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安全存在三大问题
我国海域被分割、岛屿被侵占、海洋资源被非法掠夺的情况比较严重海岛问题、海上划界问题、海洋资源开发问题,是当今中国海洋安全的三大问题。
而这三大问题相互联系,并相互制约,其中海岛问题是基础、海上划界问题是前提、海洋资源开发是目的。
从这三方面来看,海洋国土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1.8万平方公里的海岸线和6500多个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我国主张拥有的管辖海域近300万平方公里。
当前,我国与周边8个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问题,与5个国家之间有着岛礁归属争议。
海岛问题是根本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一个海岛的主权归属可以决定这个岛周围以200海里为半径的海域的主权和主权权益的归属。
一个很小的岛礁,从法理上讲,可以主张43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
因此,在海上划界中,海岛是最直接、最基本的划界基础,海岛是海洋上最重要的领土标志和主权归属象征。
也正因此,有些处于关键地理位置的岛屿往往引发争议,甚至在无人岛上发展“地盘”试图实现“先占”,或甚至将礁石说成岛屿。
例如,钓鱼岛就是这样一个关键的无人岛,是当前困扰中日关系发展的大问题之一。
如果日本占有钓鱼列岛,并且以此为基础划分东海的专属经济区范围,将会多占去7到20万平方公里海域。
三大海域划界复杂棘手
黄海归中国管辖海域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由于周边国家在划界原则上与中国持不同立场,约7.3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存在争议。
东海的岛礁数量占全国的60%以上,在东海应归中国管辖的约5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日本与中国重叠海域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
上个世纪60年代末以来,由于在东海海域发现了巨大的海底石油蕴藏,东海海洋权益问题突现出来。
尽管2000年中日“东海大陆架渔业协定”生效,双方在有序管理渔业资源方面达成了初步共识,但东海岛屿归属和海域划界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中国主张的根据自然延伸的原则来划分东海大陆架是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的。
而日本方面则主张采用所谓“中间线”来划分。
由于两国原则立场上存在重大分歧,划分东海海域疆界成为一个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复杂棘手的问题。
而南海划界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涉及国家最多、情况最为复杂的争端之一。
南沙争端目前已形成了“六国七方”的复杂格局,包括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中国台湾。
南沙海域共由230余个岛屿,从各国实际控制的50个岛、礁、滩、中,我国仅占8个。
周边国家已将我主张的8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划入其势力范围。
且非法钻井几千口、石油开采量达4000万吨以上。
从区域上来看,越南基本上控制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基本上控制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基本上控制了南沙西南部海域。
近期以来,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插手,南海问题国际化的倾向日益凸显。
根据中国海洋行政执法公报显示,近年来美海军电子情报侦察船频繁出现在我东海和南海海域。
同时日本在南沙海域安全问题上与美国遥相呼应,积极配合。
南沙海上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资源争夺战越来越复杂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岛屿或划界争端持续未解,其根本原因在于争议海域的主权和资源问题。
仅以南海为例,南海诸岛是东亚与大洋州的“海上通道”和“空中走廊”,除渔业资源外,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油气资源。
据有关专家推测,在南海中国传统海疆线内的油气总储量约为420亿吨。
近年来,尽管南海周边邻国虽一再表示“不采取使问题复杂化”的行动,但从未停止对中国南海诸岛领土主权和南沙海洋权益的侵犯。
比如,一些邻国在南沙群岛扩建各种军用、民用设施,吸引俄、英、日、澳、法、美等国合作勘探、开发南海油气资源,并瞄准了其人文资源,以优惠政策鼓励南沙群岛的开发、旅游或移民等。
日本更是牢牢盯着东海资源,并加速发展海洋资源勘探开采等技术。
总体而言,中国的海岛及海洋权益正遭受严重威胁,中国的海上安全正面临着严峻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