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犊牛健康饲养及管理

犊牛健康饲养及管理

犊牛健康饲养及管理犊牛是指从出生到6月龄以前的小牛。

犊牛是奶牛生产的第一步,由于这一阶段的小母牛瘤胃发育尚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尽早吃到初乳,提高犊牛成活率;适时饲喂精料,促进瘤胃发育;推行早期断奶,培养健康的犊牛群。

犊牛阶段又可分为三个时期:新生犊牛、哺乳犊牛和断奶后犊牛。

一、新生犊牛饲养管理新生犊牛指出生后3天以内的犊牛。

饲养管理目标主要是提高犊牛成活率。

(一)饲养技术犊牛出生时机体循环系统免疫球蛋白的浓度非常低,所以尽早给犊牛提供足够的优质初乳对犊牛存活和健康至关重要。

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数量变异很大。

因此,为了让犊牛获得足够的免疫球蛋白,必须让犊牛尽早足量的吃上初乳,这是提高犊牛成活率的关键。

1.初乳饲喂量和饲喂时间犊牛出生后初乳的饲喂量以及饲喂时间对于犊牛成活率影响极大。

第一次饲喂初乳到底喂多少才算够,通过下边的计算便可知道。

刚出生的犊牛体重平均为40kg(35~45kg),体高70~2000px。

体内血液含量占体重10%左右。

犊牛在出生时身体内不含任何抗体,必须从初乳中获得抗体,才具有后天免疫力。

而要想使犊牛获得足够的免疫力,犊牛血液中IgG的浓度必须达到15g/kg。

优质初乳中IgG的浓度为50g/kg。

为此,计算如下:犊牛体重:40 kg血液容量(约占体重10%):4 kg血液中IgG的浓度必须达到:15g/kg则通过初乳至少必须吸收IgG:60g而犊牛对初乳中IgG的吸收率仅:30%所以至少需要从初乳提供IgG:200g初乳中IgG的浓度为:50g/kg因此第一天饲喂初乳的量至少为:4kg这样,犊牛在初生1小时内完成第一次饲喂,第一次初乳喂量至少应达到2kg以上(日喂量的一半),出生6h~9h喂第二次,在24h内最好饲喂初乳2次~3次,总共饲喂4~6kg,以便让犊牛获得足够的免疫力。

以后每天喂奶3次,每天4~6kg,全天喂奶量应控制在体重的10%~12%。

如果第一次初乳饲喂太晚或喂量不足,则犊牛获得的免疫球蛋白将大大减少,犊牛死亡率也会随之升高,见图1。

图1 初乳饲喂量和饲喂时间对犊牛血液IgG浓度和死亡率的影响2.评价初乳质量的方法只能喂给犊牛高质量的初乳,测量初乳密度可以作为评价初乳质量的一个指标,质量好的初乳相对密度高于1.056。

初乳饲喂前应用比重计或折光仪,测定比重和折光率,推断IgG浓度,进行质量评定,见表1。

表1. 奶牛初乳质量评定IgG浓度(mg/mL)比重计标记折光率(%)质量判定≥50绿色≥22好25.1~49.9黄色20.1~21.9一般≤25红色≤20差初乳中的抗体浓度还与下列因素有关:(1)干奶期不够长(少于4周)或早产;(2)分娩前挤奶或初乳遗漏;(3)奶牛年龄,经产母牛初乳比头胎母牛初乳抗体含量高,由于经产母牛生活时间长,接触免疫源广,其所含抗体的种类也较多,抗病能力比较广;(4)奶牛是否有严重传染病,如乳房炎等会影响初乳的质量。

3. 饲喂初乳的方法与自然吮吸相比,使用带有奶嘴的奶瓶饲喂初乳能够更好地控制饲喂量。

这种方法饲喂很容易调教,因为犊牛天生头向上吮吸乳头。

每次饲喂后奶瓶以及所有用具都必须彻底清洗干净,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菌的生长和病原菌的传播。

让犊牛直接把头伸入奶桶中饲喂初乳是不可取的,因为这种方法与犊牛天生抬头吮吸的本能相逆反,犊牛头朝下从奶桶中吸奶需要训练和引导几次,方法是用手指沾一些牛奶然后慢慢引导犊牛头朝下从奶桶中吸奶。

