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五章 第3节 水环境规划的技术措施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五章 第3节 水环境规划的技术措施


保守性物质conservative substance (持久 保守性物质 持久 性物质persistent substance;难分解物质 性物质 ; 质recalcitrant substance; 难分解物质质 recalcitrant substance; 难处理物 refractory substance)自然过程中化学 ) 组分不变化,或者变化极缓慢的物质。 组分不变化,或者变化极缓慢的物质。
第五章
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
清洁生产 • 清洁生产的内容
③清洁的生产过程
生产中产出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减少副产品,选用少废、 生产中产出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减少副产品,选用少废、 无废工艺和高效设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如高温、高压、 无废工艺和高效设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如高温、高压、 易燃、易爆、强噪声、强振动声) 合理安排生产进度, 易燃、易爆、强噪声、强振动声),合理安排生产进度,培养高素质 人才,物料实行再循环,使用简便可靠的操作和控制方法, 人才,物料实行再循环,使用简便可靠的操作和控制方法,完善管 理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理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第五章
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
氧化塘
• 氧化塘是一个面积大、能接受阳光照射的浅池,污水从一端流入, 氧化塘是一个面积大、能接受阳光照射的浅池,污水从一端流入, 从另一端溢流而出。 从另一端溢流而出。 • 氧化塘法一种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并具有良好节能效果的 方法。 方法。 • 通常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兼性塘 、曝气塘 、 好气塘 、厌气 通常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塘 。 • 在氧化塘中存在三种作用: 在氧化塘中存在三种作用: 有机物的好氧性分解和厌氧消化,好氧细菌、厌氧细菌进行; ①有机物的好氧性分解和厌氧消化,好氧细菌、厌氧细菌进行; 光合作用,主要由藻类和水生植物进行; ②光合作用,主要由藻类和水生植物进行; 藻类细胞的消除,由各种动物进行; ③藻类细胞的消除,由各种动物进行; • 氧化塘优点:投资少、设备简、操作容易。 氧化塘优点:投资少、设备简、操作容易。 缺点:它所占据的土地面积大。 缺点:它所占据的土地面积大。
第五章
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
清洁生产 • 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
④加强科学管理 如安装必要的高质量监测仪表; 如安装必要的高质量监测仪表;加强设备检查维 维修; 护、维修;建立有环境考核指标的岗位责任制与管理 制度;完善可靠详实的统计和审核;产品的全面质量 制度;完善可靠详实的统计和审核; 管理;改进操作方法;原材料的合理购进、存贮、 管理;改进操作方法;原材料的合理购进、存贮、保 产成品的合理销售、存贮、运输;加强人员培训, 管;产成品的合理销售、存贮、运输;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职工素质;建立激励机制和公平的奖惩制度; 提高职工素质;建立激励机制和公平的奖惩制度;组 织安全文明生产等。 织安全文明生产等。
第三节 水环境规划的技术措施
第五章
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
清 洁 生 产 工 艺 浓 度 控 制 总 量 控 制 污 水 处 理 污 氧 水 化 引 塘 灌 系 统 理 处 土 地

河 流 流 量 调 控 河 内 人 工 复 氧 污 水 调 节
第五章
清洁生产
• The definition of Cleaner Production that has been adopted by UNEP is the following: Cleaner Production is the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n integrated preventive environmental strategy to processes, products, and services to increase overall efficiency, and reduce risks to humans and the environment. Cleaner Production can be applied to the processes used in any industry, to products themselves and to various services provided in society. F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leaner Production results from one or a combination of conserving raw materials, water and energy; eliminating toxic and dangerous raw materials; and reducing the quantity and toxicity of all emissions and wastes at source dur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products, Cleaner Production aims to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safety impacts of products over their entire life cycles, from raw materials extraction, through manufacturing and use, to the 'ultimate' disposal of the product. For services, Cleaner Production implies incorporating environmental concerns into designing and delivering services.
