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病人的护理
YOUR SITE HERE
⑤鼓励患儿多饮晶体液体,如矿泉水、糖水等, 使患儿脑脊液压力升至正常,使头痛消失。伴有眩 晕发作者及时卧床,并根据医嘱给镇静剂,减少发 作次数和症状。
YOUR SITE HERE
(2)恶心呕吐的护理:主要是由于低颅压时脑膜 受刺激所引起。 患儿暂禁食,卧床休息,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 向一侧,呕吐后及时撤去污染的被服和容器,并协 助患儿漱口,记录呕吐量,颜色及性质;必要时,备吸 痰装置。
YOUR SITE HERE
二、病毒性脑(膜)炎
1.定义:由多种不同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 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多表现为发热、惊 厥、意识障碍以及颅内压增高症状。 致病菌主要为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 肠道病毒,其次为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 以及虫媒病毒(如乙脑病毒)。
YOUR SITE HERE
2.临床表现: 多呈急性起病,病情轻重与病变部位有 关,病变在脑实质的脑炎较脑膜炎重。 (一)脑膜炎:病前多有呼吸道或消化道感 染史,继而发热、恶心、呕吐,婴儿常有 烦躁不安,易被激惹;年长儿主诉头痛、 颈背疼痛,检查脑膜刺激征为阳性,较少 发生严重意识障碍、惊厥以及局限性神经 系统体征。
YOUR SITE HERE
(二)非典型表现: 体温可升高或降低,甚至不升,面色青 灰,吸吮力差、拒乳、呕吐,哭声高尖, 两眼凝视,前囟饱满、张力增高,头围增 大或颅骨缝裂开,不典型惊厥发作。
YOUR SITE HERE
(三)并发症: (1)硬膜下积液:1岁以下婴儿常见,多 出现在正规治疗48-72h后。 症状:经治疗发热、意识改变、颅内 高压不见好转甚至加重,或好转后反复, 并伴随进行性前囟饱满,颅缝分离。
YOUR SITE HERE
障碍:根据受损部位不同,可出现偏瘫、不 自主运动、面瘫、吞咽障碍等;⑤精神障 碍:可发生幻觉、失语、定向力障碍等精 神情绪异常。
YOUR SITE HERE
(3)病程:一般2-3周,多数病例可完全 恢复,少数遗留后遗症,如癫痫、听力障 碍、肢体瘫痪以及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
YOUR SITE HERE
3.相关检查: (一)脑脊液 (二)病毒学检查 (三)脑电图 病程早期脑电图异常可提 示脑功能异常
YOUR SITE HERE
常见疾病脑脊液改变
压力 (kPa) 0.691.96 高 正常或高 昂 外观 清 浑浊 多清 白细胞 ×106/L 0-5 数百-数万 正常或数百 其他
YOUR SITE HERE
(4)其他:耳聋、失明、瘫痪、智力低下或 癫痫等。
YOUR SITE HERE
3.相关检查: (一)脑脊液 本病确诊重要依据。 (二)血液 常规:白细胞明显升高,分 类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占80%以上; 培养:早期培养可帮助确定病原菌。 (三)头颅CT
YOUR SITE HERE
(二)护理措施
1.体温过高的护理 监测体温,观察体温热型及伴随症状。 每2~4h测体温一次,体温>38.5℃时, 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降温30min后再测 体温,协助口腔护理,鼓励多漱口,口唇 干燥时涂石蜡油。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注 意通风。出汗后及时更换被褥、衣服,及 时擦洗身体,并注意保暖.
YOUR SITE HERE
YOUR SITE HERE
(3)腰穿术后护理:
腰穿后督导患儿去枕平卧4~6h,24h内避免
过度活动;反复向家长强调患儿吃饭、喝水、大小
便等均应在床上进行,必须保持头低于躯干,发生
头疼可采用膝胸卧位。动态监测生命体征、面色
、意识、瞳孔的变化,并注意有无恶心、呕吐等症 状,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报告处理。
YOUR SITE HERE
(一)脑炎:主要表现为发热、惊厥、意识 障碍以及颅内压增高症状。 (1)前驱症状:一般急性全身干扰症状 :发热、头痛、呕吐、腹泻等。 (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①惊厥:多表 现为全身性发作,严重者呈惊厥持续状态 ;②意识障碍:轻者反应淡漠、迟钝、嗜 睡或烦躁,重者谵妄、昏迷、甚至呈深度 昏迷;③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婴儿 前囟饱满,严重者发生脑疝;④运动功能
YOUR SITE HERE
(4)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低颅压综合征的患儿常表现“一低二快”,与颅
内压增高的“一高二慢”相反,即血压偏低,脉搏细
速,呼吸略快。严重时表现为表情淡漠,嗜睡,且症状
与体位有明显关系。头低或平卧位时,症状明显减
轻;头高或直立位时则症状加重。每30min~ 60min监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必要时每15min 监测1次。