4.初乳的保存和处理初乳加热到犊牛体温水平(39度)才能使用奶瓶饲喂,剩余的初乳可以在4度冰箱内保存几天,高质量的初乳长期冷冻保存。

生产实践中,可将合格的初乳按2kg 标准统一装瓶进行收集,记录采集日期、母牛编号等信息,然后-20℃冷冻保存,以便实行新生犊牛出生后尽早哺食初乳的需求。

冷冻初乳经解冻后可用以饲喂那些初乳质量差或初乳有问题的母牛所产的犊牛。

(二)管理要点刚出生的犊牛要精心护理,按顺序做好以下几点:1. 犊牛出生后用毛巾清理口、鼻、耳内的黏液,确保呼吸畅通,耳内干净。

2. 让母牛舔干犊牛身上的黏液;也可用干净毛巾或者一次性纸巾擦干。

3. 舔干或查干后,将犊牛与母牛隔离。

4. 用消毒剪刀在距离犊牛脐部150px~200px处断脐,并挤出脐带内污血,接着用5%~10%的碘酒浸泡消毒1~2min。

5. 给犊牛称重、打耳标、照相、建系谱,放至消毒好的犊牛笼。

6. 注意犊牛保温,保持环境卫生。

二、出生后4天~断奶前犊牛饲养管理(一)培育目标成活率≥95%;平均日增重≥800g;断奶时体重为出生体重2倍;体高≥2250px。

(二)饲养技术正确饲喂犊牛对早期健康和发育均有极大的好处。

以下几个因素非常重要:饲喂量、饲喂次数、饲喂方式、牛奶温度、饲喂人员的手及喂奶器具的清洗消毒。

1.常乳及代乳粉的饲喂量犊牛进入常规的哺乳阶段,饲喂一定量的全奶并配合优质开食料是饲喂犊牛的最好方式,饲喂全奶所获得的犊牛生长状况可以作为一种饲养标准评价其他饲喂方法下的犊牛生长情况。

乳房炎奶牛使用药物治疗期间所产的牛奶用来饲喂犊牛可能会增加犊牛患病的危险性,因为牛奶中可能含有大量细菌和残留的抗生素,虽然犊牛尚未发育,这些潜伏在犊牛乳房内的细菌使这些犊牛成熟后容易患乳房炎。

长期摄入低浓度抗生素也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会削弱抗生素的治疗效果。

所以最好不要使用乳房炎奶饲喂犊牛。

按照培育方案饲喂常乳。

犊牛哺乳期长短各地不尽一致,一般为6~8周,培育方案分全乳培育方案和代乳粉培育方案。

(1)全乳培育方案全乳培育犊牛是指整个哺乳期间犊牛饲喂的营养主要是鲜牛奶,每天哺乳量为体重的10%~12%,哺乳期一般6~8周,其8周培育方案和6周培育方案见表2和表3。

(2)代乳粉培育方案代乳粉培育指出生后4天至断奶的犊牛用代乳粉替代鲜牛奶哺乳的一种方案。

是否使用代乳粉取决于出售牛奶的价格与购买代乳粉的价格,饲喂代乳粉的犊牛日增重比饲喂全奶稍低,但这个时期的饲养目标是保持健康,所以生长速度稍微缓慢一些没有不良影响,关键是选择的代乳粉质量要使犊牛保持健康生长。

饲喂方法:一般将代乳粉用38~42℃的温开水按1:7比例进行稀释,稀释后按犊牛体重的10~12%进行饲喂。

它具有营养全面、防止疾病垂直传播、价格低廉等特点。

哺乳期一般6~8周,其8周培育方案和6周培育方案见表2和表3。

2.犊牛开食料饲喂犊牛饲养应该在早期饲喂固体饲料即犊牛开食料,开食料在瘤胃中发酵后的终产物挥发性脂肪酸尤其是丁酸,有助于刺激瘤胃功能的发育。

开食料的组成和物理性状非常重要。

开食料应该是易发酵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含有足够的可消化纤维、具有适当粒度的固体饲料。

在瘤胃及其微生物菌群还没有发育成熟之前,纤维素在瘤胃中的消化过程很有限,饲喂长干草对于哺乳期犊牛瘤胃发育不如开食料有效,而且还会限制犊牛代谢能采食量,长干草在断奶后饲喂更好。

