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试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东南大学物理试验中心

物理试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东南大学物理试验中心


课程体系
课外科研创新训练
◆所有年级,课外自选 纳入学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
◆充分自由和全面开放, 训练途径、场所、时间和形式多样化
◆依托物理系和其他应用学科的科研实验室 对高年级优秀生开放
◆导师指导制。
东南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特点一
预备实验 基础实验 课题实验 现代工程应用专题 研究性演示实验 课外科研创新训练
简谈东南大学物理实验 精品课程的建设
东南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2006年8月
简谈东南大学物理实验 精品课程的建设
东南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概况 课程建设历程中的若干重要事件回顾 感悟与体会
东南大学工科物理实验课程体系
预备实验 基础实验 课题实验 现代工程应用专题 研究性演示实验 课外科研创新训练
(摘自沙振舜、耿完桢教授的审稿意见)。
首创了新生自主预备实验的 教学范例
学习模式 中学到大学 宽松的学习环境 兴趣
自主研学的氛围
课程特点二
首创了新生自主预备实验的 教学范例
学习模式 中学到大学 宽松的学习环境 兴趣
自主研学的氛围
课程特点二
课程特点三
建立可操作性强、激励低年级众多学生 自主研究性学习的引导机制
光路的调整技术
干涉图像的定域与观察
光场的空间相干性
单色光波长的测定 双光谱波长差的测定
光 路补偿 长度分度值10-4 mm
实现空气薄膜两表面距 离可变、可重叠或相交
光场的时间 相干性研究
该书是教师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集体智慧的结晶。 内容丰富,取材新颖,结构严谨,原理正确,实验安排 循序渐进。简明应用,可操作性好。是一本十分成熟的 物理实验教材。
专题实 验
课程体系
◆高年级选修32~64学时, ◆选题方向
物理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对现代工程应用学科具有理论与技术基础支撑作用 ◆侧重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
研究性演示实验
课程体系
◆与大学物理理论课配合,课外自选 ◆物理理论课与实验课优化整合的衔接口 ◆开发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深层次教学功能 ◆为低年级学生拓展了课外自主研学的空间
◆内容涵盖:力、热、点、光、近代基础知识, 包含适量的综合设计性和工程应用性内容 兼顾组织具有工程特色的模块化教学的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分层次编排 ◆注重对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培 养和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的培养
课程体系
课题 实 验
◆部分课题重心下放 归入二年级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中
◆二年级选修32~48学时, ◆融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为一体的开放实验 ◆课题教师拟定+学生自由立题 ◆侧重激发学生自主研学创新实践
预备实验 基础实验 课题实验 现代工程应用专题 研究性演示实验 课外科研创新训练
基本内容 选做内容
小课题
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贯穿在物理实验课程始终。
学习导航
物理现象 物理原理
实验方法 实验技术
仪器设计 精妙之处
课题实验
东南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特点一
点光源、非定域干涉
扩展光源、定域干涉
等倾干涉
等厚干涉
预 备 实 验
基 础 实 验
课 题 实 验
课 外 研 究 性 演









实 验 创 新










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自主研学空间 研究性创新学习延伸到各个年级的课堂内外、 实验室内外、网络系统和科研实验室。
首创实验课的网络计算机TA教学模式
课程特点四
首创实验课的网络计算机TA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 自主研学
课程特点三
建立可操作性强、激励低年级众多学生 自主研究性学习的引导机制
应试教育、被动学习、追求分数 动手能力差,重理论轻实践 。不重视学习过程。大学里学
到的最根本的东西? 终身学习的能力 自主创新的能力 创新学习从何入手,大发明创造? 创新源于生活实践,始于问题, 从身边的点滴做起。 从实验现象,尤其从异常现象的分析入手
课程特点三
建立可操作性强、激励低年级众多学生 自主研究性学习的引导机制
◆基础实验课程的创新教育目标应将重心下放 ◆ 更多的关注给广大学生提供自主研究性学习的
环境, ◆激励他们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励他们重视实践
过程, ◆ 关注在科学实验过程中知识、能力、素质得以
健康协调的发展。
课程特点三
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课堂 实验室 网络系统 科研实验室
课程体系
预备实验
◆新生,课外,开放选课,自选8~16学时 ◆中学物理知识,定性和半定量实验
(10个左右项目) ◆计算机TA+助教现场指导 ◆补课、自学、体验于一体 ◆为后续必修课程打下基础
课程体系
基础 实 验
◆两学期必修,64学时(含8~16学时课题实验) ◆必做项目6-8个+16左右开放选做
流动助教TA 计算机TA
校、系两级实验教学督导队伍
课程建设历程中的若干重要事件回顾
……该书另一特色是,引入了大量思想新颖,内容 丰富的‘课题实验’。这类实验在物理基础知识、实验 基本原理上,学生稍加努力完全可以掌握,但又能巧妙 地将设计性、研究性、综合性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一 起,为低年级学生提供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环境。 这种方式,对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锻炼以及创新意识的 培养是十分有益的。


师 实 开网

生 验 放络

交 过 选设

互 程 课备

平 管 管管
台 理 理理
课程特点五
面对现实社会机制的变革,寻找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建设具有东南大学特色的“四助”队伍
东南大学的物理实验教学队伍组成:
专职主讲教师 兼职教师 “四助”队伍
青年教师TA、 研究生TA
(在读博士或硕士生组成)
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贯穿在物理实验课程始终。
东南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特点一
预备实验 基础实验 课题实验 现代工程应用专题 研究性演示实验 课外科研创新训练
组织具有工程特色的模块化教学 (如材料类、机电类、信息类) 灵活课程体系的工科专业适应性
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贯穿在物理实验课程始终。
东南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特点一
课程特点四
计算机TA
教学常规管理:选课、预习 教学适时辅导 数据辅助评测、成绩管理 师生交互
传统教学

深层次交流

师 一般性指导 生
网络教学环境
深层次交流
教师
计算机TA
一般性指导
课程特点四
东南大学物理实验网络教学与管理平台

实验教学网络资源

源源







器导教设来自学学备








网络开放管理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