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治疗癌症常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癌症常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癌症常规治疗方法在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治法从属于治则,其内容十分丰富,一般概以汗、叶、下、和、温、清、消、补等八法论之。

中医防治肿瘤的常用治法有扶正培本、理气活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化痰袪湿、以毒攻毒、养阴清热、健脾益肾、对症治疗等。

肿瘤发病较复杂,多属多系统、多组织器官受累,寒热交错,虚实夹杂,因而以上诸法又常配合使用,而且常以扶正培本为基础,清热解毒、以毒攻毒又为肿瘤防治中常用的配伍法。

(一)扶正培本法扶正培本治则所属治法较多,包括补气养血、健脾益胃、补肾益精等等,但目的旨在于增强机体抗病、防病及其适应能力。

扶正培本亦即补法,其常用的益气中草药有黄芪、党参、人参、黄精、白术、淮山药、甘草等;补血中草药有鸡血藤、当归、熟地、干地黄、白芍、紫河车、桂元肉、阿胶等;滋阴中草药有天门冬、麦门冬、沙参、生地、龟板、鳖甲、天花粉、知母、旱莲草、女贞子等;温阳中草药有附子、肉桂、鹿茸、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锁阳、肉苁蓉、巴戟天等。

扶正培本法在肿瘤防治中应用最为广泛,而且收效较佳。

扶正培本治疗肿瘤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包括:1.提高临床疗效,延长生存期。

2.减轻放疗及化疗的毒副反应。

3.提高手术效果。

4.治疗癌前病变。

5.抑癌抗癌。

6.提高机体免疫力。

7.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等等。

(二)理气活血法肿瘤的实质多有血瘀,常见有肿块、刺痛、唇舌青紫、舌下静脉曲张、肌肤甲错、脉涩等瘀血见症,故活血化瘀法为肿瘤防治的重要大法之一,中医认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与血瘀常互为因果,因此,理气与活血常需配合应用。

常用的理气药有:八月札、柴胡、木香、陈皮、青皮、枳壳、砂仁、玫瑰花、檀香、槟榔、沉香、苏梗、旋覆花、厚朴、川楝子、延胡索、降香、丁香等。

常用的活血化瘀的药物有:丹参、五灵脂、王不留行、桃仁、红花、赤芍、三棱、莪术、乳香、没药、蒲黄、水蛭、穿山甲、土鳖、归尾、泽兰、虎杖、石见穿、全蝎、血竭等。

据现代药理研究,理气药可以抑制平滑肌的运动,故能行气止痛。

枳实、枳壳能使胃肠运动收缩节律增强而有力,有利于肠内气体及粪便排出而“降气通便”,保持机体气机的调畅,有利于血液、津液的运行和脏腑组织功能正常。

川楝子、八月札、玄胡等理气药还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

有关活血化瘀法及药物的实验研究开展较多,活血化瘀抗肿瘤的作用可概括为:1.能增强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的疗效活血化瘀药物主要能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从而可从减轻病理损害,促进增生或变性的结缔组织复原。

2.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活血化瘀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即既有免疫抑制作用,又有免疫增强作用,活血化瘀药为主的方剂能显著增强实验动物巨噬细胞百分率。

3.调节神经和内分泌功能活血化瘀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可恢复内环境平衡,有助于对肿瘤的抑制,又能调整体内内分泌的功能。

4.预防放射性纤维化,减少副反应。

5.杀灭肿瘤细胞据动物实验筛选及临床实践,活血化瘀药物中具有灭癌和抑瘤作用的药物有红花、元胡、乳香、没药、穿山甲、土大黄、全蝎、蜈蚣、僵蚕、丹皮、石见穿、斑蝥、五灵脂、归尾、喜树、降香等。

6.对抗肿瘤细胞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及瘤栓的形成。

(三)清热解毒法恶性肿瘤,特别是中晚期患者常有发热、肿块增大、局部灼热、疼痛、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皆属邪热瘀毒之候,治之当以清热解毒为法。

清热解毒药能控制和消除肿瘤及其周围的炎症和水肿,在其某阶段起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肿瘤发展的作用。

同时,清热解毒药又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清热解毒法为肿瘤防治常用的治法之一。

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物有:白花蛇舌草、蒲公荚、败酱草、土茯苓、野菊花、连翘、金银花、板蓝根、紫花地丁、半枝莲、半边莲、天葵子、七叶一枝花、苦参、黄药子、黄芩、黄柏、山豆根、紫草根、野菊花根、水杨梅根等。