犊牛开食料饲喂量及饲喂方式见表2和表3。

表2 犊牛8周培育方案(单位:kg)日龄乳饲料种类喂量方式种类喂量方式1~3初乳4吸吮奶嘴或灌服强饲---4~7常乳或代乳粉4奶桶自饮开食料0.1加入奶中8~14常乳或代乳粉5奶桶自饮开食料0.2~0.3加入奶中15~35常乳或代乳粉6奶桶自饮开食料0.5~0.8自由采食36~49常乳或代乳粉5奶桶自饮开食料0.9~1.2自由采食50~60常乳或代乳粉3奶桶自饮开食料1.3~自由采食合计-292----表3 犊牛6周培育方案(单位:kg)日龄乳饲料种类喂量方式种类喂量方式1~3初乳4吸吮奶嘴或灌服强饲---4~7常乳或代乳粉4奶桶自饮开食料0.1~0.2加入奶中8~28常乳或代乳粉5奶桶自饮开食料0.3~0.8自由采食29~42常乳或代乳粉3奶桶自饮开食料0.9~1.2自由采食合计-175----(二)管理要点1.饲喂哺乳期犊牛时要做到“五定”、“四勤”和“三不”。

“五定”、“四勤”和“三不”即定质、定量、定时、定温、定人、勤观察、勤消毒、勤换褥草、勤添料、不混群饲养、不喂发酵饲料、不喂饮冰水。

(1)定质劣质或变质的牛奶、含抗生素的牛奶、发霉变质的开食料以及被污染的饮水禁止饲喂;发霉、潮湿、坚硬、含有农药残留的褥草禁止使用。

(2)定量每日、每次的喂量按饲喂计划进行合理分配,同时按犊牛的个体大小、健康状况灵活掌握。

饲料变量和变更要循序渐进。

(3)定时犊牛每天可喂2~4次,一旦喂奶时间和次数固定下来,就要严格执行,不可随意更改。

(4)定温喂奶的温度要控制在35~40℃,一般夏天控制在34~36℃,冬天控制在38~40℃,奶温不可忽冷忽热。

(5)定人固定的饲养人员熟悉犊牛的食量和习性,频繁更换会产生较大应激,影响犊牛发育。

生产实践中,犊牛饲养要由有经验和有责任心的人员担任。

(6)勤观察饲养人员应每天三次观察犊牛的采食、饮水、排便及精神状态。

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对策。

(7)勤消毒饲养人员应每天对水槽、料槽和地面进行清理、刷洗和消毒。

犊牛转出后,应彻底消毒牛床、牛栏及用具,并空置一周以上,方可再次投入使用。

(8)勤换褥草褥草必须保持干净、干燥、足量,否则立即添加和更换。

(9)勤添料饲料按犊牛实际采食量分多次添加,确保随时吃到新鲜饲料。

做到每天人工清槽一次。

(10)不混群饲养犊牛混群饲养会增加水平传染疾病的风险。

所以应单独饲养。

(11)不喂发酵饲料在犊牛断奶之前,胃肠道生物菌群不健全,对粗饲料的消化能力很差,故不准饲喂青贮、酒糟等发酵饲料。

(12)不喂饮冰水奶牛在任何时候都不能饲喂冰水,尤其是哺乳犊牛,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和拉稀。

2.防寒保温0~3天犊牛由于抗寒能力较差,应保持环境温度不低于18℃,新生犊牛适宜饲养在室内高床犊牛笼内,并采取保暖措施。

犊牛从舍内转移至舍外时,应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应激。

3.环境犊牛的生活环境要求安静、清洁、干燥、背风向阳、冬暖夏凉。

哺乳期犊牛应一牛一栏单独饲养,以保证犊牛健康成长。

4.饮水犊牛每次喂乳1h~2h后,喂饮适量温水。

开始应人为控制饮水,以防涨肚,7~10天后逐步过渡到自由饮水。

控制饮水时,每天饮水次数与喂奶次数相同。

夏天控制饮水时,每次饮水量应从0.5kg逐步增加到1.5kg,温度从30℃逐步降低到15℃;冬天控制饮水时,每次饮水量从不给水逐步增加到1.0kg,温度从35℃逐步降低到15℃,以适应自由饮水,防止发生下痢。

5.去角犊牛出生后2~5周去角。

过早应激过大,容易造成犊牛疾病和死亡;过晚角基生长点角质化,容易造成去角不彻底而再次长出。

常用的去角方法有电烙铁法和火碱棒法。

电烙铁法选择枪式去角器,其顶端呈杯状,大小与犊牛角的底部一致。

去角时将犊牛简单保定,防止挣扎。

将去角器通电10分钟加温至480℃~540℃后,放在犊牛角突起的基部处10秒钟,或者使基部组织变为古铜色为止(图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