4.治疗要点: (一)抗生素治疗:一般主张三代头孢。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抑制炎症因子 ,使血管通透性降低,减轻脑水肿及颅内高压 症状。 (三)并发症治疗 (四)对症支持治疗: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意识、瞳孔变化;及时处理颅内高压及高热、 惊厥等情况;保证能量摄入、维持水、电解质 及酸碱平衡。
YOUR SITE HERE
2.临床表现 多为急性起病,部分患儿有上呼吸道或消 化道感染症状。 (一)典型表现: (1)全身中毒症状:体温升高,意识逐渐 改变,烦躁或精神萎靡、嗜睡直至惊厥、 昏迷。 (2)颅内压增高征:剧烈头痛、喷射性呕 吐,严重者合并脑疝。 (3) 脑膜刺激征:Kering征、颈强直 、 Brudzinski征阳性。
2.营养失调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 的饮食,保证机体对能量的需求。昏迷或 吞咽困难者,应给予鼻饲。
YOUR SITE HERE
3.昏迷的护理
患儿上身可抬高20~30°,头偏向一侧 ,每2~4h观察面色、神志、瞳孔的变化, 测T、P、R、Bp,并记录。保持呼吸道通畅 ,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遵医嘱给予翻身、拍 背、雾化吸入、吸痰,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如有痰液堵塞,立 即气管插管吸痰,必要时作气管切开或使用人 工呼吸机。烦躁者,遵医嘱给予镇静剂,防止 加重脑缺氧。
YOUR SITE HERE
观察有无血压偏低,脉搏细速,甚至表情淡漠,嗜
睡等现象,结合患儿瞳孔及意识变化准确做出判断
。注意与高颅压症状加以区别。及时了解患儿主诉 ,当坐立位时头痛减轻或消失,同时血压回升,脉搏和 呼吸好转,提示颅压恢复,要及时报告医师,可减少液 体输入。
YOUR SITE HERE
YOUR SITE HERE
(1)头痛护理:该病以头痛为最突出症状。 ①详细询问病史,注意观察临床表现,特别观察 头痛症状是否与体位改变有关; ②患儿取平卧位,勿抬高头部,及时了解腰椎穿 刺患者的测压情况。 ③保持病室环境安静,减少声光对患者的刺激。 ④咳嗽、打喷嚏、用力、活动头部和变换体位 可引起颅内静脉压增高以及刺激颅内痛觉敏感结 构,使头痛加重,因此要注意止咳,大便通畅,减少活 动。
(5) 心理护理
YOUR SITE HERE
Thank you!
YOUR SITE HERE
正常值 化脓性 病毒性
涂片培养 可见细菌 病毒抗体 阳性
YOUR SITE HERE
病情观察与护理 一、病情观察: 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面色、神智、 瞳孔、囟门等变化。 1.意识障碍、囟门及瞳孔变化、躁动 不安、频繁呕吐、四肢肌张力增高为 惊厥发作先兆。
YOUR SITE HERE
2.呼吸节律深而慢或不规则,瞳孔忽大 忽小或两侧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 血压升高,警惕脑疝及呼吸衰竭的发 生。 3.治疗中高热不退,反复惊厥发作,前 囟饱满,颅缝裂开,呕吐不止,提示 硬膜下积液,须随时做好急救准备。
脑炎病人的护理
儿内科
学习内容:
颅内感染相关疾病知识 颅内感染患儿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YOUR SITE HERE
相关知识 一、化脓性脑膜炎
1.定义: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脑 膜炎症,婴幼儿常见。 致病菌多从呼吸道侵入,也可由皮 肤、粘膜或新生儿脐部侵入。少数由 中耳炎、鼻窦炎等扩散所致。存活者 可能遗留后遗症。
YOUR SITE HERE
二、护理 (一)护理诊断
1. 体温过高 与细菌感染/病毒血症有关 2. 潜在并发症 颅内压增高 3. 急性意识障碍 与脑实质炎症有关 4. 躯体移动障碍 与昏迷、瘫痪有关 5.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不足 有关 6.有受伤的危险 与惊厥发作有关
YOUR SITE HERE
YOUR SITE HERE
(2)脑室管膜炎:多见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感 染且延误治疗的婴儿。 症状:经抗生素治疗发热、惊厥等症 状持续存在,颈强直逐渐加重,脑脊液检 查结果始终异常。死亡率、致残率较高。
YOUR SITE HERE
(3)脑积水:脑膜炎症造成的脑脊液循环障 碍所致。 症状:头颅进行性增大,颅缝裂开, 头皮静脉扩张,患儿额大面小,眼呈落日 状,头颅有”破壶“音。长期颅内压增高 可导致患儿神经系统功能逐渐倒退。
YOUR SITE HERE
4.急性意识障碍护理
主动向患儿介绍病房的环境与设施, 介绍与同病室的病友相识,减轻患儿的恐 惧与焦虑心理。采用适当的保护措施,保 护患儿安全。
YOUR SITE HERE
5.症状护理
根据患儿不同时期病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 其应注意低颅压综合征与颅内压增高的区 别,做好症状护理,加强腰穿术后护理, 准确 记录24h液体出入量,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帮 助患儿克服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