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可以说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从桂林到龙胜1h45min差不多到了。
梯田从广义说叫做龙胜梯田,从狭义上称为龙脊梯田。
广西桂林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平安村
百岁老人
据说当地曾有一个苛刻的地主交代农夫说,一定要耕完206块田才能收工,可农夫工作了一整天,数来数去只有205块,无奈之下,他只好拾起放在地上的蓑衣准备回家,竟惊喜地发现,最后一块田就盖在蓑衣下面!
无法想象,800多年以前,第一批到达龙脊的壮民和瑶民面对横亘在面前的深山,是如何咬紧牙关,依靠最原始的刀耕火种,开垦出第一块梯田的。
稻米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也许未加考虑,他们的子孙便接过父兄手里的锄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他们最心满意足的事,是不是就在耄耋之年和重孙玩耍时,又听到孙子传来的又开垦出一块新田的好消息呢?
元代到清初,整整650年。
龙脊梯田分为金坑(大寨)瑶族梯田观景区,平安壮族梯田观景区。
通常意义上的龙脊梯田是指龙脊平安壮族梯田,也是开发较早的梯田。
民族龙胜各族自治县居住着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6%,“无山不瑶,无林不苗,无垌不侗,无水不壮”生动地概括了龙胜少数民族的基本分布情况。
侗族侗族的饮食禁忌主要是:不可坐在门坎上吃饭,忌讳看别人吃东西;正月初一不生火;祭祀期间不许外人入寨;丧期孝子忌荤吃素,但鱼虾不限等。
侗族地区大多日食四餐,两饭两茶。
饭以米饭为主体。
平坝多吃粳米,山区多吃糯米,糯米种类很多,有红糯、黑糯、白糯、秃壳糯、旱地糯等等,其中香禾糯最有名。
他们将各种米制成白米饭、花米饭、光粥、花粥、粽子.糍粑等,吃时不用筷子,用手将饭捏成团食用,称为"吃抟饭"。
经典建筑风雨桥
鼓楼鼓楼的用途:一是侗寨的标志。
二是侗族族姓的标志(如肇兴五个房族五座鼓楼)。
三是侗族群众休闲的场所。
四是年轻人社交的场合。
五是接待客人的地方。
六是集会议事的重地。
七是传递信息或报警的工具(登楼击鼓)。
一句话是侗族人民希望和精神的寄托,是全寨政治、文化、娱乐和社交的中心。
由于鼓楼不可替代的作用,使鼓楼的修建成了建寨的第一要务,那就是建寨要先建楼。
有寨先有楼。
1.“红衣节
“红衣节”是龙胜红瑶同胞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在这一天,红瑶同胞与其它各民族人民欢聚一堂,进行文化和贸易交流。
“红衣节”定于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举行,“红衣节”的内容有女子抢花炮,瑶、苗、侗、壮等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和瑶族妇女长发比赛等。
其中,女子抢花炮是在原有的抢花炮活动中发展而来的,是该县的首创活动。
龙胜“红衣节”已被自治区定为全区民族旅游节庆活动之一。
6.金竹壮寨
金竹壮寨位于龙胜县和平乡龙脊景区境内,距县城约17公里,因金色的竹林而得名。
金竹壮寨是典型的壮族村寨,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壮寨的楷模。
金竹壮寨为旅游团队接待定点村寨,歌舞项目有:竹邦舞、狮公舞、板鞋舞等。
壮话侗话
壮族壮族有自己的语言,分南部壮语和北部壮语两种方言,方言下有大约20多种次方言(土语)
五色糯米饭,俗称五色饭,又称乌饭、青精饭或花米饭,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紫、白五种颜色而得名,是壮家用来招待客人的传统食品。
他们选好优质糯米,采来紫蕃藤、黄花、枫叶、红蓝草,浸泡出液,分别拌着糯米,然后合而蒸之,不仅色彩斑斓,而且味道香纯,象征生活美好。
温泉誉为“华南第一泉”龙胜温泉位于龙胜县江底乡,距桂林市108公里,离县城28公里。
1996年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景区内空气新鲜,有天然氧吧之称。
价格大概在100多左右吧
鸡血石能量”
1、朱砂一直在玄学界有强大的镇宅、避邪,并具有开运、挡煞、护身的说法,
2、红色是吉祥色,有鸿运当头、红红火火、大展鸿图、大吉大利的寓意。
60县庆开发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