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石孔隙结构分析技术

岩石孔隙结构分析技术

(进汞),再逐渐降低压力至最低压力(退汞),记录各个压力点及对 应的进汞体积
孔隙结构分析—间接测定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 半渗透隔板法
离心法
压汞法
常规压汞
Ka=0.965mD
常规压汞毛管压力曲线
孔喉分布图
孔隙结构分析—间接测定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 半渗透隔板法
离心法
压汞法
常规压汞
Ka=0.0441mD
常规压汞毛管压力曲线(高压压汞仪)
孔隙结构分析—间接测定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 半渗透隔板法
离心法
压汞法
陶瓷低压半渗透隔板 突破压力小于1.5MPa
PcMax高压半渗透隔板 突 破压力10MPa
基本原理
对非湿相施加排驱压力,非湿相将克服岩心孔隙的毛管压力而进入孔 隙,将其中的湿相流体经半渗透隔板排出。非湿相把润湿相从孔隙中 驱替出来的压力就等于相应孔隙的毛管压力,根据驱替出的润湿相体 积可以计算孔隙内的湿相饱和度。逐步增加驱替压差,可建立毛管力 与饱和度关系曲线,获得孔隙大小及分布。
CT扫描成像
可视 化

核磁共振成像

聚焦离子束
方 法
间接测定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 半渗透隔板法
孔隙 结构 特征
离心法 压汞法
参数 化
厚度:0.03mm 直径:25mm
孔隙结构分析—直接观测法
铸体薄片法
向岩石孔隙中注入环氧树脂,与固化剂发生化学固化反应后,孔隙被坚 硬的反应物填充,形成岩石铸体,将岩石铸体研磨薄片。借助显微镜和 图像分析系统获得孔隙结构2D图像。直观反映2D截面上的孔隙的大小、 形状、连通性及孔喉配位数。将孔隙截面看做圆形,基于孔隙面积等效 原则,获得2D孔隙结构参数。
0.0632
35.58
0.0988
33.8
0.1423
33.36
0.1936
33.36
水驱油
毛管力 MPa
水饱和度 %
0.0018
40.02
0.0071
50.02
0.016
62.24
0.0284
71.12
0.064
76.67
0.1137
80.01
0.1777
81.12
0.2559
82.23
0.3483
孔隙结构分析—间接测定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 半渗透隔板法
离心法
压汞法
转速 rpm
500 1000 15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油驱水
毛管力 水饱和度
MPa
%
0.001
96.67
0.004
60.01
0.0089
53.35
0.0158
44.46
0.0356
40.02
驱替压差,MPa
1.0 0.8 0.6 0.4 0.2 0.0
0
20
40
60
80
100
含水饱和度,%
Pc 2 cos P
r
r 2 cos
P
优点:可在模拟储层温度、压力条件下进行,可测量全直径岩心 缺点:测试周期长,20-40天
孔隙结构分析—间接测定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 半渗透隔板法
最高工作温度:150oC 最高围压:69MPa 最高孔隙压力:65MPa 最大突破压力压力:1MPa 最小孔喉半径:0.05μm
孔隙结构分析—间接测定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 半渗透隔板法
离心法
压汞法
驱替压差,MPa 0.010 0.027 0.058 0.090 0.195 0.390 0.900
水饱和度,% 98.42 80.86 59.03 47.55 35.84 27.74 27.74
变外加压力,可以改变孔隙内的
湿相流体饱和度。
0
毛管压力曲线:毛管压力是湿
相饱和度函数。计算孔喉半径及 其控制的孔隙体积百分数。
P c f (s)
润湿相的饱和度
100
或非润湿相饱和度
Pc 2cos
r
孔隙结构分析—间接测定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 半渗透隔板法
离心法
压汞法
半渗透 隔板法
离心法
压汞法
120 100
80 60 40 20
0 0.01 0.1
1
10 100 1000 10000
T2,ms
测定的最小孔隙直径为2nm
信号幅度 频率,%
3.00 2.50 2.00 1.50 1.00 0.50 0.00
10
100 r,um
1000
r cT2 c0T2
基本原理
含H流体在孔隙中的横向弛豫时间T2与孔隙半径成正比。通过测定100% 饱水岩心的T2谱,即可获得不同半径孔隙的分布情况。
孔隙结构分析方法
铸体薄片法
直接观测法
荧光显示剂注入法

