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新媒体阅读情况
调查报告
2012级新媒体与信息网络 120503070104 郝凯
[摘要]科技的发展催生了新的阅读载体——手机、电脑,同时一种崭新的阅读方式——新媒体阅读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为受众所接
受。
通过新媒体,可将阅读对象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可在带有显示屏的
阅读载体上阅读报告、期刊论文,浏览网页[1]。
新媒体阅读对高校艺术
类大学生也很是影响,我们应了解他们的新媒体阅读情况,并提出对策
和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阅读艺术类大学生
一、调查目的
了解我省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新媒体阅读情况;分析相对于传统阅读,新媒体阅读的优缺点;提出新媒体时代艺术类大学生阅读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二、调查对象
河北传媒学院三个校区多个专业不同年级的100个在校学生,受访同学中,有51%女性、49%男性,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比较均衡。
播音主持专业的调查对象偏多,其次是摄影摄像专业,其他专业相对平均。
图1 调查对象情况
三、调查内容
调查对象的性别、专业、阅读方式、一天阅读花费的时间、阅读的目的、阅读资源的分享和新媒体阅读优缺点等,主要是了解艺术类大学生新媒体阅读的使用情况和对大学生的影响。
四、调查过程
讨论拟写调查问卷,经过老师审核确认。
用A4纸打印100份调查问卷。
小组成员有六人,每个校区分两人发放问卷。
回收问卷后进行编码,在Excel上录入数据,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五、调查结果分析
(一)阅读方式
艺术类大学生进行新媒体阅读的方式,手机占69%、平板电脑占12%、电子阅读器占8%、笔记本电脑占9%、其他占2%,由此看出艺术类大学生进行新媒体阅读的方式主要是手机;分析得出在艺术类大学生群体中占有率较高的手机和电脑网络等新媒体,以其价格公道、功能强大、使用性强等特点深得大学生喜爱,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新媒体阅读得到普及。
图2 新媒体阅读方式
(二)阅读时长
受访同学中新媒体阅读时长1~3小时占50%、3~5小时占24%、0~1小时占14%、5小时以上占12%。
新媒体阅读目的中打发时间占30%、娱乐休闲占28%、获取资讯占28%、增长知识占11%、其它站2%。
分析得出艺术类大学生新媒体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娱乐休闲、打发时间、获取资讯,只有少数同学是为了增长知识;艺术类大学生的新媒体阅读一天花费的时间50%都在1~3小时,所以新媒体阅读没有严重影响同学们学习生活;但是部分同学用时超过了5小时以上,这些同学需要引起老师和家长们的重视,以免影响这些同学的身心发展。
图3 新媒体阅读时间
图4 新媒体阅读的目的
(三)阅读资源情况
在艺术类院校,同学们对于新媒体阅读资源86%愿意和他人一起分享,而分享资源则会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使同学们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有46%的同学会将新媒体阅读资源分享到微信,而QQ空间、微博、各大论坛占54%,由此看出,艺术类大学生微信使用更为频繁,微信中的新媒体阅读资源对艺术类大学生的阅读质量影响比较大。
图5 是否愿意分享新媒体阅读资源
图6 分享新媒体阅读资源的位置
(四)新媒体阅读优缺点
1.相对于传统阅读,新媒体阅读的优点主要表现
(1)激发艺术类大学生阅读的兴趣。
网络阅读、手机阅读、荧屏阅读等新媒体阅读形式多样、类型丰富,具有信息量大、刷新速度快、便于复制等特点,不同方式的阅读为艺术类大学生提供的是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阅读感受,可以极大提高艺术类大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
图7 新媒体阅读优点
(2)提高艺术类大学生阅读的效率。
新媒体阅读获取信息便利,可以即时互动、在线搜索,便于查找相关信息;笔记本、手机等阅读设备可以让艺术类大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阅读;相对于传统文本纯文本的形式,新媒体可以提供包括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在内的多样的阅读内容。
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艺术类大学生阅读的效率。
(3)解决艺术类大学生自身发展中的问题。
网络的检索功能使艺术类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快捷的查找阅读内容,在新媒介提供的庞大的信息资源中,艺术类大学生可以借助广泛的阅读获得自我认同,并不断丰富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4)给艺术类大学生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
