关 系时 , 中国古人也做了深入思考 。从 “国之本在家 ”到 “修 身、齐家 、治 国、平天下”,再到 “山河破碎风飘 絮,身 世浮沉 雨打萍 ”,这些文人儒士 的恋家 、思 乡、忧 国忧 民之情怀逐渐被沉淀而汇聚起来 ,让 “家国”关 系有 了更趋一致的认识 ,即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家 国” 已不仅仅是 一个政治 概念 ,更多蕴含 着人文情 怀 。尤 其到 中国近现代 ,这种情怀 更是带 上 了悲壮 的色彩 ,成为 国人救亡图存的精神诉求和行动指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