扫描电镜法
孔隙

激光共聚焦
结构

特征

数字岩心法
CT扫描成像
可视 化

核磁共振成像

聚焦离子束
方 法
间接测定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 半渗透隔板法
孔隙 结构 特征
离心法
参数

压汞法
孔隙结构分析—间接测定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 半渗透隔板法
离心法
压汞法
MARAN型核磁共振岩心分析仪
孔隙结构分析—间接测定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 半渗透隔板法
离心法
压汞法
常规压汞
岩心室
压力表
酒精
岩心
导管

YG-Ⅱ型孔隙结构仪
最大进汞压力:50MPa 最小孔喉半径:0.015μm
动力源 体积计量管
常规压汞:从较低压力开始,逐渐增大进汞压力至最高注入压力
(进汞),再逐渐降低压力至最低压力(退汞),记录各个压力点及 对应的进汞体积
82.23
毛管压力,MPa
0.4 0.3 0.2 0.1 0.0 -0.1 0 -0.2 -0.3 -0.4
20
40
60
80
100
含水饱和度,%
pc
1.097109L(Re

L 2

)n2
r 2 cos
Pc
优点:测试周期短,4块/天 缺点:测试压力低(受离心机最大转速限制),体积计量精度低(0.05ml)
岩石孔隙结构分析技术
开发试验室
岩石孔隙结构分析技术
提纲
一、引言 二、孔隙结构分析方法 三、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 四、孔隙结构参数的应用
引言
孔隙——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所占据的空间,是储层流体的 储集空间和流动通道。
较大空间—孔隙,狭窄部分—喉道
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
孔 孔隙和喉道的大小 隙 结 孔隙和喉道的分布 构
离心法
压汞法
离心盘
旋转轴
实验流体:油/水 气/水
基本原理
离心机带动岩心旋转,由于驱替和被驱替流体的密度差,两相流体间产 生离心压力差,克服毛管压力,使其中一相流体排驱另一相流体。根据 驱替出的流体体积可以计算孔隙内的饱和度。逐步增加转速,可建立毛 管力与饱和度关系曲线,获得孔隙大小及分布。
孔隙结构分析—间接测定法

CT扫描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
方 法
间接测定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 半渗透隔板法
孔隙 结构 特征
离心法 压汞法
参数 化
激光共聚焦
孔隙结构分析—数字岩心法
聚焦离子束 CT扫描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
激光共聚焦
向岩石孔隙中灌注掺合萤光物质的环氧树脂,荧光被照相设备检测并 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获取孔隙结构信息。在平面上对样品逐点或逐 线扫描,得到2D图像。在纵向上以一定的间距扫描出不同轴位置的2D 图像,通过三维重建技术,还原样品的三维空间状态。能提供亚微米 级的分辨率,可以识别微孔、微缝,观察孔隙内流体赋存状态。



X射线束

检测器

物件在X射线束
X射线源
中旋转

ACTIS微焦点CT机
断 层 CT 图




CT扫描成像
依靠岩样内部的密度差别,根据X射线信号的衰减幅度区分岩石骨架和 孔隙,扫描直接获得岩石孔隙截面的2D图像,重构获得3D图像。分辨 率达到孔隙级(微米和亚微米范围),无损伤的3D成像技术,适用于 孔隙的二维截面及空间特征研究。
利用电透镜将离子束聚焦成非常小尺寸的显微切割仪器,可以在亚微米
的级别上对样品进行切割、研磨(刻蚀),并进行2D纳米级扫描成像,重
构获得高分辨率3D图像,可定量获得直径4~80nm间孔隙的大小及分布。
样品在测试过程中被研磨掉,是一种破坏性的技术。
激光共聚焦
孔隙结构分析—数字岩心法
聚焦离子束 CT扫描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
毛管压力与孔喉半径成 反比,毛管压力的变化可以
反映孔隙结构的变化。
孔隙结构分析—间接测定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 半渗透隔板法
离心法
压汞法
毛管压力法:非湿相驱替非湿
相时,毛管压力是阻力。外加压 毛
力等于或大于某一喉道的毛管压
管 压
力时,非湿相通过喉道进入孔隙 力
把湿相流体排出,外加压力与喉
道的毛管压力在数值上相等。改
孔隙和喉道的连通性
孔隙和喉道间的配置关系
白色部分:岩石颗粒 黑色部分:孔隙(粗:孔隙,细:喉道)
岩石孔隙结构分析技术
提纲
一、引言 二、孔隙结构的分析方法 三、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 四、孔隙结构参数的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