传统的阅读纸质图书不是探讨问题,仅是单向传播。
网络不但包括单向传播,还包括双向沟通。
信息的即时反
馈、良好的互动性为艺术类大学生在阅读后进行交流互动创造了条件[2]。
2.新媒体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
(1)网络信息的无序性使艺术类大学生感到无书可读。
在网上,资源看似辽阔无边、令人眼花缭乱,阅读只需点点鼠标便可达成,但实际上远非如此。
现在的网络,并没有建立起一个整合的图书平台,仍然是各自为政,对于图书的分类远不及图书馆和书店那样细致,常常令读者困惑,难以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艺术类大学生因此而面临着信息膨胀所带来的/选择恐惧症。
图书市场上有各种名目的推荐书单、畅销排行,其中哪些书有读头,哪些书是噱头,艺术类大学生一时很难辨别。
(2)不安全的信息对艺术类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造成负面影响。
艺术类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熟的关键时期,本身具有不成熟、不稳定的特点。
在复杂的阅读环境中,学生很难区分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主流价值观与非主流价值观,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价值取向趋于多元。
互联网上的有害信息威胁着学生道德伦理的建立,对于自控能力差的读者容易产生思想上的混乱,道德判断力削弱,从而导致阅读快餐化、低俗化倾向,造成阅读品位下降,极易引发艺术类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失范。
(3)在线阅读降低了艺术类大学生阅读质量。
人类认知世界有四个层次:信息、知识、思想和审美,数字阅读在前两个层次上更具优势。
在传统媒体背景下的阅读中,信息主要是有序地被固定在纸张上的,相对有限的阅读区域让读者比较容易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阅读内容,从而深入地思考问题。
但是新媒体背景下的在线阅读常常伴随着广告、动画游戏的干扰,读者的思维被分割程零散、跳跃的片段,同时网页中的超文本、多链接的形式容易偏移或分散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注意力,无法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纵深分析和判断,从而使阅读沦为放松精神、休闲娱乐的渠道,阅读目的的娱乐化降低了艺术类大学生的阅读质量,久而久之使他们养成浮躁的阅读习惯,难以专注阅读。
图8 新媒体阅读缺点
(4)阅读网络化助长艺术类大学生对网络的心理依赖度。
丰富快捷、有声
有色的网络信息资源对接受能力强自控能力弱的艺术类大学生群体极具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艺术类大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一部分艺术类大学生甚至整天沉湎于网上,成为了所谓的宅一族。
长此以往,必定会影响艺术类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心理疾患。
六、新媒体时代艺术类大学生阅读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新媒体时代,艺术类大学生阅读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阅读意愿不强、阅读计划欠缺的现象,引人深思。
对此,笔者提出艺术类大学生阅读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方面,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和感知水平。
另一方面,正确分配阅读时间,将阅读感受固化成文字,学会在阅读中体会精神愉悦,是培养并保持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
第二,找准阅读定位。
新媒体时代,阅读媒介的多样化带来了便利的阅读渠道,也带来了良莠不齐的网络作品和快餐文化,大学生阅读市场堪忧。
因此,规范管理网络文学的基地网站,清理和整顿大量消极网络文学作品,找准阅读定位,提升大学生甄别阅读作品的能力,是有效防止艺术类大学生群体沉溺其中、提升自我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3]。
参考文献:
[1] 刘娜,高春阳,曲悠扬,王贵海.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10):24-24.
[2] 费鹏.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现状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7-03.
[3] 彭嫚丽,姚亚峰,汪溶.新媒体时代惠州学院大学生阅读情况调研[J].教育理论研究,2014(9):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