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金时代民国作家 民国著名作家

黄金时代民国作家 民国著名作家

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 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 域都有深入的研究。著有《中国旧小说考证》、 《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尝试集》 、 《中 国哲学史大纲》等书。
六、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 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 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 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 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 月诗社成员。1921 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 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 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 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 1923 年成立新月社。1924 年任北京大学教 授。1926 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 央大学(1949 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 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 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教授。1931 年 11 月 19 日因飞机失事罹难。 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 、《翡冷翠的一夜》。
黄金时代 民国著名作家简介
一、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官名乾
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省怀宁县人。 中国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 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 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中共早期最高领 导人。曾就读于求是书院(浙江大学的前身), 晚年定居重庆江津县。
1919 年 8 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 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 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 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 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 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 年在日本被东京 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 文学”课程,于 1951 年返回中国。
1923 年 8 月赴美留学,取得哈佛大学文学硕 士学位。1926 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东 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国立青岛大学(山 东大学前身)并任外文系主任。1949 年到台 湾,任台湾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1987 年 11 月 3 日病逝于台北,享年 84 岁。
十六、庐隐,1898-1934,原名黄淑仪,又
1999 年 2 月 28 日 21 时 12 分冰心在北京医 院逝世,享年 99 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九、许地山,1894-1941,名赞堃,字地 山,笔名落华生、落花生(古时“华”同 “花”,所以也叫落华生)。籍贯广东揭阳, 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1917 年考 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 年毕业并留校 任教。期间与瞿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 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 “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国 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 度哲学、梵文等。1935 年应聘为香港大 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 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一生著作颇多,有《空山灵雨》 、《缀 网劳 蛛》等。
十一、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 钧、字秉臣、圣陶,1894 年 10 月 28 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 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 语言艺术家”之称。1907 年,考入草桥 中学。1916 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 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 《稻草人》。1918 年,发表第一篇白话 小说《春宴琐谭》。1923 年,发表长篇 小说《倪焕之》。1949 年后,先后出任 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 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 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 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 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 主席。1983 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 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 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8 年 2 月 16 日在北京逝世,享年 94 岁。
陈独秀一直被誉为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为中共 的创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新文化运动以前, 总体是个爱国者、革命者,对近代中国人民的思 想启蒙和辛亥革命都做出过贡献;其次,在五四 新文化运动时期,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五四运 动的总司令;再次,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 和早期主要领导人,在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宣传 和鼓 动抗日。
十七、瞿秋白,1899 年 1 月 29 日生
于江苏常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 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 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 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1917 年秋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 1922 年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 年,主编中央的另一机关刊物《前锋》, 参加编辑《向导》。1925 年,瞿秋白先 后在中共的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 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 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 1927 年 2 月 7 日,自编《瞿秋白论文集》。 1934 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 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 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 1935 年 2 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 捕,6 月 18 日慷慨就义,时年 36 岁。
十四、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
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1895 年生于福建漳州平和县坂仔镇一个 基督教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玉堂, 又改语堂。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 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 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 任教。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 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 1940 年和 1950 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 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世间》《宇 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 《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 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 文选》《浮生六记》等。1966 年定居台 湾。1976 年在香港逝世,享年 80 岁。
十、茅盾,1896 - 1981,原名沈德鸿,笔名 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 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嘉兴 桐乡人。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 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 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 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 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茅盾 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 《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1981 年 3 月 14 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 稿费 25 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 以鼓 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二、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后改
为豫亭,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 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新 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是中国无产 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
鲁迅出身于浙江绍兴的一个封建官僚家庭。起初想实 业救国,但不济。1904 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 后从事文学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内心, 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1918 年 5 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 年发表中篇小说《阿 Q 正传》。1936 年 10 月 19 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十二、郭沫若,1892-1978,1892 年 11 月 16 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 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 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1914 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 国大学学医。1921 年,发表第一本新 诗集《女神》。1930 年,他撰写了《中 国古代社会研究》。1949 年,郭沫若当 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曾任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 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 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 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 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 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78 年 6 月 12 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 北京逝世,终年 86 岁。
七、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字
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 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 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1912 年考入清华 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 年开始在《清华 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 年 3 月 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28 年 1 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 年 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 系教授。1946 年夏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 务暗杀。
五、胡适,1891-1962,原名嗣穈,学名洪颀,
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徽州绩溪人。曾任 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 国驻美大使等职。 胡适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 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是第一位提倡白话 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 文,虽与陈独秀政见不合,但与其同为五四运 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 的影响。
名黄英,福建省闽侯县南屿乡人。笔名庐 隐, 有隐去庐山真面目的意思。
五四时期著名的作家,与冰心、林徽因齐 名 并被称为“福州三大才女”。
2003 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的《女作家 在现代中国》(Writing Women in Modern China)之中,与萧红、苏雪林和石评梅等 人并列为 18 个重要的现代中国女作家之一。
“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 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 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 曾经 担任北平世界语学会会长。
四、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 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 于江苏省东海县。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 学者、民主战士。1916 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 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 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 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 年 7 月, 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 年,出版 《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 年,出 版散文集《你我》。1948 年 8 月 12 日病逝于 北平,年仅 50 岁。朱自清的散文一是以写社 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 二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主要描写个 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 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则是 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文, 是其代表佳作,伴随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