第五章
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
污水处理
• 建立污水处理厂是水环境规划方案中常考虑采用的重 要措施。 要措施。
第五章
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
污水引灌
污水引灌是把城市生活污水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理后引至城市近 郊进行农灌。 郊进行农灌。 实施污灌的污水应是至少经过一级处理的城市纯生活污水, 实施污灌的污水应是至少经过一级处理的城市纯生活污水,或 由不含保守性毒物的工业污水与生活污水组成的, 由不含保守性毒物的工业污水与生活污水组成的,经过适当处理的 混合污水。 混合污水。
④清洁的产品
节能、节约原料,产品在使用中、 节能、节约原料,产品在使用中、使用后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 态环境,产品包装合理,易于回收、复用、再生、处置和降解。 态环境,产品包装合理,易于回收、复用、再生、处置和降解。使 使用功能合理。 用寿命和使用功能合理
第五章
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
清洁生产 • 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
第五章 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比较 比较项目 思考方法 产生时代 控制过程 控制效果 产污量 排污量 资源利用率 资源耗用 产品产量 产品成本 经济效益 治理污染费用 污染转移 目标对象 清洁生产系统 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80年代末期 80年代末期 生产全过程控制, 生产全过程控制,产品生命 周期全过程控制 比较稳定 明显减少 减少 增加 减少 增加 降低 增加 减少 无 全社会 末端治理(不含综合利用) 末端治理(不含综合利用) 污染物产生后再处理 70~80年代 70~80年代 污染物达标排放控制 受产污量影响处理效果 间接可推动减少 减少 无显著变化 增加(治理污染消耗) 增加(治理污染消耗) 无显著变化 增加(治理污染费用) 增加(治理污染费用) 减少(用于治理污染) 减少(用于治理污染) 随排放标准严格, 随排放标准严格,费用增加 有可能 企业及周围环境
①在产品设计和原料选择时以保护环境为目标,不 在产品设计和原料选择时以保护环境为目标, 生产有毒有害的产品,不使用有毒有害的原料, 生产有毒有害的产品,不使用有毒有害的原料,以 防止原料及产品对环境的危害。 防止原料及产品对环境的危害。 改革生产工艺, 更新生产设备, ② 改革生产工艺 , 更新生产设备 , 尽最大可能提高 每一道工序的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率, 每一道工序的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率 , 减少生产过 程中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物的排放。 程中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物的排放。 ③建立生产闭合圈,废物循环利用。 建立生产闭合圈,废物循环利用。
第五章
提高或充分利用水体纳污容量
(1) 人工复氧 )
它是借助于安装增氧器来提高河水中的溶解氧浓度。在溶解 它是借助于安装增氧器来提高河水中的溶解氧浓度。 氧浓度很低的河段使用这项措施尤为有效。 氧浓度很低的河段使用这项措施尤为有效。
用蓄污池把污水暂时蓄存 在河流同化容量低的时期 枯水期)用蓄污池把污水暂时蓄存 枯水期 起来,待河流的纳污容量高时释放。 起来,待河流的纳污容量高时释放。 其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有可能污染地下水等。 其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有可能污染地下水等。
(3) 河流流量调控 )
世界上很多河流的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在低流量期, 世界上很多河流的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在低流量期,欲达水质目标 则需对污水进行较深度的处理。而在高流量期, 则需对污水进行较深度的处理。而在高流量期,河流的环境容量得不到 充分利用,造成河流自净资源的浪费,为此可考虑采用河流流量调控 充分利用,造成河流自净资源的浪费,为此可考虑采用河流流量调控 , 这样就可达到水利工程的多目标利用 防洪、灌溉、渔业和水质控制) 水利工程的多目标利用(防洪 这样就可达到水利工程的多目标利用 防洪、灌溉、渔业和水质控制)。
第五章
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
浓度控制
浓度控制是对人为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浓度 所作的限量规定 。 浓度控制法的缺陷: 浓度控制法的缺陷: 单纯浓度控制不能限制排入环境中的污染物总量; 单纯浓度控制不能限制排入环境中的污染物总量; 浓度控制未考虑区域环境的现状负荷; 浓度控制未考虑区域环境的现状负荷; 浓度控制法未考虑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 浓度控制法未考虑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
排放口总量控制 负荷指标制定出发点 容量总 量控制 目标总 量控制 行业总 量控制 授纳水体允许纳污量 控制区域 容许排污量控制目标 总量控制方案 技术、 技术、经济评价 控制基点 总量控制 负荷分配依据 污染源可控性及 环境目标可达性 污染源可控 性 最佳生产工艺 及实用处理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