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 吴鞠通《温病条辨》 —“三焦辨 证”
?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改正 解剖错误、发展瘀血理论
4.《神农本草经》 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成书年代:汉代。托名神农所著 载药365种
特点: 最早的药物分类法(三品 四性 五味)
上品:补身养命 中品:养性补虚 下品:专用去病


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魏、晋、隋唐时期
——实用经验发展时期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现存最早针灸学专著
王叔和《脉经》我国最早脉学专著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我国第一部病因、病 机和证候学专著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第一 部医学百科全书
(三)宋、金、元时期 ——理论总结探索时期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河间) —寒凉派 李 杲(东垣)—补土派 张从正(子河) —攻邪派 朱震亨(丹溪) —养阴派
(三)明清时期 ——成熟阶段
? &.温病理论的创立 ? 明·吴又可《温疫论》 ---- “戾气说” ? 清·叶天士《温热论》 —“卫气营血辨证” ? 清. 薛雪 《湿热条辨》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是包括理、法、 方、药在内的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 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 系。
? 时间:战国至两汉时期
? 标志:《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因素:
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 作者:东汉末年张仲景
张仲景被后世誉为“医圣”
成就: (1)以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等方法, 对外感疾病和内伤杂病进行辨证论治 (2)《伤寒论》载方113 首,《金匮 要略》载方262 首,成为方剂学的鼻 祖 (3)运用理、法、方、药一体辩证论 治原则,创立了中医辩证论治理论体 系
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
2. 《难经》
“难”有质难之意,即问答,全书 共有81 个问答,称“八十一难”
成书年代:不详,为后世医家著成 后托秦越人(扁鹊)所撰
成就:在《内经》基础上有所发展 ,尤以脉诊和针灸治疗较《内经 》更详细。
3.《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 1.古代解剖及生理现象的观察 ? 2.长期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 ? 3.古代社会和自然科学的渗透 ? 4.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概 况
(一)先秦、秦、汉时期 ——学术体系形成时期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1.《黄帝内经》 ——《灵枢》和《素问》
成书年代:战国至秦汉 作者:古代医家经验汇集 成就: 第一部医学典籍 “医学之宗”
相关主题