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研究课题

中学生研究课题

“中学生交通安全习惯的养成”课题研究方案
红旗岭中学程庆才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中小学生的安全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目前,教育部、黑龙江省委和教育厅领导都非常重视安全工作,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以“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师生平安高于一切”的工作理念,发动全系统广大师生员工,把学校安全工作融入到学校常规管理和教育教学实践之中,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

教育部、公安部等10部门联合制定并实施了《中学校园安全管理办法》,红旗岭交通局多次召开中学生接送安全会议。

虽然近些年来,来自学校内外对学生的身体、心理的侵害行为有所控制,非正常死亡学生数每年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存在的问题仍不少。

学校交通安全存在隐患,主要是道路交通风险、学校接送车辆超载和车况不佳等;虽然学校积极与交通部门协调后情况有所好转,但学生方面仍存在隐患。

如放假时不坐校车而改乘其他车辆,返校时提前乘坐出租车回来,这中间都有失控的环节存在。

另外,学校放学和上学时有些学生不按照右侧通行或在路上打闹嬉戏等,所有这些都要求学校进行大量的安全教育。

如果我们的安全教育到位,学生具有交通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许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目前我校交通安全工作已经做得非常细致了,但是还缺少规范性和科学性,系统性,内容大多偏重于交通安全知识的教育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缺乏对交通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对安全行为的训练。

因此,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我选择了《中学生安全习惯的养成的研究》这一课题作为研究的内容,它将成为我班今后常抓不懈的工作。

二、研究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安全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

它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学生的健康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进行此项课题研究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学校安全工作重于泰山”的安全工作理念,扎实开展好安全教育活动。

(二)理论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第六十一条和第六十二条之规定,行人必须按交通规则行走或走人行道,确保人身安全。

新《义务教育法》对于保障校园安全做了明确部署。

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

尤其是第二十四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这其中就包括学生的交通安全。

为了学生的交通安全,首先要增强安全意识,懂得并遵守安全法规,杜绝意外交通事故的发生。

《新交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全国实行统一的道路交通信号。

交通信号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交通警察的指挥。

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的设置应当符合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要求和国家标准,并保持清晰、醒目、准确、完好。

第二十六条规定交通信号灯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

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

第二十七条铁路与道路平面交叉的道口,设置警示灯、警示标志或者安全防护设施。

无人看守的铁路道口,在距道口一定距离处设置警示标志。

特别是住校生坐车时一定要坐交通部门规定的指定车辆,切不可盲目的乘坐其它车辆。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通过宣传教育,使全体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学校管理,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和自我防护能力,预防各类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广大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确保学生“,高高兴兴上学来,安安全全回家去”, 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四、研究内容
1、学生交通安全意识与交通安全知识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2、交通安全政策、法规的学习,各项安全制度的补充和完善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3、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4、在生活中渗透交通安全意识,让学生形成习惯。

三、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实验对象:初一3班全体学生。

2、研究方法:
⑴问卷调查法;⑵个案研究法;⑶经验总结法。

(4)实践活动法
四、研究目标
该课题研究,是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上同时展开。

在理论层面上,主要研究“中学生交通安全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理论出发点、主题特征、核心思想、培养目标特色等;在实践层面上,帮助学生学会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如何自觉养成交通安全意识。

五、研究的形式
1、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好中学生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与讨论。

2、利用校园广播稿和黑板报,校园网站进行宣传。

3、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观看专题教育片。

4、举办手抄报,诗朗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5、开展安全主题班会。

七、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9 年1月)
1、制定课题实验方案。

2、完善实验条件,调查实验对象,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做好课题实施。

(二)实验阶段:
2009年2月~2009年6月,依据方案开展实验,落实计划。

重点
收集资料,开展活动,交流阶段实验情况及成果。

(三)总结阶段:
2009年6月—7月,学生交通安全测试评价,数据处理,资料分析,写出总结报告,制定长期目标,确保常年进行的方案,巩固提高。

八、成果形式
1、实验研究报告,教师专题论文。

2、学生成果汇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