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研究_基于_雁行理论_的视角
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研究_基于_雁行理论_的视角
1997 0 960.90 96.42 026.40 2.65 09.27 0.93
1999 1 081.79 97.56 019.63 1.77 07.40 0.67
2001 1 441.55 97.79 021.92 1.49 10.59 0.72
2003 2 365.95 97.83 028.62 1.18 23.92 0.99
三、东亚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雁行”分析
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经济史上 创造了一个经济发展的“东亚奇迹”(也称“东亚模 式”),并以持续的发展否定了“克鲁格曼质疑”。关于 “东亚奇迹”,学术界有基于政府、伦理、制度等多种
2011 年第 1 期
解读范式,但学术界忽视了加工贸易承接和转移在 创造“东亚奇迹”中的重要作用。东亚国家或地区的 一个重要特征是“强政府”(夏爽,2006),东亚奇迹呈 现出来的持续性高速经济增长,是政府强力推动产 业结构更新换代的结果(邹消娟,2007),而承接和转 移加工贸易是政府强力推动产业结构更新换代的重 要途径。
2011 年 1 月 第 25 卷 第 1 期
●百家点经
经济与管理 Economy and Management
Jan.,2011 Vol.25 No.1
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研究
— ——基于“雁行理论”的视角
曾 贵 1,李宏祥 2,田华荣 2
(1.湖南工程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2.重庆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重庆 400030)
究方向为加工贸易;李宏祥(1977-),男,山东济宁人﹐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交易 模式及成本。
··
经济与管理(月刊)
势的变化或产品生命周期的改变而进行产业转移。 从已有的公开文献来看,“雁行理论”主要应用于解 释亚洲经济发展奇迹、分析亚洲国家的经济政治关 系和研究产业发展等三个方面。例如,张帆(2003) 用“雁行理论”研究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徐世刚 (2005)用“雁行理论”研究了东亚产业分工的新变 化;胡俊文(2004)用“雁行理论”研究了中国制造业 的战略选择。遗憾的是,国内尚没有学者从“雁行理 论”视角研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这一当前热点问题。 在国内已有的一些研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文献 中,除了罗建兵(2009)选取了产品内分工的理论视 角外,其他的论文都只是从资源、成本、政策等方面 论述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背景、问题与对策,着力探 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党军, 2008;艾民,2009;马凌,2009;等等)。虽然已有的研 究不无意义,但大多只是泛泛而论,缺乏理论深度。
中图分类号:F7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1)01-0093-05
自 1978 年珠海市签订全国第一份来料加工合 同以来,加工贸易在中国快速发展,加工贸易进出口 总额从 1981 年的 25 亿美元,增长到 2009 年 的 8 503 亿美元,增长 322 倍。然而,我国加工贸易地 域分布严重不均,2010 年前 5 月,中西部地区加工 贸易占同期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仅为 3.9%①。要缩小地区差距和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就必须把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边际产业梯度转 移到中西部地区,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梯度转移, 东部做高端、中西部做中低端”的加工贸易产业转移 思路。因此,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 府的引导作用,促进加工贸易科学、合理而有序地进 行梯度转移,成了各级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说”,从而奠定了国际产业转移的理论基础(罗建兵, 2009)。后来,小岛清把赤松要的雁行形态进一步区 分为原形和两种引申形(如图 1)(车维汉,2004)。引 申形 A 表示不同产品的“雁行”进口、生产和出口, 即国内产品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移;引申形 B 表示产品在不同国家的“雁行”进口、生产和出口,即 产品的跨区域梯度转移。后来,山泽逸平通过对东亚 经济圈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完善了赤松要和小岛清的 雁阵阶段划分,提出了东亚各国产业的发展普遍要 经历“引进—进口替代—出口成长—成熟—逆进口” 五个阶段(孙高洁,2007)。“雁行理论”提出后,经大 来(Okita,1985)、Vernon(1966)和 小 岛 清(Kojima, 2000)等学者的进一步发展和丰富,融合了比较优势 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边际产业理论,已经形成 一个比较完整的关于产业区域转移的理论体系 (蔡 昉,2009)。从内涵上来看,“雁行”理论主张结合动态 比较优势和静态比较优势,谋求一国产业结构的高 级化和跨越式发展;主张根据生产成本的变化进行 地域分工,把边际产业向外转移,为产业转型升级提 供空间(董洁,2006)。
曾 贵,李宏祥,等 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研究
治区、甘肃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则分别为 7.96 亿 美元和 3.0 亿美元,相差十分悬殊。
表 1 中国加工贸易出口额的地区分布及其比重 单位:亿美元,%
年份
东部地区 金额 比重
中部地区 金额 比重
西部地区 金额 比重
1995 0 706.93 95.90 020.53 2.79 09.72 1.32