有关清热解毒药抗肿瘤的药理研究报道较多,其作用概括起来包括以下诸方面:1.直接抑制肿瘤的作用经抗癌活性筛选,清热解毒药的抗癌活性最强,如白花蛇舌草,山豆根、半枝莲,穿心莲、公英、冬凌草、臭牡丹、青黛、龙葵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瘤作用。

2.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许多清热解毒药物如白花蛇舌草、山豆根、穿心莲、黄连等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激发和增强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增强或调整巨噬细胞吞噬作用,提高骨髓造血功能。

3.抗炎排毒作用。

4.调节内分泌功能清热解毒药如白花蛇舌草、山豆根等能增强肾上腺皮质的功能,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5.阻断致癌和反突变作用。

(四)软坚散结法软坚散结药物抗肿瘤主要在于直接杀伤癌细胞等作用。

有报道称,软坚散结药物的体内体外实验结果均表明,对体外肝癌细胞有直接杀死和抑制作用,从而延长患者的寿命。

(五)化痰袪湿法肿瘤之成因除了气滞和血瘀两大重要因素外,还有痰凝和湿聚,表现为气机阻滞、痰湿凝聚、血行瘀滞,故而对某些肿瘤或肿瘤发展的某些阶段,治疗当以化痰袪湿为主,处方用药,审因论治,凡有痰湿凝聚征象者皆可用之。

痰湿既为病理产物,又为继发性致病因素,痰凝湿聚成核成块,如许多无名肿块,不痛不痒,经久不消,逐渐增大增多,多系痰核所致,治宜化痰散结。

常用的化痰祛湿药物有瓜篓、皂角刺、半夏、山慈姑、象贝母、葶苈子、青礞石、海浮石、前胡、马兜铃、杏仁、苍术、厚朴、茯苓、藿香、佩兰、生苡仁、独活、秦艽、威灵仙、穿山甲、木瓜、菝葜、海风藤、络石藤、猪苓、茯苓、泽泻、车前子、金钱草、萆藓、防己等。

实验研究表明,有些化痰祛湿药对肿瘤有直接抑制作用。

(六)以毒攻毒法肿瘤乃痼恶之疾,邪毒结于体内为肿瘤的根本,毒陷邪深,非攻不克,故常用有毒之品,借其性峻力猛以攻邪,即肿瘤防治中常用的“以毒攻毒法”。

某些具有毒性的药物,大多具有抗癌抑癌之功效,故在正气尚未衰竭而能耐攻的情况下,可借其毒性以抗癌。

由于肿瘤病人正气多已受损,不能一味猛烈攻伐,因此,以毒攻毒之应用,宜适可而止,把握用药时机与方法,并配合扶正药物,方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常用的以毒攻毒药物有:斑蝥、蜂房、全蝎、水蛭、蜣螂、蜈蚣、蟾蜍、土鳖虫、守宫、常山、生半夏、生南星、马钱子、巴豆、干漆、洋金花、生附子、乌头、钩吻、独角莲、芫花、大戟、蓖麻、雄黄、硇砂、砒石、轻粉等。

以毒攻毒药物的特点是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很接近,故临床应用以毒攻毒药物防治肿瘤时须慎重地掌握有效剂量,并适可而止,并可继之使用无毒或小毒的药物以扶正袪邪。

(七)养阴清热法热毒乃肿瘤致病原因之一,日久则耗伤阴津,另外,肿瘤的发展之并发症如高热等,又易损伤阴液,故阴虚内热为肿瘤常见病因病理之一,养阴清热法为肿瘤防治常用方法之一,尤其在肺癌、肝癌、肾癌、食道癌、鼻咽癌等肿瘤中应用更为广泛。

常用的养阴清热药物有生地、麦冬、天冬、沙参、玄参、石斛、龟板、鳖甲、玉竹、百合、黄精、天花粉、知母、旱莲草、女贞子、山茱萸、牡丹皮等。

养阴清热法既可应用于肿瘤的某一阶段,也可用于全程治疗,还能应用于肿瘤的并发症,此法可归于培本扶正法范畴,临床应用较为灵活,多与益气、养血、软坚、解毒等诸法联用,对证属阴津亏耗之肿瘤多有效验。

(八)健脾益肾法肾藏精,乃人体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乃人体后天之本,先后天相互促进、滋养、补充。

