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的基本知识本科高校自主招生有两类高校自主选拔录取(俗称“自主招生”)是怎么回事?考生可以享受怎样的优惠政策?哪些学校具有招生资格?针对这些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阳光高考平台梳理了2012年的自主招生政策与信息,供您参考。
自主招生是高考制度的重要补充,是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招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俗地说,自主招生给了高校更多的招生自主权,使高校不再完全按照高考成绩排队录取考生,改变了以往一张考卷定终身的现象。
教育部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自主招生的对象主要是具有学科特长,以及全面发展且具有创新潜质的考生。
自2003年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启动以来,经过十年的探索,本科高校实施的自主招生大体有两类:第一类是经教育部批准的77所试点高校(点击查看名单)面向全国进行自主招生;第二类是部分省属高校面向本省自主招生。
此外,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也开展了自主招生。
如上海、北京、浙江、天津等省市的部分高职院校实行自主招生。
考生参加这些院校组织的自主招生测试合格后,可直接被录取,不用再参加高考;如测试不合格,还可正常参加高考。
截至2012年,77所试点高校面向全国进行自主招生。
这些高校的自主招生录取人数一般不超过本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
这其中又形成了两种模式:模式一:高校通过测试来确定自主招生入选考生名单。
考生入选后还要参加全国统考,在录取时可享受一定的优惠条件,一般可降到本校在当地录取线下20分录取(不低于本科一批线),有的可降60分,甚至降至本科一批线。
在这种模式的基础上,部分试点高校自发组织了自主招生联考。
联考给考生带来了利好。
考生参加一次测试,成绩通用,可申请多所大学,增加了机会,也使高校降低了组织测试的成本。
目前,考生家长耳熟能详的有四大“联盟”。
清华系(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共7校。
网址:http://211.151.240.112/aaa_student/北大系(综合性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联合考试)北京大学(含医学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香港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共11校。
网址:/工科系(卓越人才培养合作高校联合自主选拔录取)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共9校。
网址:http://211.151.240.39/excellent_student/特校系(学院路5校联考)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另外,还有些高校实行自主招生联考,但规模较小。
2013年自主招生即将启动,很多考生家长关心“联盟”是否有变动,阳光高考会随时发布最新动态。
模式二:在77所试点高校中,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在上海、江苏、浙江实行自主选拔录取的办法与在其他省市区有明显不同。
这种模式的最大突破在于自主招生笔试、面试成绩更重要,高考成绩只作为录取的参考。
沪苏浙考生参加这些高校组织的自主招生笔试和面试,测试成绩合格即能被确定为拟录取对象。
有的高校还免去了考生的笔试环节。
已经被这些高校确定为自主录取对象的沪苏浙考生,虽然也要参加高考,但高考成绩只作为录取的参考(一般达到一本线即可)。
目前,这种自主选拔只针对上海、江苏、浙江考生。
除了77所试点高校在全国自主招生外,还有部分省属高校面向本省自主招生。
考生可在省级招办网站或招生高校网站查询相关信息。
比如,2012年,湖北省继续在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江汉大学、三峡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工业学院、长江大学和湖北中医药大学开展自主选拔录取试点。
从2012年起,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6所省属高校在江苏省内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
此外,上海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也面向本省学生自主招生。
这类高校录取优惠政策与上述77所试点高校类似。
考生都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测试,测试合格后还要参加普通高考,一般达到一本线即可录取。
普通高等学校自主招生程序一、试点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自主选拔录取方案,并纳入本校招生章程,向社会公布。
二、符合试点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条件的高中毕业生,经所在中学推荐或其他形式提出申请,由中学向试点学校提供考生在校德智体美发展情况以及获奖、特长等证明及写实性材料。
三、试点学校组织专家组,按照自主确定并经公示的标准和考核办法,对考生材料进行审查,并在进行面试等相关测评、考核后,提出候选人,试点学校招生领导小组审核后确定入选考生名单。
四、考核通过的入选考生名单须及时报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备案,并在考生所在中学、试点学校网站以及生源所在省级招办指定的信息发布平台、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或新闻媒体上公布。
五、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省级招办应向考生选报的试点学校投档。