·94·
百家点经
外转移、复进口等阶段。在同一国家或地区内,表现 为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产业逐渐替代低附加值的加 工贸易产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内,表现为加工贸易 边际产业向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转移(见图 2)。
比 较
纺化 织工
电 子
制 药
……
优
势
指
数
日
四 中国 小
越 ……
本 龙 大陆 南
时间 同一国家或地区加工贸
易产业“雁行”转移。
时间 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加工
贸易产业“雁行”转移
图 2 东亚加工贸易“雁行”转移图示
“雁行理论”是建立在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的关 于产业追赶、升级和转移的理论。东亚国家和地区 的静态比较优势是加工贸易“雁行”分布的内在原 因,而动态比较优势决定了东亚加工贸易的“雁行” 转移。一方面,作为宏观调控主体的东亚国家和地 区政府根据比较优势的变化,适时调整或指定新的 产业规划,辅之以相关政策引导加工贸易升级或转 移;另一方面,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加工贸易企业根 据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寻找更具比较优势的国家 和地区进行转移。通过加工贸易的转移,东亚加工 贸易不断调整“雁阵”,充分利用了东亚各国家和地 区的比较优势。
价 格
原形
进口 生产 出口
引申形 A 价 格
时间 价 引申形 B 格 A国 B国 C国
时间
时间
图 1 雁行形态的三种类型
资料来源:松石达彦(2002);转引自车维汉:《“雁行理论”研究
评述》,《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 年第 3 期,第 88 页。
“雁行理论”非常适用于分析加工贸易梯度转 移,其原因在于:第一,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实质上是 加工贸易产业的梯度转移,而“雁行理论”主要适用 于分析产业的转移;第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深层 原因在于产品生命周期和比较优势的改变,而“雁行 理论”就是融合了生命周期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 理论体系;第三,东亚和国内加工贸易的转移呈现明 显的“雁行”形态。“雁行理论”应用于区域产业分析 应具备两个基本特征:该区域内部存在着相对领先 与落后的地区,它们之间保持着产业升级的先后次 序;存在着从相对领先地区向落后地区的大规模产 业转移现象(金戈,2010),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正好 具备这两个特征。
二、相关文献综述
“雁行理论”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影响深远的 产业经济理论。1932 年 , 日 本 经 济 学 家 赤 松 要 (Kaname Akamatsu)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综合原理》 一文中首提“雁行模式”(Flying Geese Paradigm), 主要用来说明日本的工业成长模式,指出日本的产 业发展通常要经历进口新产品、进口替代、出口、重 新进口等四个阶段并周期循环,这四个阶段在图表 上呈倒 V 形,酷似飞行中的雁阵(胡俊文,2000)。也 有国内学者指出,赤松要是在 1936 年以棉纺织业为 例分析产业跨国梯度转移时提出了“雁行发展形态
四、中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雁行”分析
(一)中国加工贸易区域分布的“雁行”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开放 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地域差别 巨大,加工贸易企业绝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而远离港口、运输成本高、产业配套程度差的中西部 地区,尽管地域广阔,存在资源、劳动力相对廉价的 优势,但加工贸易在全国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以加 工贸易出口额为例,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 巨大的悬殊,1995—2007 年,95%以上的加工贸易 出口额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见表 1)。2007 年,东 部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 9 609.3 亿美元,为 中西部地区 251.1 亿美元的近 38 倍。2005—2007 年,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贸易 额的比重基本稳定在 97.5%左右,而中西部地区仅 为 2.5%②。2008 年,广东省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 3 559.41 亿美元,相比之下,2008 年湖南省加工贸 易进出口总额为 11.37 亿美元,2008 年广西壮族自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资金的积累,东亚“四小 龙”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逐渐转向电 脑、通信、医药等高附加值产业,而把服装、皮革、玩 具、家具、鞋帽等边际产业转向具有劳动力、资源、政 策优势的中国大陆、印度、越南等。因此,日本的加工 贸易主要集中在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四小龙” 加工贸易的产业水平次之,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 加工贸易则集中在中国大陆、印度、越南等。整体上, 东亚加工贸易产业经历了进口、进口替代、出口、向
从以上综述中不难得出,“雁行理论”最初以一 个形象的“经济比喻”的面貌出现,通过后来学者充 实和拓展后,成为了一种产业转移理论。在宏观上, “雁行理论”能为国家进行产业规划和布局提供理论 指导;在微观上,“雁行理论”能指导企业根据比较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