肿瘤发病是一渐进过程,日久多有脾肾受损。

补益脾肾,扶助正气,有利于正气的恢复和抗邪,又有利于放疗、化疗及手术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和适应能力,故健脾益肾法又为防治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用的健脾药物有人参、党参、白术、茯苓、黄芪、山药、苡仁、甘草等;常用的益肾药物有附子、肉桂、鹿角、苁蓉、锁阳、仙灵脾,巴戟肉、枸杞、女贞子、首乌、黄精、紫河车、山茱萸等。

健脾益肾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具体应用时有健脾理气、温肾利水、益气健脾、健脾益肾等。

健脾益肾法抗肿瘤的实验研究报道较多,其作用机理包括抗癌抑癌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等。

(九)对症治疗法肿瘤除本脏腑组织器官受累外,尚多影响全身机能状况而表现全身伴随症状或累及相近相应组织器官的局部症候,如发热、疼痛、出血、贫血、昏迷、黄疸、胸腹水、咳嗽、呕吐等等,因而在治疗上除了针对所发生之肿瘤病因病机进行治疗外,对其伴随诸症,宜作相应处理,有时尚须“急则治标”。

1.发热肿瘤之发热常表现为内伤发热,实者乃热毒内蕴,多见于恶性肿瘤晚期。

虚者多为肝肾阴虚或肺肾阴虚,属瘀血内结者宜逐瘀汤等活血化瘀,属热人少阳者宜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属气虚发热者宜补中益气甘温除热。

2.疼痛肿瘤多有气机阻滞,气血筋脉运行不畅,故疼痛为肿瘤最常见的症候之一。

止痛为缓解病情和减轻患者痛苦最为关键的一步,特别是恶性肿瘤的晚期阶段,止痛较延长寿命更为重要,西药主要靠吗啡和杜冷丁之类,但却具有耐药性和成瘾性,中医药止痛有时尚有效捷并持久。

3.出血出血为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因癌坏死破溃,侵蚀血管,弥慢性血管内凝血及血小板减少等所致,有衄血、呕血、便血、咳血、尿血等。

临证辨治当以出血量的多少、颜色、部位等为依据辨清寒热虚实。

4.昏迷昏迷多因热人营血,或热人心包,或毒人心包所致,常见于脑转移或肿瘤晚期。

冶以清热熄风,开窍解毒,方如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神犀丹等,可参照中医内科“昏迷”辨治。

5.贫血恶性肿瘤中晚期正气多受损伤,日久精津气血暗耗,后天生化乏源,故而常表现出贫血征象。

化疗而致白细胞减少多属热毒伤阴,治宜滋阴养血为主。

血小板减少者治宜健脾统血,清热凉血;全细胞减少者,治宜补肾填精。

6.黄疸肿瘤压迫胆道或有肝门淋巴结及肝转移时常并发黄疸,肿瘤化疗中亦可并发中毒性肝炎而见黄疸,中医学认为黄疸不外寒湿、湿热内阻蕴蒸肝胆所致。

湿热黄疸即阳黄,治当清利湿热;寒湿黄疸即阴黄,冶当温化寒湿;血瘀气滞而致胆道不利,胆汁外溢发黄者,治当理气活血,化瘀退黄。

7.便秘中晚期肿瘤常有便秘并发症,多因阴津亏损,无水行舟,或气虚无力推动等所致。

以虚秘多见,治当益气通便、滋阴生津。

8.胸腹水恶性肿瘤中晚期,胸腹腔内脏器肿瘤或胸腹腔转移时常出现胸水和腹水,大多为血性渗出。

因此类患者正气已衰,治疗当以扶正培本为根本,攻逐利水应顾护正气,衰其大半即止。

胸水者治宜泻肺利水;腹水者若能耐攻,宜泻下逐水。

9.呕吐胃肠道肿瘤致梗阻或合并感染为呕吐的最常见原因,呕吐为患有外感和内伤之别,在肿瘤患者中多属内伤,在消化系肿瘤晚期,常可见顽固性呕吐,乃胃气败绝之表现。

10.咳嗽肿瘤压迫或牵引呼吸道,或呼吸道肿瘤或合并肺部感染,或膈下肿瘤刺激横膈皆可出现咳嗽症,应辨清其寒热虚实后论治。

11.放化疗不良反应放疗治疗和化学治疗为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但在放化疗中常有不良反应出现,如粒细胞计数下降、胃肠道反应等。

人参皂苷RH2的九大功效1.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调节肿瘤细胞信号通路系统,影响细胞端粒酶的活性,阻断肿瘤细胞重要成分的合成与代谢.有效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