试点学校对先期考核通过并且符合统考成绩要求的考生,进行综合评价、自主选拔录取。
六、试点学校录取工作结束后,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应将试点学校自主选拔录取的考生通过本省级招办信息平台和有关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试点学校须及时将自主选拔录取的已录考生名单在本校网站上公布。
自主招生全攻略:从申请到录取2013年自主招生即将启动。
考生该如何参加自主招生?小编根据经验撰写了一份攻略,供您参考。
1.我要不要参加自主招生?对于高三生来说,自主招生是一次重要的机会。
如果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可以享受相应的录取优惠,但从报名、笔试到面试,必然要牵扯不少精力。
如何衡量自己是否适合参加自主招生呢?笔者觉得,首先要认识到自主招生只是高考的补充。
从招生人数上来说,高校最多拿出当年招生计划的5%来招生。
5%的比例看似不小,但落实到具体考生身上并不算多。
绝大多数考生还是要通过普通高考来进入大学。
这里,可以出一道类似自主招生的题目来考考大家:“请估算一下全国每年有多少考生通过自主招生被录取?(限本科)”解答思路:思路一:我们可以从招生计划入手。
试点高校的本科计划一般是3000人左右,自主招生计划一般占5%。
试点高校的总数在80所左右(不超过100所)。
假设计划全部完成,那么,录取的考生总数是:3000*5%*80=12000(人),即1.2万人。
思路二:我们可以从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考生人数入手。
根据媒体报道,高校A发放自主招生测试合格证900个,高校B发证400个,平均值650人。
计算方便,我们取500个为平均值。
那么,80所高校一共发证:500*80=40000(根据阳光高考信息平台2012年公示的具有自主招生资格考生名单,大约有4万人次获得了资格,说明这个估计还是比较准确的。
)发证人数肯定大于录取人数,但又不会超出太多。
根据有关规定,发证人数控制在计划的120%~200%。
计算方便,我们取2倍。
(同样假设计划全部完成)那么,录取的考生总数是:40000/2=20000(人),即2万人。
两种方法的结果在数量级上是相同的。
我们再来验证一下。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柄生曾透露,根据有关方面数据,每年以自主招生形式录取的考生大约1.5万人。
这和我们的估计相差不大。
对比高考总人数915万,可见自主招生录取的考生比例还是很小的。
自主招生的对象主要是具有学科特长,以及全面发展且具有创新潜质的考生。
所以,并不是学习成绩好的考生就适合参加自主招生。
考生要衡量一下自身的特质是否适合参加自主招生。
盲目参加自主招生,只是甘当分母,还可能对高考复习产生干扰。
因此,自主招生并非人人适合,考生要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
自主招生,放弃也美丽。
2.我该申请哪些大学?毫无疑问,名校是大家瞩目的焦点,但能进入者毕竟是少数。
大家应该衡量一下自身实力,不要辛苦半天,只为了去体验一次考试。
在选择自主招生大学时,第一步是要准确定位,根据自己的平时成绩,估计一下考取的可能。
一般可以申请两所高校,一所是跟自己的成绩差不多的,一所可以稍高一点儿。
这里可以参考一下所在中学往年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情况,再结合自己在学校的排名来衡量一下。
自主招生申请一般有学校推荐和个人自荐两种。
对于学校推荐,各个中学的做法有差异,个人建议考生在争取校荐名额时要考虑自身实力。
几大联盟的联考,给考生带来了方便。
参加一次考试,即可同时申请多所大学。
需要提醒的是,虽然可以同时报多所,但是还是要注意报考要求,比如是否有先后顺序等。
建议大家报考自己想去、又比较有把握的大学为宜。
比如,往年有的考生拿到了清华的校荐名额,随后也通过了笔试、面试,拿到了资格,但最终衡量自己的成绩不敢报考清华。
更有考生拿到了名校的校荐名额,却连笔试也未通过。
关键在于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
对于成绩并非顶尖,但在某一学科领域有特长或潜质的考生,不妨考虑一些有行业特色的高校。
这些高校自主招生的门槛相对名校来说低得多,而其某些学科却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
北京市学院路5校联考、华北电力大学等都是类似的例子。
大家还要注意看学校的招生简章,特别是申请条件。
很多高校出台了特色计划,如清华的“卓越计划”“自强计划”,人大的“校长直通车计划”、“圆梦计划”等。
这些特色计划面向特定类型的考生,考生可留意自己是否符合条件要求。
3.我该怎么准备申请材料?按照学校要求准备即可。
学校在招生简章里一般会对申请材料做出要求,比如,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自主选拔录取招生简章中的要求是:(1)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报名表,经中学主管校长签字、盖章有效;(2)高中阶段获奖证书、作品、论文等相关材料复印件,经所在中学审核、盖章有效;(3)中学推荐信;…………获奖证书等材料,不是越多越好,一般限于高中阶段,小学和初中的意义不大。
再者也要注意证书的说服力,如果有了省级物理竞赛证书,那么就没有必要再附一份区级物理竞赛证书。
笔者的意见,准备自主招生要从高一开始。
功夫在平时,水到渠成。
只要在平时积极参加研究性学习、各种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自然就能积累相关的经历和材料。
如果等到高三再想去准备,则有点来不及了。
4.我该如何写自荐信?个人陈述,或叫自荐信、自荐材料。
很多大学的简章里都明确要求考生写个人陈述。
即使学校没有要求,不妨也写上一份。
对校荐的同学来说,同样如此。
写作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看清要求。
各大学的要求不一样,比如说是否手写,字数要求,主要内容等。
看清了这些要求,才不会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2)不要套用网上的模板。
笔者曾经在网上搜索过,找到的模板并不令人满意,有误导之嫌。
更重要的是,即使有完美的模板,也不适合每个人,不能生硬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